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水处理技术及净化工艺论文_张果

探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水处理技术及净化工艺论文_张果

(四川省万源市水务局 四川万源 636350)

摘要:水对人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近年来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引起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水处理技术与净化工艺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处理技术;净化工艺

1水质净化

水质净化或称水处理。水质净化即用不同的蒸化工艺,去除原水中各种杂质,使净化后的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生活饮用水质水源符合下列要求:水中不得含病源微生物,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水的感官性状良好,无色,无异味。农村饮用水净化项目,对项目水处理设施的工艺方案、设备方案、仪表自控系统等内容进行分析论证,提出满足本项目的设备采购,包括水处理站相应的配套设施、设备及材料等。

2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

我国农村使用的饮用水源分别为地表水、地下水和苦咸水,但是这三类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

在所有污染中地表水污染最为严重,主要的污染物分别为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微生物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分别为天然和人工这两类,前者污染物的源泉是自然微生物分解,后者是致癌突变这两大类。所有有机污染物为微生物发展提供碳源,因而在配水管道和水库中会滋生出细菌和藻类物质。这些物质会让水颜色改变,并且也容易让水发出难闻的气味,如果严重,甚至会引发大面积的流行疾病,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地下水的水质出现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各项参数不能达到标准,出现这类状况的原因在于:①自然原因,由于我国农村部分地域遍布不同的苦咸水,由于此类水质矿化程度在3-6g/L,另外,高氟地下水的分布比较广泛,所以这类水在水质上面超过正常饮用水的标准,因而我国农村地域出现缺水现状。②人为因素,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排放逐年加大,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部分地区的潜水矿度在不断提升,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不能作为饮用水使用。

3常规水处理技术

3.1沉淀池

农村水厂常见的沉淀池池型有平流沉淀池,斜管(板)沉淀池。平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构造简单为一长方形的水池,但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稳定,且对水质的适应性较强,操作方便等优点,故各地仍普遍采用。

斜管(板)沉淀池:斜管(板)沉淀池是一种在沉淀池内装许多直径较小的平等斜管或间隔较小的平等斜板。斜管沉淀池为正六角形蜂窝斜管。一般分为配水区、斜管(板)区、清水区和积泥区。因水流向上沉泥向下,方向相反,故称为异向流斜管沉淀池。异向流斜管沉淀池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广泛用于村镇水厂。但由于异向流斜管沉淀池停留时间短,当原水浊度较高时,易造成出水水质不稳定,因此该池型宜用于原水浑浊度长期低于1000NTU的原水。

3.2过滤

过滤环节主要是利用颗粒类的过滤原料,其中包括石英石,将原水中的杂物截住。过滤使用的滤池有无阀滤池、快滤池、虹吸滤池、生物慢滤池这几类,不同的滤池形式各异,比如无阀滤池是借助于自动的水控装置;快滤池使用时阀门容易损坏;虹吸滤池使用时各项指标都很好,但是成本偏高;生物慢滤池由于自身价格低廉,结构简单,所以使用方便,管理容易,相较于其他三类滤池,最后这种滤池的更适用于农村。

3.3消毒

该环节运用不同的技术,能够将水中致病的微生物消除。常见的方法包括液氯消毒,这种方式经济安全,并且简便和精准,但是由于氯气有毒,所以使用时要小心,避免污染原水。如果使用紫外线消毒,虽然能够解决氯气的有毒问题,但是经济成本过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而农村消毒常用二氧化氯,消毒性较好,但是使用时要注意操作水平,注意使用安全。

4工程水处理净化工艺

4.1进水水质

根据农村的用水需要与水源分布等实际情况,农村饮用水水源一般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两类。当饮用水水源为地下水时,其水质各项指标必须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中对水质分类不低于N类水要求;当饮用水水源为地表水时,其水质各项指标必须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对水质分类不低于1Q类要求。对于进水水质必须严格控制在上述两标准相关要求范围内,水质不达标的水源坚决不用作饮用水水源。

4.2净化处理工艺选择

本饮用水净化处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降低地下水的浑浊度,杀灭超标细菌、大肠杆菌及其它致病微生物,去除异味、异臭和超标有机污染物,确保净化后出水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根据水源水量及水质情况,按照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标准要求,现分别对药剂选择、混凝、沉淀、过滤等几个主要的水处理环节进行了分析比较,以选择最优的处理工艺。

4.3.1药剂选择

根据原水水质、水量变化和既定的出水水质目标,确定最优的混凝剂及其投加量,是水厂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剂主要有:三氯化铁、硫酸铝、聚合氯化铝(PAC)等。

4.3.2混合

混合是将混凝剂等药剂充分、均匀地扩散于水体的工艺流程,是取得良好混凝效果的重要前提。混合过程中要求加药后通过水体的强烈搅动作用,在很短时间内使药剂均匀的扩散到整个水体。为了降低能耗及创造良好的絮凝条件,必须使原水在投加药剂后进行充分与急剧的混合,从而保证最佳的混合效果。混合的方式主要有:离心泵混合、管道混合器混合、机械混合池混合等。

4.3.3絮凝、沉淀和澄清

絮凝池、沉淀池和澄清池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设计生产能力、出水水质要求、水温、是否连续运行等因素,结合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絮凝池的作用:在原水中加入适当的混凝剂,经过充分混合,使胶体稳定性破坏(脱稳)并与混凝剂水介后的聚合物相吸附,使颗粒具有絮凝性能。而絮凝池的作用就是创造合适的水力条件使这种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在相互接触中聚集,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絮粒),为后续的沉淀环节创造条件。

沉淀池的作用:将经过加药、混凝后的水,通过沉淀池,依靠重力分离作用,使水中的泥砂和矾花沉降下来,使水由浑变清。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斜管式沉淀、斜板式沉淀池等。我国各地水厂普遍使用了斜管沉淀池,沉淀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其特点是基于浅池原理,在重力作用下,水中比重大的悬浮物斜管内下沉并从原水中去除,达到净水目的。斜管沉淀池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澄清池的作用:澄清实际上就相当于“混凝”“沉淀”两个部分。在澄清池中一般需要加入药剂,生成矾花,然后通过机械或水力搅拌使矾花悬浮,起到一定过滤作用,之后会再将固液通过沉淀的原理分离,出水的就相对澄清了。澄清池可以处理高浊度原水,其构造较为复杂,且造价较高,适合大型水厂。

结语

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是当地群众正常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前提和基础,在各地的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应积极采用各类高效、适用的水处理与净化技术,保证对原水水质的处理成效,提升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苏荣红.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水处理技术与净化工艺[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2):312-313.

[2]陈波.农村饮水中常用水处理技术分析[J].中国水利,2011,(3):53-54.

论文作者:张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  ;  ;  ;  ;  ;  ;  ;  

探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水处理技术及净化工艺论文_张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