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公共平台与综合提升相结合”课程体系

工程制图“公共平台与综合提升相结合”课程体系

一、工程制图“公共平台与综合提高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高明醒[1](2021)在《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制图》在线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文中研究指明在线课程教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凭借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日益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基于环境设计《制图》课程特点,在线课程的引入成为其课程教学的必然选择。《制图》在线课程的建设亦成为其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目标。

刘建刚[2](2020)在《工程制图课程在机械专业的教学方法改革与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武夷学院工程制图课程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设计方向的开展情况,根据学生脱离课堂的个人动手能力较差,提出相应的对策,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目标;针对现有的实验教学大纲,进行改进,提出新型教学大纲,添加综合性设计应用实验课程;利用VR技术免费在线课程,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理解能力;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及低年级自主学习较强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课堂主动学习工程制图相关实验课。

韩慧师[3](2020)在《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研究 ——以环境治理技术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决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问题,我国把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纵向衔接和横向贯通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其中构建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政策诉求,也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我国经过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中职升本的创新,即“3+4”(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它打破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孤立状态,加快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中职升本的直接路径。虽然该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中本课程设置方面凸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优化中本衔接的课程体系、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以促进中本贯通模式的高质量发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基本方法,将研究内容分为三个主要方面。首先,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现状,了解山东省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招生规模、师资情况、实施效果等方面试点情况。以环境治理技术专业为例,探究如何实现中职和本科阶段课程的有效衔接,通过对课程设置涉及的主要方面进行分析,了解该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其次,通过以上的分析总结出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并对问题表征分析。主要问题包括: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忽视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构不尽合理,缺乏系统规范指导;课程内容比例失衡,实践课程课时较少;课程评价模式单一,创新改革动力不足。造成问题的原因是课程管理机制缺失、课程设置缺乏职业导向、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滞后。根据以上分析,从不同层面提出实施策略。一是实行“三位一体”课程管理机制;二是建立衔接的课程体系,应用“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三是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完善实践教学,深化校企合作;四是完善多元评价模式,创新不同培养阶段考评方法。通过研究发现,课程设置方面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目标定位不清、课程结构不尽合理、课程内容整合性差、课程评价模式单一。必须从课程设置理念的转变开始,加强顶层机制建设,立足于行业、企业的需求,分析岗位能力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课程设置。进一步搭建学习平台,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中本课程衔接的质量。

方海燕,李明玲,李宏林,程磊[4](2019)在《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下《工程制图》开放式教学内容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目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阐述在"新工科"背景下,怎样构建和优化开放式教学中《工程制图》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一些设想和措施。新的开放式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新工科"人才为目标,建立开放式教学平台,引入"互联网+"、MOOC教学,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程基础制图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线上资源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为同类院校的《工程制图》教学提供参考。

闫宁娜[5](2019)在《面向造价工程师能力的知识组合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在信息化、知识经济的冲击下,工程造价行业跨学科跨专业、全面综合性的特点愈加显着。而业内从业人员知识背景单一,面对众多知识又不知从何入手,不知道学什么、如何学,导致学习效率不高,能力提升不明显。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缺乏造价工程师等专业人才。为从业人员提高学习知识的方向,快速提升其能力,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造价工程师人才成为业内一大难题。知识是促进能力形成的基础,只有具备全面的知识才能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提升为个人能力,而不同的知识会对能力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知识组合也会由于知识的类型或者个体经验等产生新的知识,从而影响能力的产生。因此,在解决从业人员所需学习知识的同时,也需要解决知识组合学习方式,才能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快速提升能力。本文以造价工程师的知识与能力为研究对象,在知识与能力间建立联系,分析不同知识组合对能力转换产生的效果,寻找最优的知识组合路径。考虑到国内外造价工程师可能存在差异,本文首先通过梳理美国、英国、香港地区、亚太地区、加拿大和中国内地的造价工程师知识与能力得到一般性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造价工程师的工作内容、管理办法、本科教育指导规范等识别造价工程师的知识与能力因素,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进行补充和验证,分别构建知识与能力指标体系。其次,基于此设计问卷,调查行业实践中对造价工程师知识与能力的诉求,共得到126份有效问卷,根据问卷数据利用因子分析进行降维,构建造价工程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体系。然后,基于知识转化理论和黑箱理论在知识与能力间建立“黑箱模型”,将知识作为投入,能力作为产出,利于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不同知识投入下向能力的转换效率,通过对比效率变化的效果优化知识组合路径。研究发现不同知识按以下路径组合转化效率增加效果最好:(1)经济财务知识→造价专业知识→项目管理知识→工程技术知识;(2)造价专业知识→经济财务知识→项目管理知识→工程技术知识;(3)工程技术知识→造价专业知识→经济财务知识→项目管理知识;(4)项目管理知识→造价专业知识→经济财务知识→工程技术知识。最后,进一步分情景讨论优化的知识组合路径形成的原因,并为不同知识背景的从业人员提供科学化的学习建议。本文构建造价工程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体系,探析知识组合优化路径,为造价从业人员提供学习方向和路径,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能力提升,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造价工程师,为从业人员提高自身能力提供借鉴。

武玲玲[6](2019)在《基于VR技术的工程制图三维沉浸式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并应用于各行各业。基于VR技术可以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环境,用户能够以第一人称视角与虚拟空间中的三维模型进行交互,提供给用户一种身临其境的沉浸感体验。工程制图是一门以图形为研究对象,用图形来表达设计思维的学科,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和三维造型设计能力,三维工程制图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也是未来设计、制造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营造三维学习环境势在必行。但当前三维形体的模型学习资源主要以传统木模和机械模型等实物模型为主,受到时间、场地、模型种类和数量的限制,能展示的形式有限,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VR技术本身具有的多感知性、交互性、沉浸性、构想性和可扩展性等优点,可以很好地弥补当前在三维形体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本课题首先介绍了VR技术在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当前工程制图学习平台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将VR技术应用于工程制图学习系统中的优势,并以建构主义理论、沉浸理论和游戏化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学生和教师的用户群需求分析,提出学习情境的构建、信息交互的及时反馈、层层递进的知识结构和游戏化的互动学习这四项系统设计要求。然后,以虚拟现实技术和手势识别技术为技术支撑,以三维沉浸式互动学习体验为研究目的,选取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基础教学内容为知识框架的设计参考,借助Unity3D开发平台进行沉浸式虚拟环境的搭建和交互信息反馈设计,完成三维沉浸式学习系统的开发与实现。系统知识结构设计了层层递进的四大学习模块,分别是点线面及投影、基本立体和组合体、装配体学习和拓展学习模块,每个模块的设计都遵循系统设计要求展开,并通过Leap Motion设备实现对三维立体模型的选取、移动、拆装等操作,使用自然的手势交互方式来增虚拟学习系统的沉浸感。最后,文章的实验实践部分设计一组对比实验来评估该学习系统的可用性,分别在实物模型环境和VR虚拟环境下进行模型拆装学习。实验数据证明该三维沉浸式虚拟学习系统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且比实物模型拆装实践具有显着的趣味性强、信息反馈更为丰富等优势,可以有效帮助用户提高对装配体模型结构的认知。此外,基于VR技术的虚拟学习平台可以实现资源的无限扩充,能为其他的课程知识提供一种新颖的学习模式和参考范本。

郝风平[7](2018)在《决策树算法在高校毕业生管理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在科技发展飞速的21世纪,高校基本实现了校园的信息化建设,保存了历年的大学生就业信息,但多数高校仅对这些历史数据进行简单的存档和查询处理,并未进行分析和应用,挖掘隐藏在就业数据中的有效信息。本着解决实际问题,为高校提供就业指导和教学目标改革这一目的出发,首先利用基于改进的C4.5决策树算法对历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研究,尝试挖掘学生专业课成绩对就业的影响,生成分类规则并建立数据挖掘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毕业生就业预测系统,可以通过导入学生成绩提前对其就业情况作出预测,对预测结果不理想的学生重点关注、提前进行就业指导。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首先对传统C4.5算法在生成分类规则的准确性上从两方面进行优化,一是通过多次随机抽取来获得分类规则,最终选取精确性最高的作为最优决策树使用;二是通过标记unknown结点再剪枝来避免因属性缺失较多造成决策树过大的情况。并使用经典数据集进行验证比较,证明改进算法在决策树生成的大小和准确率上的优势。然后将改进C4.5算法应用到毕业生管理中,挖掘学生就业与专业课成绩之间的关系,建立预测模型,并设计搭建了毕业生就业预测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导入的学生成绩提前对其就业情况进行预测;也可以对学生的就业数据进行组合查询,并将查询结果以柱状图方式体现,直观的反映本校学生的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杨莉,郝育新,刘令涛[8](2018)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中指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教育部为切实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举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新的教育思想。针对"工程制图"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且基于专业认证的要求,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探讨如何建立符合专业认证标准的教学模式,促进《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彭周皖[9](2017)在《慕课环境下工科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究 ——以南昌大学工程制图课程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型工科人才是社会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提出的必然要求,然而现实中高校工科人才培养质量不容乐观。在信息化技术与教育领域深度融合的环境下,慕课与混合式学习正改变着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校使用慕课和混合式学习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成为提高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工程制图课程是工科学生入校后接触到的第一门技术基础课,能够为学生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研究决定以工程制图课程为例,将慕课应用于混合式学习当中,构建和探索出适合工科课程使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推广慕课环境下的工科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达到提升工科人才培养整体质量的目标。本研究通过对慕课和混合式学习相关研究的分析,明确了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确立了设计的流程并进行了前端分析。将慕课和传统课堂的优势结合,从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实现条件、操作程序和教学评价出发,设计了慕课环境下工程制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该模式进行了教学实践后,通过对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验证了该模式的实际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满意度。实践结果显示,使用慕课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班级,其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且学生对该模式的满意度较高。但该模式在设计和实践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提出了改善建议。

陈晶,刘善淑,刘福华,姜国刚[10](2017)在《基于OBE理念的制图课程模块化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工程制图》是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对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和创新工程设计具有基础性作用。本文针对现存问题,借鉴OBE理念,在工程制图中引入成果导向与模块化教学理念,把工程实际设计的理念渗透到《工程制图》教学中,构建了"通识公共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的教学体系,以及相对应的模块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手段,实现工程制图课程内容的整体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强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二、工程制图“公共平台与综合提高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程制图“公共平台与综合提高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制图》在线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在线课程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2在线课程资源的引入是专业素质教育的需要
3 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是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的重点
4《制图》在线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是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
5在线课程教学软硬件建设是在线课程建设的保障

(2)工程制图课程在机械专业的教学方法改革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践教学的改进
    1.1 课程开设情况
    1.2 在线课程改革
2 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3 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的教学改革
    3.1 通过过程化与个性化相结合
    3.2 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4 教学方式的改革
    4.1 改革前教学方式
    4.2 改革后教学方式
5 结语

(3)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研究 ——以环境治理技术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研究综述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中等职业教育
        1.3.2 应用本科教育
        1.3.3 中本贯通
        1.3.4 课程设置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
    1.5 理论依据
        1.5.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5.2 系统论
        1.5.3 学习领域课程理论
2 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2.1 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
        2.1.1 样本选取
        2.1.2 问卷结构
        2.1.3 问卷实施
    2.2 访谈提纲设计
        2.2.1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2.2.2 访谈内容
    2.3 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试点情况
        2.3.1 试点学校、专业点数及招生规模
        2.3.2 中本贯通模式的师资情况
        2.3.3 中本贯通模式的实施效果
    2.4 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2.4.1 课程目标分析
        2.4.2 课程结构分析
        2.4.3 课程衔接分析
        2.4.4 课程评价分析
3 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问题与原因分析
    3.1 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的问题
        3.1.1 培养目标层次不清,忽视职业能力培养
        3.1.2 课时分配不尽合理,实践教学课时少
        3.1.3 课程内容衔接不畅,层次目标模糊
        3.1.4 课程评价模式单一,忽视学习过程评价
    3.2 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中本贯通课程管理机制缺失
        3.2.2 缺乏课程设置的职业导向
        3.2.3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滞后
4 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的对策研究
    4.1 实行“三位一体”的课程管理机制
    4.2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4.2.1 学习领域课程设计
        4.2.2 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应用
    4.3 构建阶梯式衔接课程体系
        4.3.1 阶梯式课程体系设计
        4.3.2 搭建一体化课程平台
    4.4 以现代学徒制为支撑,创新实践教学
        4.4.1 完善实践课程,转变教学模式
        4.4.2 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4.5 注重能力过程评价,学分互认促进衔接
        4.5.1 “能力本位+注重过程”的课程评价模式
        4.5.2 实行“学分互认+证书互转”模式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下《工程制图》开放式教学内容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制图教学模式转变
    1.1 传统教学模式
    1.2 开放式教学模式
2 开放教学中的内容体系
    2.1 开放式教学环境设计
    2.2 开放环境下的教学内容体系优化
    2.3 课程MOOC教学开发
3 结论

(5)面向造价工程师能力的知识组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提出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提出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造价工程师能力研究
        1.2.2 造价工程师知识结构研究
        1.2.3 知识与能力关系研究
        1.2.4 知识转化研究
        1.2.5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术路线
    1.6 论文框架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造价工程师定义
        2.1.2 造价工程师能力定义
        2.1.3 造价工程师知识定义
    2.2 知识与能力内涵
        2.2.1 知识分类
        2.2.2 胜任力与职业能力
        2.2.3 知识管理与知识转移
        2.2.4 知识组合对能力的影响
    2.3 理论基础概述
        2.3.1 知识转化理论
        2.3.2 胜任力理论
        2.3.3 黑箱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造价工程师能力与知识因素识别
    3.1 识别能力与知识因素的方法
    3.2 造价工程师能力的一般性要求研究
        3.2.1 美国造价工程师的能力要求
        3.2.2 英国工料测量师的能力要求
        3.2.3 香港地区工料测量师的能力要求
        3.2.4 亚太地区工料测量师的能力要求
        3.2.5 加拿大工料测量师的能力要求
        3.2.6 中国内地造价工程师的能力要求
        3.2.7 造价工程师能力的一般性要求
    3.3 造价工程师知识的一般性要求研究
        3.3.1 美国造价工程师的知识要求
        3.3.2 英国工料测量师的知识要求
        3.3.3 香港地区工料测量师的知识要求
        3.3.4 加拿大工料测量师的知识要求
        3.3.5 中国内地造价工程师的知识要求
        3.3.6 造价工程师知识的一般性要求
    3.4 造价工程师能力与知识因素识别
        3.4.1 造价工程师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3.4.2 造价工程师知识指标体系的构建
    3.5 本章小结
4 造价工程师能力体系与知识结构构建
    4.1 构建能力体系与知识结构的方法
    4.2 问卷调查
        4.2.1 问卷设计
        4.2.2 问卷发放与回收
        4.2.3 信度分析
        4.2.4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造价工程师能力体系与知识结构的构建
        4.3.1 模型构建—因子分析
        4.3.2 造价工程师能力体系的构建
        4.3.3 造价工程师知识结构的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造价工程师知识向能力转换的知识组合优化研究
    5.1 研究思路与方法
        5.1.1 研究思路
        5.1.2 研究方法
        5.1.3 研究假设
    5.2 造价工程师知识组合优化模型构建
        5.2.1 数据处理
        5.2.2 投入产出转换效率计算——DEA模型构建
        5.2.3 知识组合向能力转换效果的计算依据
    5.3 造价工程师知识向能力转换效率的效果
        5.3.1 知识与能力投入产出转换效率
        5.3.2 不同知识投入对转换效率的效果
    5.4 造价工程师不同知识组合优化结果
        5.4.1 经济财务类知识组合优化结果
        5.4.2 造价专业类知识组合优化结果
        5.4.3 工程技术类知识组合优化结果
        5.4.4 项目管理类知识组合优化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多情景知识组合优化结果分析与讨论
    6.1 经济知识背景人员知识组合路径分析
    6.2 造价知识背景人员知识组合路径分析
    6.3 工程技术知识背景人员知识组合路径分析
    6.4 项目管理知识背景人员知识组合路径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造价工程师能力与知识问卷调查设计
    C受访者对提取公共因子的认知
    D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基于VR技术的工程制图三维沉浸式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工程制图学习平台的研究现状
        1.2.3 在工程制图教育中应用沉浸式VR技术的优势
    1.3 研究意义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的创新点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基于沉浸式学习的理论研究
    2.1 建构主义理论
        2.1.1 理论分析
        2.1.2 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价值
    2.2 沉浸理论
        2.2.1 理论分析
        2.2.2 沉浸理论的指导价值
    2.3 游戏化学习理论
        2.3.1 理论分析
        2.3.2 游戏化理论的指导价值
第三章 VR沉浸式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3.1 系统设计要求
        3.1.1 用户群需求分析
        3.1.2 系统设计要求
        3.1.3 系统功能分析
        3.1.4 系统开发总体框架设计
    3.2 系统硬件环境设计与构建
        3.2.1 虚拟环境展示设备
        3.2.2 手势识别设备
        3.2.3 数据处理设备
    3.3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与开发
        3.3.1 VR开发平台
        3.3.2 虚拟零件模型库的搭建
        3.3.3 Unity和 Leap Motion的集成
    3.4 人机交互设计
        3.4.1 手势交互设计
        3.4.2 人机界面设计
        3.4.3 信息反馈设计
        3.4.3.1 视觉反馈设计
        3.4.3.2 听觉反馈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制图沉浸学习知识结构设计与实现
    4.1 点线面及投影学习模块
    4.2 基本体和组合体学习模块
        4.2.1 基本立体
        4.2.2 截切立体
        4.2.3 组合立体
    4.3 装配体学习模块
        4.3.1 结构认知
        4.3.2 工作原理
        4.3.3 拆装步骤
        4.3.4 拆装实践
    4.4 拓展学习模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可用性研究与实验分析
    5.1 实验设计
    5.2 实验内容
        5.2.1 预实验训练
        5.2.2 正式实验
    5.3 实验数据分析
    5.4 实验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实验后的知识问卷
附录2:用户主观满意度评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决策树算法在高校毕业生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与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数据挖掘技术概述
        2.1.1 数据挖掘技术的功能
        2.1.2 数据挖掘过程
    2.2 决策树
        2.2.1 决策树概述
        2.2.2 决策树生成
    2.3 决策树算法
        2.3.1 基本理论
        2.3.2 ID3算法
        2.3.3 C4.5算法
        2.3.4 模型评价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4.5算法的改进及应用
    3.1 C4.5算法改进研究现状
    3.2 基于C4.5算法在提高决策树分类精确性上的改进
        3.2.1 改进数据样本
        3.2.2 改进样本属性缺失
    3.3 改进C4.5算法验证
    3.4 改进C4.5算法在毕业生管理中的应用
        3.4.1 毕业生综合属性挖掘
        3.4.2 专业课程属性挖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毕业生就业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4.2 系统架构设计
    4.3 系统模块设计
        4.3.1 数据维护模块
        4.3.2 就业分析模块
        4.3.3 就业预测模块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4.4.1 系统数据逻辑实体
        4.4.2 数据采集
        4.4.3 数据库设计
    4.5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与实现
        4.5.1 数据维护设计与实现
        4.5.2 就业分析设计与实现
        4.5.3 就业预测设计与实现
    4.6 系统性能
        4.6.1 算法有效性
        4.6.2 系统响应时间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毕业生就业预测系统的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系统的WEB测试
        5.2.1 登录界面
        5.2.2 系统主界面
        5.2.3 批量导入界面
        5.2.4 预测功能界面
        5.2.5 统计功能界面
        5.2.6 查询功能界面
    5.3 系统功能测试
        5.3.1 数据维护模块测试
        5.3.2 就业管理模块测试
        5.3.3 响应时间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学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2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需求的教学改革
    2.1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2.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多样化
    2.3 考核方式的改革
    2.4 提升教学质量及持续改进教学效果的改革尝试
        2.4.1 规范备课、精心设计
        2.4.2 抓住各教学环节
        2.4.3 建立课程总结机制、保证持续改进
    2.5 师资队伍建设
3 结束语

(9)慕课环境下工科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究 ——以南昌大学工程制图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教学模式
        1.2.2 慕课
        1.2.3 混合式学习
    1.3 文献综述
        1.3.1 有关慕课对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1.3.2 有关混合式学习教学改革的研究
        1.3.3 有关慕课与混合式学习的研究
        1.3.4 小结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2章 慕课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的前期准备
    2.1 明确指导思想和原则
    2.2 确立设计流程
    2.3 开展前端分析
        2.3.1 学习者分析
        2.3.2 学习目标分析
        2.3.3 预期效果分析
        2.3.4 课程比较分析
        2.3.5 慕课平台分析
第3章 慕课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3.1 寻找理论依据
    3.2 制定教学目标
    3.3 设计教学实践条件
        3.3.1 教学时间和地点设计
        3.3.2 课程资源设计
        3.3.3 教学方法设计
        3.3.4 教学手段设计
        3.3.5 课程监督设计
    3.4 设计教学操作程序
        3.4.1 课前准备
        3.4.2 课中实践
        3.4.3 课后评价
    3.5 设计教学评价
第4章 慕课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4.1 实践的前期准备
        4.1.1 慕课课程的建设
        4.1.2 实践时间与对象
    4.2 实践的具体过程
    4.3 慕课课程和见面课内容的呈现
    4.4 实践的评价方法
        4.4.1 评价方法
        4.4.2 问卷的设计
        4.4.3 问卷的发放、回收与数据处理
第5章 慕课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结果
        5.1.1 描述性统计
        5.1.2 慕课班和普通班的教学效果差异分析
        5.1.3 慕课班的教学效果分析
    5.2 《关于慕课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
        5.2.1 满意度分析
        5.2.2 意见建议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改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习者分析调查问卷
附录B 关于慕课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C 《工程制图Ⅲ》课程教学效果测试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基于OBE理念的制图课程模块化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OBE理念内涵释义
三、OBE理念对制图课程改革的作用分析
    (一)运用OBE理念有助于明确模块化教学目标
    (二)有利于建立开放、透明、互认的教育结构
    (三)有助于“内容为本”向“学生为本”转变
四、融入OBE理念的制图课程模块化设计
    (一)模块化教学目标的确定
    (二)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改革
    (三)模块化教学手段的设计
    (四)模块化考核方式的完善
五、结语

四、工程制图“公共平台与综合提高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制图》在线课程的建设与改革[J]. 高明醒. 中国建材科技, 2021(02)
  • [2]工程制图课程在机械专业的教学方法改革与探讨[J]. 刘建刚. 山东化工, 2020(17)
  • [3]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研究 ——以环境治理技术专业为例[D]. 韩慧师.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4]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下《工程制图》开放式教学内容体系优化研究[J]. 方海燕,李明玲,李宏林,程磊. 山东化工, 2019(19)
  • [5]面向造价工程师能力的知识组合优化研究[D]. 闫宁娜. 重庆大学, 2019(01)
  • [6]基于VR技术的工程制图三维沉浸式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武玲玲.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7]决策树算法在高校毕业生管理中的应用[D]. 郝风平. 东南大学, 2018(03)
  • [8]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杨莉,郝育新,刘令涛. 图学学报, 2018(04)
  • [9]慕课环境下工科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究 ——以南昌大学工程制图课程为例[D]. 彭周皖. 南昌大学, 2017(02)
  • [10]基于OBE理念的制图课程模块化改革探索[J]. 陈晶,刘善淑,刘福华,姜国刚. 长江丛刊, 2017(02)

标签:;  ;  ;  ;  ;  

工程制图“公共平台与综合提升相结合”课程体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