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篮球运动队的发展论文

浅谈高职院校篮球运动队的发展论文

浅谈高职院校篮球运动队的发展

□ 解术军(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61)

摘要: 高职院校的篮球运动队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在省级以上高职院校的篮球运动联赛取得成绩,提高高职院校声誉,同时又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更大程度上拓展运动员个人的职业生涯,兼顾个人利益、学院就业率与知名度与企业用人与社会责任,最终实现学生、学院,企业三方共赢。但是高职院校篮球队现状并不乐观,生源堪忧,竞技水平较低,组织管理松散,教练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经费保障不足,这一系列问题实质上是生源缺陷与制度的问题,建议广开思路,探索高职篮球运动校企合作发展模式。创建独具特色的高职运动员招生模式,完善运动员培养评价机制,建立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管理模式,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从制度上完上高职院校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篮球运动队 校企合作 发展模式

1、高职院校篮球队现状

1.1、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的生源堪忧

首先,从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的招生情况来看,目前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的招生主要分四种情况,第一种是院校招收优秀篮球运动员,第二种是普通高中学生相同批次招收,第三种是院校自主招生,第四种是学院的篮球爱好者进行选拔,目前通过调研,以山东省为例,大多数学校没有进行优秀运动员统一招收,大都从院校内部篮球爱好者进行选拔组成,可见政策的落实和高校的执行存在问题。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相对普通高校较差普通高中学生,招收篮球特长生较少。篮球爱好者没有经过系统训练,没有丰富比赛经验,只是喜爱篮球运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篮球队的竞技水平。

1.2、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较低

从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来看,参照山东省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测试标准,选择部分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进行了助跑摸高、综合运球测试,结果发现,大部分测试水平与高水平运动员差距较大,集中反映出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优秀运动员,缺乏系统的运动员训练模式,运动队发展定位不明确,不能很好的进行训练和比赛的人员管理,在联赛中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的差距非常大。

活动二:寻找物质变化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生态系统中的学习,先组织各小组讨论图3并交流。学生得出规律1:物质在食物链的生物间进行循环。学生再通过观察池塘中鱼类饿食物链,推理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的传递规律: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富集。

四是要适应党员廉政建设的新形势。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指出:通过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广大党员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

1.3、高职院校运动员的理论知识较差

调研发现,运动员的学习基础较差,篮球特长生在高中阶段为体育科考试或比赛耽误时间较多,文化基础较差,没有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同时设计单位对高职篮球运动员不了解,高职院校的运动员文化基础较差,课程设置内容不合理,很多体育特长生学习有困难,无法调动篮球运动员主动学习兴趣,对篮球运动与就业期望较低。

叶晓晓有气无力地回到宿舍里,刚躺下,爸爸的电话就来了,叶之容在电话那头焦虑地说:“快回来快回来!快叫辆车回来!从小带你的夏太走了!”

1.4、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对的组织管理松散

(2)创建独具特色的高职运动员招生模式。教育主管部门对篮球运动员招生工作进行审查,将选择权下放到各高等院校,让高职院校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运动员,使其充分利用自主招生,建立公平合理的选拔机制,完善订单培养模式。企业可以招收体校篮球专业学生,然后送到高职院校进行文化课与技能培训学习,取得相关企业技能等级鉴定证书,企业与学校实现人才共享;

1.5、高等院校篮球运动员教练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1)要明确篮球运动队建立的目标。既要吸收高水平人才为高职院校的篮球运动联赛取得成绩,提高高职院校声誉,同时又要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让企业受益了,同时部分优秀人才可以上更高级的篮球俱乐部保证个人利益,提高学院就业率与知名度最终实现学生、学院,企业三方共赢;

1.6、经费保障不足

从高等院校与企业共建篮球运动队来看,篮球运动员生源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没有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缺乏专业训练基础的普通学生,既不能保证高职院校的比赛成绩,也不能满足企业对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需求。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完成需要多年的系统训练。随着高考改革,高水平篮球测试通过的人数显著减少,对高职院校来说受到高水平运动员压力更大。

2、高职院校篮球队发展瓶颈

2.1、生源缺陷是根本问题

从篮球训练管理资金及场地来看,运动队的管理较为混乱。经费紧张而且来源单一。目前高职院校运动训练投入,校企合作办学侧重实训建设,投入体育设施很难保证,场地设施较为落后,经济来源受经费紧张,训练器材破旧没法达到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要求。

2.2、制度是桎梏

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对企业的需求也是比较高的,很多企业都有固定球队训练,参加各类比赛,包括一些知名篮球俱乐部也是企业赞助或者管理的,高职院校篮球队员可以利用自己在专业方面的优势与技能,参加工作后也能参加企业的篮球俱乐部。企业参与培养可以极大的提高学校的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可以培养出高质量篮球人才,又可以保证运动员的实习就业。同时又可以参加企业的篮球俱乐部,专业教练员的训练指导,克服单纯依赖校内体育师资能力有限,经验不足制约高职院校篮球训练的发展的障碍。

缺乏相对独立的管理评价机制,篮球队员的管理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对于运动员的评价又不同于普通学生,应该将日常训练纳入过程考核,别再成为学校一方的评价,建立公立院校与企业相互合作相互监督的评价机制。

291 冠心病患者 PCSK9 基因 D320N 位点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 张明明,赵 培,于悦卿,张翠改,高 伟,李 芳

3、高职篮球运动校企合作发展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篮球运动队,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既要重视篮球技能的培养,又要重视运动员文化素质及道德方面的培养。

篮球教练员的专业程度有待提高,很多篮球教师并非是篮球专业出身,专业技术不强,同时高职院校由于办校历史较短多有普通中专升格而成,体育教师相对不足,没法保证教练员的专业性也没有带队经验,很多教练,在训练安排时间方便,分配不科学,不合理,导致篮球实际训练效果不理想,总是运动员反映训练时间短,强度低,缺乏系统训练,忽视日常训练。另一方面,对高级教练员的管理不规范。没有形成对教练员的工作,激励监督考核机制。这是没有固定的教练员队伍,体育老师带队比赛容易无法合理兑现,大大降低了教师带队参赛的积极性。同时教练员没有相应的待遇,缺少进行提高的机会。

从运动员专业训练状况看,大部分运动员临近比赛进行训练,日常都是运动员自行组织训练,缺乏合理有效指导。从运动训练经费,来看大部分院校体育教师作为兼职教练没有任何补助,缺少奖惩机制,运动员反映训练强度低不系统。同时教练指导水平经验不足,缺乏相关培训,由于家庭教学的事务繁忙,没法安心指导球队。从运动员的日常管理来看,极少有院校建立了运动队管理评价制度,而对运动员的管理,更多的是依赖教练个人的管理风格。更多的依赖体育老师,体育比赛成绩没有列入体育教师职称或年度考核,没有完善的评价机制。

(3)完善运动员培养评价机制。提高对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培养的重视程度,按照企业俱乐部的标准来完善高水平运动队的方案,让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一样成为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培养基地;

(4)建立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管理模式。与高职学制适应,建立学校两年加企业一年的特色运动员管理模式,保障了球员始终有管理,在校两年期间。学校为主,企业为辅,教练员为执行学生管理教务系统多种协调校企共同监督评价,保障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同时发挥企业优势保障训练设施场地的建设保障。学生实习期间,企业为主,学校为辅,保障企业给运动员安排合理的篮球技能训练和实习实践环境;

(5)从制度上完上高职院校的保障机制。

由行政组织机构成立院校运动领导小组,由院级领导担任组长服务篮球运动队的建设,在资金保障方面拓展资金来源,充分利用篮球联赛拓展商务活动,争取更多社会资金支持,增加企业社会责任,完善社会资金申请管理与资金使用情况监督体制,保障运动员的培养经费和场地器材保障。

4、结论

高职院校的篮球运动队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在省级以上高职院校的篮球运动联赛取得成绩,提高高职院校声誉,同时又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更大程度上拓展运动员个人的职业生涯,兼顾个人利益、学院就业率与知名度与企业用人与社会责任,最终实现学生、学院,企业三方共赢。但是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的生源堪忧,竞技水平较低,组织管理松散,教练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经费保障不足,这一系列问题实质上是生源缺陷与制度的问题,建议广开思路,探索高职篮球运动校企合作发展模式,创建独具特色的高职运动员招生模式,建立公平合理的选拔机制,完善订单培养模式;完善运动员培养评价机制提高对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培养的重视程度,按照企业俱乐部的标准来完善高水平运动队的方案;建立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管理模式,与高职学制适应,建立学校两年加企业一年的特色运动员管理模式,保障了球员始终有管理;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对教练员应该有合理的待遇,对于各类比赛成绩与职业技能大赛一样列入高职院校相关奖惩文件中,提高教练员带队参赛的积极性,同时保障教练员参加培训的机会,提升篮球队训练指导能力,制定运动员奖励制度,积极拓展资金来源,保证运动员训练经费、补贴、服装到位,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吸收企业设立运动员奖学金,提高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从制度上完上高职院校的保障机制,由行政组织机构成立院校运动领导小组,拓展资金来源,充分利用篮球联赛拓展商务活动,争取更多社会资金支持,增加企业社会责任,完善社会资金申请管理与资金使用情况监督体制,保障篮球运动队的经费运转。

1.5 评价标准 无压红:受压部位皮肤与其他皮肤无变化;轻度压红:受压部位皮肤有红晕,解除压力后30 min可以自行消退;瘀红:受压部位皮肤瘀紫,解除压力后也无法消退,判定为压疮1期。

参考文献:

[1]乔友健.山东省高职院校篮球队运行现状及赛事发展路径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7.

[2]赵秀强.高职院校篮球队训练中的主要问题——以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6所高职院校为例[J].运动,2016(03).

[3]戚磊磊.厦门高职院校篮球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4]王长兴.高等职业院校篮球联赛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1(11).

[5]陈红宇.关于提高高职院校篮球队训练的有效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2,2(36).

[6]郑峰.探析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新方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2).

中图分类号: G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11-073-2-LXY

标签:;  ;  ;  ;  ;  

浅谈高职院校篮球运动队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