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论文_周兰芳

常德市第二中医院 西药房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分析甲钴胺、依帕司他和马来酸桂哌齐特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疾病治疗中所取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3月~2019年2月诊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进行治疗分析,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甲钴胺、依帕司他和马来酸桂哌齐特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和依帕司他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与右中正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与右中正神经传导速度数据相似,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与右中正神经传导速度数据明显更佳(P<0.05)。结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采用甲钴胺、依帕司他和马来酸桂哌齐特药物三联治疗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障碍,促进症状好转,药物安全性好,给药简单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关键词】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临床症状表现为肌肉萎缩、肌力下降、下肢疼痛、肌腱反射减弱和感觉障碍等,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残疾的重要原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累及患者机体多种神经,如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等,可引发患者疼痛、对称性感觉异常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采用药物控制治疗,如依帕司他族维生素、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改善患者末梢神经障碍和外周血液循环[1]。本文研究分析了甲钴胺、依帕司他和马来酸桂哌齐特药物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所发挥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作为治疗对象,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确诊标准:温度感觉异常;经过尼龙丝检查发现足部感觉减弱或消失;踝反射消失;振动感觉异常;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以上五项检查满足三项即可确诊。患者意识清楚,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按照数字单双号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为(65.2±0.7)岁;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66.4±0.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数据可比。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和依帕司他药物治疗,甲钴胺(生产企业:湖南五洲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7884):500ug/次,静脉注射,3次/周;依帕司他(生产企业: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893):口服,50mg/次,3次/d。在三餐前服用。观察组采用甲钴胺、依帕司他和马来酸桂哌齐特药物治疗[2],其中甲钴胺与依帕司他的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马来酸桂哌齐特(生产企业: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125):320mg与500ml生理盐水配置成药剂静脉滴注,静滴速度为100ml/h,1次/d。

1.3治疗效果评价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运动和感觉神经)和右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运动和感觉神经),结合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综合效果判定[3]。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著:患者感觉异常、下肢疼痛等症状消失,运动速度和神经感觉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好转;无效:患者所取得疗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治疗数据研究与检验均采用软件包SPSS19.0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分别用X2和t检验,只有检验结果P<0.05时可认定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与右中正神经传导速度数据对比相似,经过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与表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5%,见表3。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偶有头晕、恶心等症状可自行恢复。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内分泌代谢障碍疾病,特征为高血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常见并发症。研究发现,导致并发症出现的原因主要有血糖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血管性缺氧缺血等[4]。本次研究采用三联药物进行治疗,并与二联药物治疗进行对比分析。从上文表1、表2中数据统计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患者前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与右中正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好转,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表明三联药物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更佳。

甲钴胺属于维生素B12衍生物药物,在周围神经中的含量非常高,能够转移到神经细胞的细胞器中,通过参与一碳单位代谢来改善患者机体脂肪、核酸和蛋白代谢功能,促进受损的神经组织早期修复,改善神经传导障碍和组织代谢障碍等症状。依帕司他属于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参与多元醇代谢过程,抑制葡萄糖转换为山梨醇中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活性。马来酸桂哌齐特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药物,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管平滑肌松弛,减少血管阻力,改善血管痉挛症状;促进血液流速,减少耗氧量,降低血液粘稠程度等[5]。三联药物治疗给药简单,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性好,易被患者所接受,推广可行性高。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采用甲钴胺、依帕司他与马来酸桂哌齐特三联药物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疗效,药物见效快,安全性好,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尔玉.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8):60.

[2]周娟.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4):31+34.

[3]张政强,方艳琼.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1):75.

[4]陈彦.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及氧化应激的关系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7):998-1000.

[5]海伟丽.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3):71-72.

论文作者:周兰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论文_周兰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