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促排卵方案分析论文_封旭

封旭

(上海长征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上海 200003)

【摘要】目的:探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予以不同促排卵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选取90例参与本组研究,按照促排卵方案不同将其均分三组,各30例。对D组行克罗米酚治疗(CC),对E组予以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HMG),对F组予以克罗米酚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分析三组患者的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血清睾酮(T)、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与D组相比,E组黄体生成素(LH)较高、雌二醇(E2)较低,F组黄体生成素(LH)较高、雌二醇(E2)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三组间血清睾酮(T)经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D组相比,E组和F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予以不同的促排卵方案治疗,其效果不同,行克罗米酚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的效果优于两种单独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方案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1-0160-02

多囊卵巢综合征英文缩写为PCOS,其由长时间无排卵情况造成育龄期女性不孕的情况,因此对其予以有效的促排卵治疗较为关键[1]。现今临床上促排卵药物有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menopasusal gonadotropin,HMG)和克罗米酚(clomiphene cilrate,CC)。现今不孕患者逐渐增加,生殖辅助技术在逐渐完善,研究出多种促排卵方案[2]。现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予以不同促排卵方案治疗的效果作研究。

1.基本数据与方法

1.1 基本数据

在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选取90例参与本组研究,按照促排卵方案不同将其均分三组,各30例。D组中,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30岁,平均年龄为(26.14±3.15)岁,不孕时间范围为1~9年,平均不孕时间为(4.01±2.15)年;E组中,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29岁,平均年龄为(25.76±3.24)岁,不孕时间范围为2~8年,平均不孕时间为(4.12±2.09)年;F组中,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31岁,平均年龄为(26.67±3.34)岁,不孕时间范围为1~10年,平均不孕时间为(4.67±2.68)年;分析三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基本数据,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在20岁以上,35岁以下;所有患者均有正常性生活,且未采取避孕措施;经输卵管造影检查至少有一侧输卵管处于畅通;行B超检查不存在子宫肌瘤。

排除标准:在行治疗前一个月内使用其他激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对本组研究中使用的药物存在禁忌的患者。

1.2 方法

对D组患者行克罗米酚治疗(CC),患者在月经期第五天开始服用克罗米酚进行治疗,每天取50mg进行治疗,连续治疗5天。对E组患者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HMG),患者在月经期第五天开始使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进行治疗,每天取75IU对患者进行肌注,连续治疗5天,在月经第10天左右,行B超检查患者的卵泡大小,根据卵泡大小调整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的使用剂量。对F组行克罗米酚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其使用方式和剂量同D组和E组一致,治疗后使用B超检查,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的使用剂量每周需增加37.5IU,明确卵泡的发育情况,决定使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的时间。三组患者均由同一检测人员进行阴道B超检查,在月经第10天后对其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发育情况等进行阴道超声动态监测。当卵泡直径为14mm时,需使用尿黄体生成素试纸对其进行检测。当尿LH为阳性时,需取5000~10000IU的hCG进行肌注,促进排卵。告知患者24~48h内进行2次性生活。在注射hCG后48~72h对患者的排卵情况进行检测,如注射后96h仍未出现排卵,且体温较高,将其称之为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综合征。

1.3 判定指标

判定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血清睾酮(T)、排卵率和妊娠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所有资料进行检验,行t检验方法对其计量资料[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血清睾酮(T)]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形式表示;行χ2检验方法对其计数资料(排卵率和妊娠率)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形式表示。如组间以P<0.05的形式来表现差异性,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分析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血清睾酮(T)

与D组相比,E组黄体生成素(LH)较高、雌二醇(E2)较低,F组黄体生成素(LH)较高、雌二醇(E2)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三组间血清睾酮(T)经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体详情见表1。

2.2 分析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

与D组相比较,E组和F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明显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存在(P<0.05),见表2。

3.讨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由育龄期女性无排卵导致。现今不孕症患者明显增加,生殖辅助技术发展较快,有多种促排卵方案。HMG和CC为临床主要促排卵药物[3]。以往常使用CC治疗,主要与下丘脑刺激素受体相结合,降低内源性雌激素对其下丘脑造成的抑制作用,使FSH和LH分泌量增加,有助于卵泡的成熟和发育[4]。CC具有较高的促排卵效果,但受孕几率较低。HMG可使垂体分泌大量的LH,进而促进排卵,但记忆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HMG使用低剂量促排卵方案,有助于卵泡发育,同时对子宫内膜发育也具有促进作用[5]。现采取低剂量缓慢增加的方法,有效的监测卵泡情况,行B超检查卵泡的发育情况。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后,需注意保胎,其流产率较高,hCG可预防流产,hCG与LH相结合,使恢复正常水平,LH浓度下降可提升患者的妊娠率[6-7]。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与D组相比,E组LH较高、E2较低,F组LH较高、E2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三组间T经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D组相比,E组和F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予以CC联合HMG治疗,获得较优的效果,将排卵率和妊娠率提高,可作为有效的促排卵方案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庆丽,李楷滨,蔡知天,等.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子宫内膜血流、厚度、类型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2):295-298.

[2]杨丽娟,李洁,王玫,等.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及卵巢血流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23):76-81.

[3]赵磐琳,童英,庞春元,等.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IVF-ET疗效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7,25(2):97-100.

[4]梁琳琳,李杭生,何巧花,等.IVF周期中不同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低剂量递增促排卵效果[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7(4):530-533.

[5]徐雁,梁丽笙.不同促排卵方案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0):4217-4219.

[6]杨青萍,黄筱金.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实施IVF-ET技术中的应用——3例病案报道[J].生殖与避孕,2015,35(5):349-352.

[7]黄劲松.三种促排卵方案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效果[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11):2028-2029.

论文作者:封旭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0

标签:;  ;  ;  ;  ;  ;  ;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促排卵方案分析论文_封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