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临床体会论文_李佩娟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临床体会论文_李佩娟

(成都体育学院 610041)

摘要:失眠是一种入睡困难或难以维持良好的睡眠状态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眠中易醒、早醒,睡眠时间不足、多梦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临床观察失眠实证者多以痰热内扰为主,故方用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和中安神,以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

关键词:失眠;痰热内扰;黄连温胆汤

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竞争力日渐提高,快节奏的生活已经成为当代流行趋势,压力的不断增加、情绪的变化、社会生活环境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睡眠状况,睡眠是机体必须的生理需求,一个人睡眠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机体的健康,也是缓解疲劳的最佳方式,睡眠不佳,会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也是增加对抑郁症发生的风险因素[1]。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今天,失眠却成为很大一部分人面临的一大问题。研究表明[2],在一般人群中以失眠为主诉就诊的流行率是10%~60%。

1 失眠症常用的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失眠症的治疗方法众多,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药物治疗包括西药和中医方药,其中,在临床上,常用的西药包括唑吡坦、扎来普隆、佐匹克隆和艾司佐匹克隆、舒乐安定、予地西泮片、阿普唑仑片等。失眠属于中医“不寐症的”范畴,其诊断按不寐的辨证标准[3],吴世贵等[4]将失眠症分为阴虚火旺、肝郁化火、心脾两虚、痰热内扰4种证型,均可运用中药方剂进行辩证施治。此外,中医治疗失眠的方式除了中药方剂外,还可以采取针灸,推拿等方法,此种方法为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在临床上同样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都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物理治疗主要包括:光疗法、电/磁疗法等。

2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

中医对治疗失眠有很好的疗效,其中,中药汤剂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持久等优点,临床上得以大量的运用,随着近年来对失眠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作为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代表的黄连温胆汤,在临床上得以广泛的运用并取得显著的疗效,黄连温胆汤由黄连、法夏、竹茹、枳壳、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有理气化痰的功效,临床上对于痰热内扰、胆气郁阻的失眠有较为明显的疗效。

3 病案

3.1病案一

石某,男,42岁,2019年2月16日。自诉三年来入睡困难,眠中易醒(凌晨2-3点),梦多,每晚睡眠时间不及4小时,近半年来心慌,情绪不佳,口苦,怕冷,纳可,舌质淡红,舌中部苔黄厚腻,脉弦滑,小便正常,大便稀。诊断为失眠症,证属痰热内扰型,治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为黄连6g、黄芩9g、柴胡12g、法夏12g、竹茹12g、枳壳12g、陈皮12g、茯苓15g、甘草10g、龙骨20g、牡蛎20g、龙眼肉20g、神曲10g。每日一剂,分三次温服,服用六剂后复诊,诉口苦、心慌缓解,每晚入睡可达5小时,做梦次数较前较少,上方加入酸枣仁25g、夜交藤30g,继服六剂后睡眠可达到6小时以上,心慌,多梦症状消失。

3.2病案二

覃某,女,46岁,2019年3月14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自述近两个月以来,睡眠质量较低,多噩梦,睡中易醒,醒后不易再次入睡,每晚睡眠时间接近3小时,头晕,心烦,情绪较为激动,怕热,口苦,口中黏腻不舒,无多汗,无腰酸,无腿肿,舌质红,苔黄厚腻,舌边瘀点较多,脉细数,纳差,二便调。诊断为失眠症,证属痰热内扰夹瘀型,治以清热化痰、安神宁心、化瘀。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为黄连6g、法夏12g、竹茹12g、枳壳12g、陈皮12g、茯苓15g、甘草10g、丹参12g、茯神20g、远志10g、石菖蒲15g,每日一剂,分三次温服,服用六剂后复诊,诉多梦、心烦、口苦症状缓解,睡眠时间可由以前的3小时延长到5小时,但是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口中黏腻不舒感未能缓解,复诊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胆南星10g、龙骨20g、牡蛎20g,继服六剂后再次随访,睡眠时间可达6小时以上,症状均明显缓解。

3.2病案三

杨某,女,73岁,2019年4月5日初诊。自诉近日入睡困难,每晚夜尿2-3次,夜尿后再次入睡较难,每晚睡眠时间大致为3小时左右,严重时彻夜难以入睡,无多梦,有高血压病史,头晕,心烦,口苦,双下肢小腿近踝关节处轻度凹陷性水肿,小腿偶尔伴有痉挛,双眼分泌物较多,纳差,舌质淡红,苔黄厚腻,脉滑,大便偏稀,小便正常。诊断为失眠症,证属痰热扰心兼肾虚型,治以清热化痰,补肾,方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为黄连6g、黄芩9g、柴胡12g、法夏12g、竹茹12g、枳壳12g、陈皮12g、茯苓15g、甘草10g、夜交藤30g、龟板15g、枸杞12g、桑葚子15g、桑叶15g、木瓜15g,每日一剂,分三次温服,服用六剂后复诊,诉入睡困难的症状有所缓解,晚上睡眠的时间有所延长,每晚睡眠时间大致5小时,现无心烦、口苦症状,但夜尿次数较多,对睡眠影响较大,双下肢近踝关节处水肿仍存在,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吴茱萸15g、山药20g、熟地10g、泽泻15g、丹皮12g。再次复诊,诉各个症状均有缓解,每晚睡眠时间可达接近6小时,原方减去黄芩、柴胡、木瓜,继续服6服巩固疗效,随访未复发。

4体会

失眠症属于中医“不寐”的范畴,将其分为不同证型,如阴虚火旺、肝郁化火、心脾两虚、痰热内扰等,但通过临床发现,在失眠的各种证型中,痰热内扰型失眠在临床上最为常见,明代著名医学家徐春甫在《古今医统大全》中写到:“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认为失眠症主要是由于痰热扰乱心神所致,故宜清热化痰为主,方选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黄连温胆汤,其中,黄连、竹茹有化痰清心降火效,法夏、陈皮、枳壳可行气化痰,

茯苓运化水湿、健脾宁心,生姜、甘草健脾温中的同时,又可调和药性。结合其他兼证,如心悸怔仲、眠中易醒者,加龙骨、牡蛎、珍珠母等镇静安神,如急躁易怒或者情绪低落,可加柴胡、合欢皮等,如阴虚内热者可加生地、丹皮等,如腰膝酸软、夜尿较多者,可加杜仲、桑寄生、续断、菟丝子等,多梦者,可加石菖蒲、远志、夜交藤等。以上所述,对于痰热内扰型失眠,在临床上可取得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Schwartz S,Mc Dowell AW,Cole SR,et al. Insomnia andheart disease:a review of epidemiologic studies[J]. J Psycho-som Res,1999,47(4):313 - 333.

[2]Ohayon MM. Epidemiology of insomnia: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still need to learn [J]. Sleep Med Rev,2002,6(2):97-111.

[3]邓铁涛. 实用中医诊断学[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289.

[4]吴世贵,徐成贺.辩证分型治疗失眠40例[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3,17(5):48-49.

论文作者:李佩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临床体会论文_李佩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