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条件下的多目标输电网规划论文_

智能电网条件下的多目标输电网规划论文_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葫芦岛供电公司 辽宁省葫芦岛市 125000)

摘要: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让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增加自身企业的经济收益。在当前智能电网的条件下构建多目标输电网规划就显得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多目标输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智能电网条件下的多目标输电网规划策略提出建议,以期能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多目标输电网;智能电网;电力企业

随着人们需电量的日益增长以及能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在电力系统的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服务质量也已经成为了一个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然而,一个电网规划的优劣与否是由其系统的可靠性、适应性、抗毁性以及灵活性决定的。为此,在电网规划过程中就务必要对需求、系统扩展能力、电网线路介数因子的最低值以及网络的输电能力进行充分的关注与重视,已将规划的功能性进行不断提升与完善。另外,为制定一个有效的电网规划方案,笔者提出了一个新的多目标输电网规划模型,该模型是在余弦排序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建立,希望能够有助于指导多目标输电网进行更好的规划。

一、智能电网简述

所谓的智能电网,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电网的智能化,其以通信网络为基础,以先进的传感技术、控制技术、量测技术及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为手段而形成。同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优势明显,特点鲜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具有较的抗攻击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运行安全性更高;

②采用全面监督与检测技术,实现了故障监测自动化,可以将故障点与其他正常运行设备隔开,自愈能力较高;

③运行效率高,能耗低,节能环保,符合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④电网信息获取更准确、更全面,可以为电网控制提供可靠的信息,保证电网调控科学;

⑤与多种电源、充放电设备可顺利实现对接,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⑥加强了电网与用户的互动,能为用户提供针对性服务,便于拓展业务范围。

二、多目标输电网规划实施的必要性

传统电网规划以满足系统安全、运行可靠为前提,以满足一定水平的预测负荷为目的,以既定的电源规划方案为基础,以建设与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规划。但是智能电网不同于传统电网,其性能、功能等明显优于传统电网,输电网规划更为复杂。加之,竞争在电力市场中的融入,给输电网规划带来了新的问题、为适应各方面的需求,必须进行多目标输电网规划,这样做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这主要是由输电网规格本身的多目标性所决定的。在智能电网下,输电网规划必须保证规划的科学性,投入与运行的经济性,以及系统安全运行的可靠性与灵活性,它们相互联系,互为要求,只有协调好这些目标才能保证规划科学合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多目标输电网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层优化形式化

目前多目标输电网规划中遇到很多问题,首先就是分层优化形式化问题,分层优化是多目标输电网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实现输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科学运行都是靠分层优化形式化来完成的,但是在实际规划中,分层优化逐渐变得形式化,失去了实际工作意义,而且没有形成完善、系统的规划条例对其进行规定和约束,无法为多目标输电网规划提供有力保证、因此,如何解决当前所遇到的问题便是探索分层优化发展的最佳方式、相关人员必须及早发现在运行中发生的问题,积极地主动地进行后期优化、

(二)处理方式片面化

处理方式片面化是指相关的技术人员对规划的认识程度不足,通过片面化的方式进行电网的管理〔例如,技术工作人员在利用可靠性指标和相关函数模型对具体规划进行分析、处理的时候,所有的分析、处理以及计算结果时,都是以可靠性指标为约束标准进行的,通过相关的措施和方法得出具体的处理结果、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片面性很明显、首先就是无法保证电网规划的实用性,特别是在遇到特殊业务需求的时候,计算结果将会变得不适用,无法实现多目标输电网规划标准。

(三)电网规划短浅化

人口的增加,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人们开始认识到清洁能源的重要性等都是电网发展的原因,所以为了满足人们对供电需求的更高要求,在进行电网规划的时候越来越多地运用了多目标输电网形式。电力企业在规划时目光还不够长远,仅仅看到了短期的利益,而没有关注长期的利益,在项目工程中,一定要权衡这两方面的利弊,防止电网规划规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变化、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电网规划还需执行更为严格的标准,因为目前电网规划还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电网运行效率较低、适应性较差等都是常见问题。

四、智能电网条件下的多目标输电网规划探讨

(一)规划方法

在智能电网条件下,多目标输电网规划的规划定理为余弦定理、基于余弦定理,利用用户信息向量和检索文档向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的计算分析,得到具体的数据,为输电网规划提供可靠的信息、除了借助余弦定理之外,还可以利用空间模型技术〔近年来,我国空间模型技术快速发展,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己经比较普遍。进行多目标输电网规划时,可以将余弦定理和空间模型结合起来,以余弦理论为理论支撑,以空间模式为基础,构建多目标输电网规划模型,然后通过计算得出权重系数,不仅极大的提升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更强化了输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计算时,得到权重系数后,便可以了解相应的用户信息,之后将多个目标的权重值累加起来,利用余弦理论方法进行计算,得出结果。根据余弦定理和多目标权重值的相对性,就可以确定多目标输电网规划方案。

(二)规划原则

相关管理技术人员在输出多目标电网时,应当紧密结合智能电网自身的特征及特点,在充分考虑到电网建设复杂性以及管理的阶梯性的基础上,坚持遵守以下几项重要规划原则:①对输电的稳定性进行保证。可靠性原则的针对对象是需求,为此我们在规划过程中应当紧密结合需求方在生产生活中的对电力的需求,对规划方案进行科学制定。②在不影响电网建设与规划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设计成本。③加大抗毁性建设力度。在进行电网规划时.务必要对人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对电网的影响进行充分考虑,通过线路介数对发电方与需求方最短路径经过的次数的了解与掌握,将易出现损毁的高介数线路进行及时的处理,以有效提升电网的抗毁性和实用性。

小结:

智能电网的发展己经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也必将引领新时代输电网的进一步规划。相关人员要在当前智能电网条件下对多目标输电规划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让我国的电网行业发展的更快更好,让电网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让电网带给人们更加舒适的生活,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十三五”计划的实施而不断奋进努力。为此,在多目标的电网规划工作中,我们务必始终要考虑到开发供应方可以具有最小的成本与最小的缺电需求方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并将其作为优化的目标对电网进行科学规划与完善,并在规划过程中,将电网的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进行充分考虑,通过余弦定理等模型的运用,来将规划工作进行进一步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苏浩益,李如琦.智能电网条件下的多目标输电网规划[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32(34):30-35,前插5.

[2]李峰.智能电网条件下的多目标输电网规划浅述[J].低碳世界,2016,(33):49-50.

[3]邹志坚.智能电网条件下的多目标输电网规划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9):142-142,143.DOI:10.3969/j.issn.1673-9957.2016. 19.095.

论文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  ;  ;  ;  ;  ;  ;  ;  

智能电网条件下的多目标输电网规划论文_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