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扭转膝胸位复位治疗体会论文_严亮,赵宇斌

肠扭转膝胸位复位治疗体会论文_严亮,赵宇斌

(凤翔县中医医院外科 陕西宝鸡 721400)

【摘要】目的:通过非手术体位法复位治疗肠扭转,避免腹腔手术创伤,减轻患者伤痛。方法:经严格筛选的17例肠扭转患者,采用膝胸位摆动臀部使扭转肠袢逆转复位,观察复位情况。结果:17例肠扭转病例顺利复位15例,2例乙状结肠扭转因肠袢较大,未成功复位,中转手术治疗。结论:经筛选采用膝胸位摆动臀部可促使扭转肠袢逆转复位,使部分患者避免腹腔手术创伤和手术伤痛,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肠扭转;逆转复位;胸膝位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7-0108-02

肠扭转是一种较严重机械性肠梗阻,一般须急诊手术治疗,但手术创伤易致腹腔感染、粘连、肠梗阻等后遗症。我院普外科自2013年始从51例肠扭转病例中,筛选出17例肠扭转患者,采用膝胸位摆动臀部的非手术方法,将15例肠扭转患者成功逆转复位,使患者避免了腹腔手术创伤和手术伤痛,从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51例肠扭转病例中,严格认真筛选出17例患者,17例病例中小肠扭转3例,乙状结肠扭转14例。年龄32~67岁,其中男13例,女4例。发病均在4小时以内,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可,复位前脉搏、血压正常,均排除了心脑血管疾病。

1.2 方法

首先严格认真筛选病例,明确肠扭转(腹部立位X线片示“马蹄状”双腔充气肠袢)诊断,排除绞窄性肠梗阻,发病在4小时以内,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可,脉搏、血压基本正常,无休克表现,非肥胖等腹压较高患者,排除心脑血管风险。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复位在严密观察下进行,膝下置软垫使患者舒适放松,让患者膝胸卧位,术者站于床侧,双手置于患者两侧髂骨区,左右摆动臀部,视患者承受度决定摆动频率。复位中患者一般会感觉腹部疼痛减轻,一次可持续10min,若腹痛未缓解,让患者休息10min后再次复位,一般可复位2~3次。复位后再次拍腹部X线立位平片证实,若“马蹄状”双腔充气肠袢消失,证明复位成功,继严密观察,给予肠功能恢复治疗。若复位3次腹痛仍未消失急转手术治疗。复位全程严密观察腹部及生命体征变化,若有腹痛加剧等疑似肠狡诈可能者立即终止复位,立即急诊手术治疗。

2.结果

17例(小肠扭转3例,乙状结肠扭转14例)患者采用膝胸位摆动臀部使15例扭转肠袢逆转复位(复位后均再次拍腹部X线立位平片证实“马蹄状”双腔充气肠闭袢消失),患者腹痛缓解,肠梗阻症状解除。2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因扭转之肠袢较大未成功而中转手术治疗。

3.讨论

肠扭转在解剖因素(如手术后粘连,乙状结肠冗长,先天性中肠旋转不全等)基础上,肠袢本身有一定的重量,如饱餐后肠腔内有较多不易消化的食物;肠管肿瘤;乙状结肠内存积干结粪便等,都是造成肠扭转的潜在因素。强烈的肠蠕动或体位的突然改变,肠袢产生不同步的运动,使已有轴心固定位置且有一定重量的肠袢发生扭转[1]。

依据以上解剖、物理、动力因素,肠系膜根部附着于腹后壁,腹痛常牵涉腰背部,病人往往不敢平仰卧,喜取膝胸位或卷曲侧卧位[2]。若腹压不高,取膝胸位可使肠袢处于悬吊状态,利用肠袢自身重量,可减轻扭转肠袢根部扭转区的扭力,在摆动时的外力作用下可使扭转肠袢逆转复位。

此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所筛选的17例中仅2例未获成功,15例顺利逆转复位,避免了开腹手术。该治疗方法源于大量手术病例观察,术中见部分肠扭转患者扭转之肠袢复位简单容易,但开腹带来的腹腔创伤,使我心有所思,反复研习肠扭转发病机理,汇总临床病例及术中观察,探求非创伤性治疗而得此治疗方法。虽因观察病例较少,值得进一步临床观察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孟超,吴在德,吴肇汉等.外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78.

[2]吴在德,吴肇汉,郑树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58.

论文作者:严亮,赵宇斌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4

标签:;  ;  ;  ;  ;  ;  ;  ;  

肠扭转膝胸位复位治疗体会论文_严亮,赵宇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