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语言关键产业建设探析论文

“一带一路”语言关键产业建设探析 *

胡邦岳

(湖北理工学院 师范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摘 要] “一带一路”为中国语言产业提供了新市场,提出了新需求。迎合市场需求,抓住发展机遇,以语言产业助推“一带一路”经济建设,是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一带一路”多国联动、多区域协作的复杂性对语言产业发展提出了特殊要求,语言产业发展需规划先行、重点先行,稳步推进、分清轻重缓急,使之高效便捷地为“一带一路”经济建设服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需抓好语言培训、语言翻译、语言技术和语言会展等语言关键产业建设。

[关键词] “一带一路”;语言关键产业;语言资源开发

“一带一路”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之间架起了一座桥,连通了中国和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是多国合作的经济建设,也是多国连通的文化建设。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推进,语言文化建设需加快步伐、稳步跟进、抢占市场、储备人才、消除隔阂、革新技术、搭建平台,高效便捷地为“一带一路”经济建设服务。贺宏志说:“语言市场、语言需求、语言人才、语言技术、语言企业是语言产业的关键要素。”[1]借“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之机,科学合理规划“一带一路”语言产业建设,优先发展语言关键产业,提升中国语言产业经济价值,这是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2.高淀粉酶血症定义和AP严重程度分级:采集患者EUS-FNA术前及术后3、24 h的血清淀粉酶检测数据。EUS-FNA术后24 h内血清淀粉酶大于120 U/L(正常上限)且在基线水平3倍内被诊断为高淀粉酶血症。 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大于正常上限3倍,且出现腹痛等症状是诊断为AP, EUS-FNA术后AP的严重程度根据Cotton等[8]制定的共识意见标准分为3级:住院2~3 d为轻度AP,住院4~10 d为中度AP,住院超过10 d为重度AP。

一、“一带一路”为中国语言产业迎来了新市场

“一带一路”是跨地域、跨文明、跨行业的伟大战略,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相关周边市场,很多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地缘政治复杂。“一带一路”为中国语言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机遇,也是挑战。“一带一路”周边国家需要共同参与、全策全力、精诚合作、抱团取暖,发挥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打造“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以平等、和平、互利的方式推进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建设[2]222-232。2017年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全面对接、深度合作阶段,“一带一路”为中国经济建设迎来了新的商机,它必将推动多行业、多领域的协同创新发展。“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3],语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着基础、桥梁乃至关键作用。语言也是“硬实力”[4]。“发展语言产业,创造语言红利”[5],“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语言产业发展迎来了新时机。“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通事”,更需要语言“通心”[6],如何科学合理地发展语言产业,助推“一带一路”经济建设,创造语言红利?迎合市场,抢占先机,合理规划、重点先行是关键。

二、“一带一路”对中国语言产业的新需求

“一带一路”是跨区域、跨国界的经济合作项目,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人口约44亿,涉及通用语种50余种,其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异常复杂,要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在“国家”这个指挥棒下有计划稳步推行。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到全面对接和深化合作阶段,在通路通航、基础设施产业链、能源建设、通商文化、信息产业、自贸区建设等产业方面全面铺开,各国之间进行了双边甚至多边深度合作,这些工程合作项目的连通,需要小语种翻译人才;交通建设连通,需要语言服务工具;商贸往来连通,需要全新的语言服务;信息产业连通,需要语言科技创新。“一带一路”建设对语言服务提出了新需求,国家需要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整合各种语言资源,做到语言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服务产能,开创全新的语言技术,适时、适地、适机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一)对语言培训业的需求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专业+小语种,以及汉语+小语种等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国内语言人才十分单一,缺少复合型人才。为满足“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盲目加载培养建设所需的复合型人才,耗时长、耗费大,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急需。进行有计划的语言短期培训是解决人才急需的有效途径。

2)主蔓延长头长到15~20片叶时摘心,促进主蔓增粗;延长蔓上形成的副梢,均留2~3片叶摘心,控制副梢生长;2年生枝段上的营养枝和结果枝均留8~12片叶摘心,其上形成的副梢留2~3片叶摘心;主蔓及结果枝上的顶端副梢留4~5片叶摘心。

语言培训主要在小语种人才的汉语培训及专业人才的小语种培训两个方面,要及时培养出这种复合型人才,就需要办好关键语言培训和做好孔子学院的推广。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一带一路”国家孔子学院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或较发达的国家,这种分布不均的战略布局与“一带一路”经济建设格局不匹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发展对汉语传播资源的潜在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紧缺的是当地精通小语种又会应用汉语的人才,因而对这类急用的人才进行汉语培训迫在眉睫。

对懂汉语但不会小语种的专业技术人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小语种培训,而我国小语种培训师资十分缺乏,这就需要中方同目的国合作,共同开办小语种培训机构,以解决建设所需的小语种人才。

(二)对语言翻译业的需求

“一带一路”建设语言服务可以说无处不需,商贸往来、文化旅游、银行、电信等行业如果随处安放“人工”,不仅耗资大、浪费多,而且也无力解决建设所需的大量“人力”资本。应用人工智能、语音合成等先进技术是解决这些行业“人力”之需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语言智能科技技术渐趋成熟,将其“移植”到“一带一路”建设之中,不仅满足“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之需,更会大大加快建设步伐。此外,语言智能科技软件比如汉语学习APP,语种翻译、语种转换等将大大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语言生活质量。

(三)对语言科技业的需求

语言学习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相对长的周期才能学成。要确保“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五通”,首先必须要“语言通”,而语言培训、语言学习的周期长、见效慢,不能快速满足“通事”“通心”的需要。因而,搭建中方+目的国合作的语言翻译服务机制,是解决培训耗时长、成效慢的有效途径。无论是人工翻译,还是机器翻译,“一带一路”都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四)对语言会展业的需求

式中:CX为待测元素的浓度(单位%),CMarix为基体元素的浓度(单位%,对于高纯金属CMarix=100%=1), IX为待测元素同位素质谱线强度(单位cps),IMarix为基体元素同位素质谱线强度(单位cps)。

三、“一带一路”需要大力发展语言关键产业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结合文化产业发展,注重开发语言资源,支持发展语言产业,为社会提供多样化语言文字服务”[8]

以色列社会语言学家Spolsky指出,外语语种的选择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历史、地理和经济因素[9]。张治国根据影响中国关键语言的因素列出中国关键外语29种,其中大部分语言是“一带一路”国家的官方语言[10]。“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通用语50余种,加上民族语、地方语近200种,语种多而杂,语言培训任务艰巨,如果面面俱到,不仅耗资大,而且实施困难。因而,语言培训一定要紧跟“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先做好“关键语言”的培训。“一带一路”涵盖了众多的欧亚国家,分陆路和水路两部分,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根据北京大学“一带一路”五通指数研究课题组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64个[2]35

(一)大力发展语言培训业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地方师范院校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使命被赋予了一种全新意义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基地的标识,向着更为全面的综合性院校发展。教师资格证的统考和非师范院校的不断增加,加之大学生就业的严峻性和就业渠道的多样性,许多非师范生的学生选择了教师职业,而师范院校的学生却另辟蹊经,开创自己的求职创业之路。面对这种现状,地方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手段都要不断改革,既要凸显“师范性”,又要兼顾学生职业变化的需求,要使学生具备终身发展的能力及素养。

1.与沿线国合作,开展关键语言培训

在“一带一路”这个“合作、共享、共创”的伟大战略中,国家语言相关部门如何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规划好“一带一路”的“语言”建设,开发各类急需、必需的“语言产业”即语言关键产业,满足“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需要,这是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进程,要对当前关键语言培训语种、师资所属国、教材、机构所设国等各方面进行一个详细的规划。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提供的信息[11]25-52,本文仅将快速推进型和逐步拓展型国家语言纳入关键语言培训规划,如表1所示。

云翻译服务平台始发于语言翻译需求,在进行海量语言筛选后,进行有效的语料库匹配,通过人机互动,完成译审同步,再传输给客户随身翻译终端,通过反馈评价,获得平台更新和再建设数据。这个运作模型展示了云翻译服务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模式,可供云翻译企业在线升级提供借鉴。

2.增设孔子学院,大力推广汉语

“一带一路”建设涵盖亚、欧、美、非60多个国家50多种官方语言,多国家、多地域、多语言、多行业为跨界交流构筑了一道厚厚的屏障。搭建语言交流平台,提供沟通机会,是各国经济建设者及其人民的迫切需求。而语言会展业就是为语言产品或语言服务的流通商谈、促销展示、贸易交流、企业沟通、国际往来而举办的展览和会议等活动,是推动语言产业聚合、交融、快速发展的有效平台[7]。“一带一路”需要多样化的会展为其提供沟通交流平台。

增设孔子学院、大力推广汉语是解决沿线国家“汉语”人才不足的有效途径。“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目前有12个国家尚未设孔子学院;已设孔子学院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或较发达国家;孔子学院分布不均或数量不够,不能满足“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需要。为解决这一实际需要,根据“一带一路”国别合作度评价报告(2016)显示[11]23-52,在没有设立孔子学院的国家以及快速推进型和逐步拓展型国家拟增设孔子学院,具体为:

孔子学院计划3年内拟增96所,分年度逐步落实:2020年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全覆盖,原先无孔子学院的12个国家(包括土库曼斯坦、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也门、卡塔尔、阿曼、科威特、文莱、不丹、马尔代夫)拟增设36所;2021年优先在快速推进型国家拟增设孔子学院30所;2022年在逐步拓展型国家设孔子学院30所。

表1 “一带一路”关键语言培训规划

(二)大力发展语言翻译业

“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中需要及时的语言翻译,语言翻译业市场前景广阔。语言翻译业包括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人工翻译业重在集结各类急需语言翻译人才、多语翻译人才,相关企业通过大数据建立紧缺语言翻译人才库,储备急用语言翻译人才以及远程人工翻译人才。应建立专门的语言翻译企业来从事稀缺语言翻译人才的搜集、储备、联系、分派等工作,以解决“一带一路”经济建设对多语翻译的需求;而机器翻译业需借助人工智能科技、语音合成等技术开发创新企业,将产品用于电信、金融、电力、社交等行业,这就是所谓的“语联网”,即“云翻译服务平台”。这种服务平台将全世界的语言服务需求和供给连接起来,使得所有语言需求都能得到最快、最便捷的满足[12]。目前,学界和企业界都高度重视“云翻译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建设,涌现出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和有影响力的企业。在云翻译服务平台研究方面的成果主要有:陆艳在指出机器翻译和众包翻译不足的情况下,设计出的云计算下的翻译模式框架,对云翻译服务平台建设具有先导性的意义[13]。唐智芳、于洋[14]和刘满芸[15]都深刻认识到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会带来语言翻译的裂变,全球化语言服务市场将面临新的挑战,急需对翻译模式进行重构,云翻译服务平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吴雨鸽[16]和王家义、李德凤、李丽青[17]在对比众包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基础上,指出云翻译在资源、技术、管理以及需求方面所具有的巨大优势。这些研究成果表明:云翻译服务是大数据技术和全球化语言服务需求共生下的产物,是语言服务产业规模化和全球化的必然存在形式。在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动下,已经涌现出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企业,如传神公司首创的“语联网(IOL)”就是一个整合了技术、资源、市场、人才等要素的快速沟通无障碍的云翻译服务平台。

表1中32个国家的关键语言培训方案如下:如中方已有师资则合作双方共派,如中方师资缺乏就由目的国派出;已有学习教材的语言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开发新教材,尚无教材的语言着手组织师资开发教材;与中国紧邻且曾经交往密切的国家,语言培训机构可设在中国,如中国师资特别紧缺的语言就将培训机构设在目的国。

(3)混合调配:将百香果汁和胡萝卜汁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少许小苏打溶液,调至混合液pH值为6.5,再按比例加入鲜奶和白砂糖,最后再加入稳定剂,搅拌均匀即可。

当前国内开展的语言培训主要有两种:留学英语培训和汉语水平能力培训,涉及的语种主要是英语和汉语。前者主要用于留学考试,包括托福、雅思和GMAT;后者主要用于普通话等级水平能力测试和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能力测试,这些培训旨在满足语言学习考试的需要。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培训业有着特殊的使命,其主要体现在:功能的服务性、多语种的交接性、语言的实用性。因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培训不是为解决考试之需,而是要解决实际应用之需;这种培训既包括关键语言等小语种培训,又包括汉语等大语种培训。

(三)积极开发语言人工智能科技业

人工智能科技是21世纪科技发展创新的大趋势。有人预言,21世纪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取代”人工出现在跨时空的各行各业。“一带一路”建设跨国界、跨区域的特殊性为机器人“工作”提供了独特的市场。施工现场由机器人“办公”、机器人“翻译”,这都是人工智能科技业攻坚的动力。拟提出如下建议:

1)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提高翻译效率,创造高效的人机协同模式。人工智能包括科技领域的语言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学、语音图像识别等技术,一方面可将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一带一路”通路通航、基础设施产业链、能源建设、通商文化、信息产业、自贸区建设等各行各业建设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因这些行业的跨国界、跨区域的特殊性,大量使用“机器人”现场办公,创造人机协同模式,节省人力、物力,能高效便捷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2)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拓宽产业链,整合资源,扩大服务范围。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对“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中需要的语言服务需求,服务中的项目、译员及成果等进行追踪,形成大数据,做到定点、定位精准服务,优化服务结构,拓宽语言服务产业,整合产业资源,形成系统的语言翻译策划、服务、跟踪、评价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3)将语音合成、识别等技术应用于“一带一路”语言产业建设。科大讯飞是中国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导者,从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评测、自然语言处理到“讯飞超脑计划”等多项技术拥有国际领先水平。2015年,科大讯飞发布的人机交互界面AIUI聚合了超过18万开发伙伴和8亿的终端用户,以科大讯飞为中心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已经建立[18]。将这些先进的人工智能科技“嫁接”到“一带一路”语言产业建设中,必将大大推动“一带一路”经济建设。

(四)大力发展语言会展业

语言会展业,是典型的“知识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有着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近年来,语言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兴起并迅猛发展,截至2016年,巴黎国际语言博览会已举办34届,柏林国际语言文化展已举办29届,伦敦国际语言展已举办28届,这些国家围绕语言文化博览会延展母语产业链、构建母语经济圈,通过吸引世界各地展商参展及观众到会,在短时间促成现场教育、信息交流与人才集聚,以语言的向心力、传播力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19]。“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地缘政治复杂,各国间常建立双边甚至多边合作,为实现各国间“互通”,必须跨国界多样化地举办语言会展,为各国信息交流搭建平台。目前,中国已举办了一些有影响力的国际会展,如:2014年在苏州举办的“世界语言大会”,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搭建了交流平台;2016年“中法语言政策与规划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法语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2017年10月首届“语博会”在北京召开,60余国语言文化特色产品亮相“语博会”。这些会议、展览和活动,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语言、不同文化间的交融提供了信息流。但我国语言会展业起步晚、发展缓慢、活跃度低,结合当前现实状况,提出如下建议:

步履如飞,精神抖擞,思维敏捷,67岁的杨宗祥状态丝毫不输给年轻人。与很多出生于五十年代的人一样,杨宗祥的童年也是充满艰辛。13岁无奈辍学回家挣工分,17岁时,他被分到安宁洪源养殖场工作,他摸索出了鱼苗的孵化技术,当时在昆明属于领先技术。他又充分利用养殖场的资源,养鸡、养猪,自己焊鸡笼,挑鸡粪、猪粪,配饲料,直至当上了场长。

浮选钛精矿烘干后,尾气中含有的细粒矿物及异味,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必须对尾气进行处理。现在尾气处理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干式,通常采用布袋除尘器收尘,然后排空;另一种采用湿式,即用水进行处理,包括水浴、喷淋,降尘设备就包括复喷、复挡、水浴等,然后再排空。两个烘干尾气处理方式及优缺点见表2。

1)定期不定点地举办国际语言会展,扩大影响力。目前中国举办的语言会展大都集中在国内,以引进来为主。为扩大国际影响力,要大胆走出去、走出国门,尤其是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家定期不定点地开展语言会展,让建设中国家的企业能够便捷地参与到会展中去,为企业现场问诊把脉,解决语言服务的实际问题,扩大语言会展的效力。

2)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国际语言会展业的发展。在举办国际语言会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人机协同、语音合成、数据追踪等技术服务于语言会展业,机器人现场办公,语音合成软件推广,参会国家、企业服务需求的精准定位追踪,数据挖掘等,这些科技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会展的效率,更能获得第一手材料,为语言会展业的规划指明方向,促进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改良措施对土默川平原碱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韩 敏,红 梅,刘鹏飞,高海燕,常 菲(76)

总之,“一带一路”经济建设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语言文化建设如何跟上步伐,服务于经济建设、推动语言产业发展?做好语言产业规划是前提,有效实施是关键。“一带一路”语言产业不可广播种、广撒网,要根据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发,循序渐进、逐步推行,注重语言产业集约式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产业要坚持关键产业先行原则,对当前经济建设中急需、必需的语言产业则优先规划、优先开发,以确保经济建设必需的语言人才、语言服务、语言技术、语言沟通,真正实现“通事”基础上的“通心”。本文就“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关键产业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可行性进行阐述,旨在为“一带一路”语言产业建设提供一点可资借鉴的建议,为今后“一带一路”语言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贺宏志.语言产业引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57-66.

[2] 北京大学“一带一路”五通指数研究课题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五通指数报告[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7.

[3] 李宇明.“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N].人民日报,2015-09-22(7).

[4] 李宇明.语言也是“硬实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68-72.

[5] 贺宏志.发展语言产业,创造语言红利[J].语言文字应用,2012(3):9-15.

[6] 周庆生.“一带一路”与语言沟通[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8(3):52-59.

[7] 王巍,戈兆一.语言会展业及其发展策略初探[J].语言文字应用,2016(3):124-131.

[8] 郝阿庆,容宏,王奇,等.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7-55.

[9] SPOLSKY,B.Language manage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10] 张治国.中国的关键外语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66-76.

[11] “一带一路”国别合作度评价报告[M]∥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12] 左洋.身在国外可打手机 找国内翻译[EB/OL].(2011-12-14)[2019-02-20].http://news.sina.com.cn/o/2011-12-14/030023627674.shtml.

[13] 陆艳.云计算下的翻译模式研究[J].上海翻译,2013(3):55-59.

[14] 唐智芳,于洋.“互联网+”时代的语言服务变革[J].中国翻译,2015(4):72-75.

[15] 刘满芸.翻译技术时代翻译模式的裂变与重构[J].中国科技翻译,2016(4):17-20.

[16] 吴雨鸽.国内外云翻译平台对比——以译马网和Smartling为例[J].海外英语,2017(2):110-111.

[17] 王家义,李德凤,李丽青.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翻译[J].中国翻译,2018(2):78-82.

[18] 卫萌,淦凌云.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之路[J].互联网经济,2016(9):56-61.

[19] 王巍,戈兆一.语言会展业及其发展策略初探[J].语言文字应用,2016(3):124-132.

Language as Key Industry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U Bangyue

(Normal School,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Huangshi Hubei 435003)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rovides a new market for Chinese language industry,and also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It is important for our language industry to figure out how to meet market demand,seize the opportunities of development and to boost the economic growth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with language industry.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eatures a multi-linkage and multi-regional cooperation,thus the complexity of languages puts forward special requirements on the language industry development.Therefore,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industry should be well planned by putting some priorities first,followed by steady progress.Only in this way can language industry effectively contribute to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the language industry needs to do well in such key aspects as language training,language translation,language technology and language exhibition,etc.

[Key word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language as key industry;development of language 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 H10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662( 2019) 06-0052-06

[收稿日期] 2019-02-24

*[基金项目] 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科研开放基金项目“黄石矿冶文化语言资源开发与利用”,项目编号: 2013kyb03;湖北理工学院校级一般项目“理工院校语言文化传承与语言素养提升方略研究”,项目编号: 2018C06。

[作者简介] 胡邦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和第二语言教学。

DOI编码: 10.3969/ j.ISSN.2095-4662.2019.06.009

(责任编辑 龚 勤)

标签:;  ;  ;  ;  

“一带一路”语言关键产业建设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