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论文_李善有

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论文_李善有

李善有 广西博白县文地镇中苏村小学 537600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不论是从数学的产生,还是如今不断地发展,数学都离不开生活这个根源。改革后的新课程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实际、生活经验中挖掘数学知识、捕捉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巧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是情境化的,也只有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走进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1.走进真实的生活情境。

真实的生活情境无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肥沃土壤。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带学生走出教室,到生活环境中去学习数学知识,就触手可及,实实在在,不仅便于学生建立概念的表象,而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带领学生到室外,让学生找一找,校园里有哪些圆形的物体?他们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如果学校要建一个圆形的花坛,你会怎样去画?这样学生就兴奋起来,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去想办法。

2.创设生活画面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生动的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创造性地再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如:在教学“10的分解”时,可创设一个分李子的情境:妈妈买来10个李子,要分给你和弟弟吃,你准备怎么分呢?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哪种分法更合理?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把总结当成分李子的人,积极思考,想出了各种不同的分法,既让学生对10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又在课堂中渗透了“人文”精神,还使学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3.创设生活体验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教学时去配置生活原型,但有些问题在课堂中不能真实展现,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历,教师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用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小组内一个同学当售货员,其他同学拿出一元钱去买文具。通过“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生活体验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热而然地掌握了元、角、分的关系,体会到了一元钱的价值及应用价值,突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买东西的乐趣。

二、精设生活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运用生活化语言教学。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里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接受,关键看教师能否运用恰当的生活化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所以,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正确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站在两个数字间,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情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区分。又如,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比较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2.运用生活化游戏教学。

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符合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又如,在教学“可能性”时,设计“掷骰子赛跑”游戏,如果两人玩谁愿意先走?都想先走怎么办?掷硬币公平吗?为什么?游戏开始了,这儿有两个骰子,该选哪一个呢?为什么?游戏结束了,学生不仅学习到“可能性”的有关知识,而且体验到了“玩”的乐趣和游戏中数学知识的奥妙,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3.运用生活中的实物教学。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形象性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让生活中的实物走进课堂,让他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剪一剪等活动,以丰富深化感知。比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圆柱体,拿到课堂上,看、摸、剪,获得感官上的认知,再抽象的数学知识都容易多了。

总之,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感受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的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无穷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论文作者:李善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0月总第1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  ;  ;  ;  ;  ;  ;  ;  

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论文_李善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