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关于译者意识的思考论文

新时代背景下关于译者意识的思考论文

新时代背景下关于译者意识的思考

路 璐

(陕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 当前,社会变革和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的译者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忠诚意识、责任担当意识、文化自觉意识,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译者,因此,译者需要积累语言知识,严肃对翻译工作的认识,坚定文化立场,培养文化自信,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翻译工作者。

关键词: 译者意识;责任担当;文化自觉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的概念,即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全新的阶段,需要面临全新的挑战。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对于中国文化的“输出”也愈发受到社会重视,而在推动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译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译者需要掌握两种及以上的语言,熟练的语言转换技巧,但除此之外,译者也应具有一些其他意识,否则便不是一名合格的译者。

宠物放置在一边并局部消毒。从前臂头静脉采集2毫升静脉血作血液检查。首先,采血部上部与止血带结扎,静脉怒露。用酒精棉球消毒静脉血管。然后将针和皮肤以45度角皮下穿刺。然后将血液推入EDTA-K2抗凝管。最后,用自动流式细胞仪分析和检测血样并进行打印。结果包括离子检查和血常规检查。

一、何为译者意识

哲学上,“意识”即大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这种反映又会通过某种途径影响客观物质。在翻译领域,译者除受本身语言水平影响外,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进行不同的选择,包括词语、翻译技巧、翻译策略等。这种存在于译者大脑中并影响其在翻译活动中进行不同选择的意识就是译者意识。一直以来,翻译家和学者都十分关注翻译活动中的译者角色,但近些年来才对译者意识有所关注。目前,对于译者意识的研究和谈论主要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关注译者翻译意识的研究,既包括诸如语篇意识等在语言选择层面所体现出的意识,也包括如主体意识等在翻译策略和技巧选择层面所体现出的意识。此类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译文质量,如有学者认为译者的语篇意识将会对译文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1],也有学者认为术语意识和素养对于专业译者来说至关重要[2]。第二类是译者的跨学科意识研究,如美学意识、女性主义意识,等等。此类研究主要是将翻译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讨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受到的个人思想的影响,如党倩[3]认为,女性主义意识能够帮助译者在翻译女性作家的作品时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三类是关注译者的社会意识研究,如营销意识、服务意识等。此类研究关注的是翻译过程中外界社会因素对于译者的影响,如周晓梅[4]认为作为读者在中国文学外译过程中处在极其重要的地位,译者应具有读者意识,重视其理解和感受。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程度的不断加深,对于译者社会意识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学者关注。

二、新时代背景下译者应具备的意识

翻译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影响海外的重要中介,深受社会变革的影响。新时代背景下,译者也背负着新的使命责任。笔者认为,在新时代,一名合格的译者应具有忠诚意识、责任担当意识以及政治自觉意识。

国家和社会都十分关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学“走出去”需要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译者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因此,译者必须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如“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许渊冲先生曾在93岁高龄时发表文章《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梦》,在文中他曾表示:“要实现中国文化梦,对于一个文学翻译工作者来说,一方面要把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译成中文,另一方面要把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译成外文,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使世界文化更加光辉灿烂。”[7]新时代的译者应都像许渊冲先生一样,明确自身承担的使命与责任,并在翻译工作中始终牢记这一点。

(一)译者应具有忠诚意识

(一)传染性病因 引起仔猪腹泻的传染性因素主要是指传染性病原,其中病毒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病毒和轮状病毒,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等。

新时代背景下,政治层面的“文化自觉”就是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并对其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对于从事翻译工作的译者而言,“文化自觉”就是深刻了解中国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并能够在翻译活动中始终牢记文化使命。中国文学“走出去”,并非一定需要改头换面,一味迎合西方人的价值观,译者具有文化自觉意识,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并达到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的目的。

(二)译者应具有责任担当意识

译者不是机械的翻译工具,有自己的意志和思想。纵观如严复、杨绛、许渊冲等翻译大家,无一不具有责任担当意识。对于以往,尤其是清末民初的翻译家而言,他们的责任是将西方的思想与文化传入中国,启迪民智,救国救民。而对于处在社会变革和发展新时期的译者而言,其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准确的语言转换工作,更重要的是承担着使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责任。

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0.71%,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2,P<0.05)。见表2。

何为“忠诚”?功能学派学者诺德认为,“忠诚”是“翻译互动中译者对其合作伙伴的责任”[5](P118)。关于译者角色的讨论历来众说纷纭,在笔者看来,译者是原作和他语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承担着协调二者的关系的任务。因此,译者必须具有忠诚意识,保证桥梁两端对象之间的沟通能够顺利进行。

(三)译者应具有文化自觉意识

必须采取计算机绘图技术与传统的制图内容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CAD如何融入传统制图内容一直是图学教师研讨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先进的技术与传统的知识良好接轨。我们设计一套工程图学试验系统,以期在图学教学改革上做出有益的探索。通过建立计算机绘图实验室,具备授课与演示系统、工程图纸输入输出环境,使学生认知现代技术条件下工程图纸的产生过程及工程价值。

忠诚意识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对原文和原作者的忠诚。无论受何种内在或外在因素影响,翻译工作始终不能脱离原文,所以忠实原文是第一要求。王理行[6]表示:“忠实就是文学翻译的唯一目标和标准。”因此,译者应全面把握,尽可能在译作中全面忠实地再现原文内涵。译者必须忠实原文,不仅要忠实原文的内容,更要重视原文的艺术风格。译者不是作者,不能凭一己喜好或为迎合市场需求而对原文进行随意的删减修改。二是对译文读者的忠诚。译者工作成果的受众是译文读者,因此,译者的翻译活动必须忠诚于译文读者,保证译文质量,并能够帮助译文读者理解原作的内涵价值。

翻译研究中,文化学派的代表者巴斯奈特(Bassnett)和勒菲弗尔(Lefevere)将关注重点放到了翻译和文化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文化影响翻译活动的方式[5](P181)。翻译活动与文化息息相关,而译者身处社会大环境中,不可避免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在东西文化不断交流碰撞的今天,译者更应该具备文化自觉意识。何为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认为,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8]。简而言之,了解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特色就是文化自觉。

三、如何培养译者意识

第一,译者应不断积累语言素材,同时需要掌握多种语言背后的“文化精髓”。译者的本职任务是做好翻译工作,保证并不断提高译文质量,因此,双语甚至多语的语言知识水平是基础。译者应养成终身学习、广泛学习的习惯,提高语言知识水平,“不仅要对源语文本‘尽窥其妙’,而且要对母语‘运用自如’”[9]

第二,译者应提高对翻译工作的严肃性认识。翻译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或不懂装懂,滥竽充数,等闲视之。”[10]译者应清楚地认识到翻译不是轻率随意的语言转换工作,而是一项包含文化使命的严肃性工作,同时,译者应提高对翻译工作的严肃性认识,不能随意对待。

第三,培养文化自信,坚定文化立场。翻译是一项和文化密不可分的活动,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必须拥有坚定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自信。实践层面,译者“要通过自己具有创造性的翻译,把中国文化的精华推向世界”;理论层面,译者要努力使“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总结发展而来的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进入世界文化的先进行列”[11]

四、结语

中国社会发展和变革已经进入新时代,对于译者的要求也有所变化。译者不仅仅是不同语言沟通的桥梁,更是中国文学“走出去”过程中的重要推手,因此,译者应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忠诚意识、责任担当意识以及文化自觉意识,如此才能更好地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作贡献。总之,新时代背景下,译者更应紧扣时代发展规律,不断提高知识水平,不断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翻译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冯丽霞.论壮族民歌译介之译者的语篇意识[J].百色学院学报,2018(4):106-110.

[2]魏向清.论大众翻译时代译者的术语意识与素养——从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评语中的术语翻译谈起[J].外语学刊,2016(1):150-153.

[3]党倩.浅谈译者的女性主义意识与《声声慢》的翻译[J].黑河学院学报,2018(11):148-149,198.

[4]周晓梅.中国文学外译中的读者意识问题[J].小说评论,2018(3):121-128.

[5]Munday J.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M].李德凤,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6]王理行.忠实是文学翻译的目标和标准——谈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批评[J].外国文学,2003(2):99-104.

[7]许渊冲.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梦[J].中国外语,2014(5):1,12-18.

[8]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15-22,158.

[9]孙致礼.新时期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水平之我见[J].中国翻译,2008(3):47-51.

[10]郁其烨.翻译的严肃性[J].上海科技翻译,1988(6):36.

[11]祝一舒.试论许渊冲翻译的文化立场与使命担当[J].外语研究,2018(5):57-61.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640(2019)06-0062-02

doi: 10.3969/j.issn.1008-9640.2019.06.029

收稿日期: 2019-06-06

作者简介: 路璐(1995-),女,河南安阳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责任编辑:李汴红)

标签:;  ;  ;  ;  

新时代背景下关于译者意识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