老年大学的“活雷锋”-呼伦贝尔市老年大学马桂莲事迹简述论文

老年大学的“活雷锋”
——呼伦贝尔市老年大学马桂莲事迹简述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老年大学 胡万军

她是一位退休老人,十几年来,一直在呼伦贝尔市老年大学义务工作。她用常人少有的爱心和耐心给无数人送去温暖和快乐,并乐此不疲。这个人就是老年大学的学员兼图书管理员马桂莲。

马桂莲年近古稀,退休后本可以在家养花弄草、含饴弄孙,轻松自在地安度晚年。可生来就乐于奉献、好交朋友、不甘寂寞的她希望继续发光,为社会做点有益之事。于是,她选择到市老年大学,做起了义务图书管理员,无偿为大家服务。后来,她成为老年大学新闻班第一批学员中的一员,由于她待人热心、乐于助人,大家推选她当了班长。

从卫星、火箭、原子弹到国产汽车、舰船与机车,从南京长江大桥、北京地铁到国庆十大建筑,无不见证着中国设计的成长。在这之中,那些设计院讲述着一个又一个让人振奋的、中国设计事业的故事。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马桂莲还给大家带去笑声、向大家传递关爱,温暖了无数人,也感染了无数人。受过她帮助的人,都称赞她是老年大学的“活雷锋”,她还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志愿工作者。

尽心尽责 默默付出

在义工的岗位上,马桂莲全力以赴,尽心尽责,努力完成各项工作。当初的老年大学是老干部活动中心的一个科室,办公地点狭小,服务人员有限,马桂莲见状就主动帮忙,学校各处都闪现着她的身影。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那时的我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没有打扫卫生的,我来打扫;没有打水的,我来打;没有修理工,我来修;电子琴、声乐班没有班长,我来当;新生入学没人收学费,我就是会计;图书、报纸没人管,我来打理。”后来,各个教室每天上完课,电源线是否拔下来,她都必须亲自检查一遍才放心。

市老年大学搬到新校舍后,地方大了,课程多了,学员也多了,走廊里每天人来人往。这些变化,马桂莲这个有心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不管碰到办事的、报名的,还是找人的,都主动上前,问明缘由。咨询问题的,她就热情解答;路远的,她就请到她的小屋坐坐,并送上一杯热水;身体欠佳的,她还会递上应急药品,送上几句暖心的话……她就是这样不辞辛劳地把大家当成知心朋友,把老年大学当成自己的家。

由于严格的过程考核需要花费教师和学生不少时间,课程考核大多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学习过程管理不足,过程考核常以平时作业和考勤为评判标准,实验考核流于形式,无法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实践水平,而且这种考评机制容易造成学生指望考前突击而不注重平时学习。

时间久了,大家有事没事都往马桂莲的小图书室跑。有啥心里话找她唠唠,有啥憋屈事儿找她倾诉。有一天,她发现器乐班路远的学员带着很重的乐器来上课很不方便,就主动提出替大家保管乐器。于是,就出现了小小图书室里经常存放乐器的情景。

关爱他人 无私奉献

作为图书管理员,马桂莲每天要把十几种报刊分发到相关班级、办公室和个人。由于她对油墨过敏,手上皮肤变得粗糙干裂。对此,她没有怨言,而是戴上手套,依旧面带笑容为大家服务。就这样,寒来暑往,马桂莲像一个旋转的陀螺,用她的爱心与付出在岗位上默默坚守着。小图书室里干净整洁,图书、报刊摆放有序,这都是她辛勤工作的结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小图书室成了师生的开心天地。马桂莲静静地守候着这块小小的天地,使图书室变成了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她曾说,服务好每一位老师、学员是我的职责,所以我每天必须紧张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让小小的图书室变成师生的精神家园,满足大家对知识的渴望……

多年来,无论风霜雨雪,马桂莲都按时到校。有人不解地问:“你又不是正式职工,晚来一会儿有什么关系?”她回答说:“不为别的,就为了让老年人早一点儿看到当天的报纸。”没有华丽辞藻,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这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一句话。她就像雷锋那样,干一行爱一行,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什么叫“不忘初心”?什么叫“牢记使命”?马桂莲对工作的极度严谨、对自己的近乎苛刻,这不就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好诠释吗?

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调查发现,父亲选择外出务工的占调查总数的65.8%,父母均外出的占32.1%,只有2.1%的母亲会独自一人离家打工。但是,无论哪一种类型都使得家庭结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家庭生活中必然会缺失很多东西。

老年大学的《老年天地》编辑部和新闻班是一个部门、两块牌子。由于编辑部里都是退休老年人,又都是志愿者,平时只有主编坐班。因此编辑部缺少人手,经常唱空城计。于是,作为新闻班班长的马桂莲,就把编辑部需要及时处理的工作都承担起来。她主动为编辑部打扫卫生、收发稿件、接待来访、做通联工作等等,就连编辑部每周学习或开碰头会,她都主动记录,从不懈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局面:编辑部虽然没人值班,但编辑部的工作没被耽误。马桂莲从来没有在《老年天地》上发表过一篇文章,但她在编辑部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当被问及:“这么长时间坚守,你是否有过动摇?有过后悔?” 马桂莲说:“有过。当听到有人说我傻,一分钱不挣图个啥时;还有当有人说我爱出风头,不是我的活我也干,不该我管的我也管时……但别人说什么我都不在乎。因为我这么做,都发自内心,是我心甘情愿的。让我伤心的是,别人对我不理解。但后来自己想开了,做自己喜欢又能帮助他人的事没有错。也许正是那些不和谐的音符,倒坚定了我一直走下去的决心。”

老有所为 无悔夕阳

就这样,马桂莲用她那人性中的美丽和善良,如春天里润物无声的细雨那样,滋润和感染着每个人。人们把她当成知心朋友、开心果,大家也亲切地称呼她的小图书室为“开心小屋”“爱心之家”和“温暖驿站”。在《老年天地》主编眼中,她既是大家亲切的“马班长”,又是“编辑部的多面手和看家人”。

“酒局圈”不是只有“差不多”的官员才能进“圈”吗?也不尽然。不少这样的定期聚会,多有一个“企业家”参加,通常由他张罗、靠他买单。令计划的“西山会”,说是门槛很高,只有晋籍的高官才能进去,但并不例外的是有一个商人深入其中,由他供吃供喝供地盘,还由他塞“出场费”“车马费”。而吕锡文家的“红酒会”,冠盖云集之外,不也有几个老板往来“圈”中,当“钱包”作“皮夹子”吗?这样说来,“酒局圈”还有着官商勾连的特效呢!

听着马桂莲简单质朴的话语,我似乎也悟出一个道理:从古至今,但凡至善至美的东西,皆是简单的、质朴的。正如土地质朴无华但能养育万物,真水无色无香但能孕育生命一样。

当被问及:“你已经是快70岁的人啦,还要干多久?什么时候停下来,给自己晚年留点空间?”马桂莲沉默一会儿,笑着说:“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如果让我重新选择的话,我还会这么选择,还会选择这份工作。”这让我想起雷锋最经典、最家喻户晓的一段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此时此刻,我的大脑里不由地浮现出小时候背诵千百遍的《纪念白求恩》中的一段话:“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马桂莲何尝不是这么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直击人们心灵的、值得骄傲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呢?

标签:;  ;  ;  ;  ;  

老年大学的“活雷锋”-呼伦贝尔市老年大学马桂莲事迹简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