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_人生观论文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_人生观论文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体制论文,市场经济体制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计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指出:“愈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愈要适应新的形势,全面加强和改进全党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试谈以下意见:

一、观念要更新

一是破除“有权力才有地位”的旧观念,树立“有作为才有地位”的新观念。多年来,我们不少政工干部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活动方式,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等于权力和地位”、“政治工作就是管教人”的思维定势。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行政领导享有包括人、财、物在内的生产经营权以来,我们一些政工干部仍然没能从过去的“权位观念”中解脱出来,总觉得有一种丢了“尚方宝剑”的失落感,认为“手中无权,说话不算”。还有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感如力,说白了都依附于权力,没有权力作依托,思想政治工作就没有支点。因而工作起来消极情绪多,甚至争你大我小。不可否认,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一定的权力和地位。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环境里,确有一些人患有“谁权大谁的话就是真理”的“近视症”,你没有权,他就不买你的帐。但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最根本的不是凭权力吃饭,而是靠真理赢得人心,靠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成效使人信服、为人重视和拥护。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有权威,这已被无数事实所证明。有为才能有位,应是我们政工干部的权位观。这就要求政工干部克服为经济建设服务“矮人一头”、“灰溜溜”的思想,克服“服务”就是“屈从”的心理障碍,增强服务意识,把服好务当成自己的本份。政工干部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破除把权力当拐棍、离开拐棍就不能走路的依附意识,创造性地、富有成效地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依靠自身努力去闯、去争取“思想政治工作不要不行”的舆论认可和各方面的理解支持。

二是破除思想政治工作“自我循环”的旧观念,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观念。过去,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两张皮”的倾向。如在工作方式上,习惯于开大会、作大报告、搞大演讲、脱产办班和整齐划一地搞运动等。今天,我们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与计划经济年代思想政治工作在位置上的变化。要从“自我循环”中走出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做到“两手硬”,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经济上、业务上。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上,由自我封闭的小循环转向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的大循环,变“上级让我干”为“企业需要我干”;由“为了政工干政工”的单行道走向“为了两个文明建设干政工”的双行道,紧密围绕生产和改革实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汇入企业生产建设的大体系之中,摈弃党政干部各干一行的观念和作法,登上生产经营这个大舞台。

三是破除思想政治工作判断标准“自我衡量”的旧观念,树立“三个有利于”的新观念。衡量标准应该看思想政治工作的潜在效果与现实效果两个方面。既要看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否提高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是否增强了,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是否树立了,又要看职工积极性是否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了,生产是否上去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了。不管抓潜在效果还是追求现实效果,都必须统一于提高职工积极性和素质之中,落实在提高经济效益上面,而不能单纯看开了多少次会,搞了多少次评比检查,开展了多少次活动,作了多少场报告等等。有了“三个有利于”这个带根本性的衡量标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根本任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内容要调整

1.要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知识的教育。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企业思想教育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广泛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帮助广大职工转变观念,更快了解市场机制,适应市场机制。同时,发展市场经济,始终都有一个在充分发扬、利用积极因素的同时不断克服、抵制各种消极影响的问题,尤其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给予强有力的引导,以兴利除弊、扶正祛邪。要帮助人们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最大限度地缩小它们发生影响的程度和范围,防止群众舆论、群众心理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发生倾斜。

2.要深入进行正确对待局部“阵痛”的教育。我国正处于新旧机制转换、两种体制接轨时期,人们的心理变化呈矛盾型。很多人一方面盼望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但又怕影响了自己的利益。广大职工从受益于市场经济带来的变化中,认识到转换机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对国家、企业和个人都有好处,盼望步子再大一点、速度再快一点。但在改革具体实施中,当某项改革措施不能同步同量给每个人带来他们各种期望的利益时,不少人又不能正确对待局部的“阵痛”,产生种种思想波动和矛盾心理。这种心态在当前反映比较突出。例如:人人都说吃“大锅饭”不好,但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后,有些年龄大、身体差的职工在优化组合中暂时得不到称心如意的安置,就认为是“卸磨杀驴”、被当包袱甩掉,有些“假退”老职工和富余人员的不满情绪也通过各种形式不时地发泄出来;有些年轻职工认为自己身强力壮、文化高,便争报酬、争待遇、争条件;一些女职工随着工作量的减少收入相对减少,便认为合法权益被侵害;一些平时劳动纪律松驰、劳动技能差、进取心不强的职工把待岗或剥离当成失业、“被淘汰”,等等。今后,我们还将面临很多利益关系的变化和调整,人们在创造改革业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发展市场经济进程中出现的“阵痛”,这就有一个经常帮助人们认清形势、适应变化的任务,有一个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任务。

3.要紧密结合改革企业内部分配制度,认真做好按劳分配教育。当前在分配方面,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格外重视。一是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以利计奖制度,在企业内部形成了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实行按劳取酬、拉开分配档次的企业,工人深感竞争的压力,又品尝到竞争的甜头,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但多数企业职工工资仍然是普调晋升工资,奖金、福利平均分摊,“平均主义”在部分人的脑子里还根深蒂固。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正是要依据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拉开分配档次。这就必然触及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使一些人产生抵触情绪。二是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后,将职工的劳动报酬与个人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责任、劳动条件、劳动贡献紧密结合起来,促使职工自觉地学技术、长技能,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尽管这项改革给人们带来了实惠,但一些习惯于捧“铁饭碗”的职工却感到这是断了自己“后路”,心理不平衡。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动脑筋、下功夫,教育职工正确对待按劳取酬,形成理解和拥护新体制的心态。要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渠道、各种手段,向群众宣传改革的目的、内容和意义,使大家跳出“大锅饭”的老框框,增强对新机制的适应能力。

4.要抓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生观教育。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提出了加强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宣传教育的任务,强调“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这方面的宣传教育更加显得重要和迫切了,不但不能放松,而且必须大大加强。”一段时间,一些人放松了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离和动摇。拜金主义有所抬头,挥霍浪费和奢靡之风日盛,追求个人赚钱、发财的欲望过热,崇尚“大款”、“大腕”敛财、挥金的病态也滋长起来。有人为了捞钱,不惜出卖人格、国格,甚至贪污受贿、敲诈勒索、腐化堕落。加强社会主义人生观教育尤其显得重要。通过教育使职工们明白:1.坚持正确人生观与尊重个人价值、尊重个人利益并不矛盾,个人利益、个人价值是在为党和人民利益奋斗中实现的。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如党的现行政策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要求依靠诚实劳动致富,决不允许非法致富,这就需要用正确的人生观去规范、调节人们致富过程中的思想和行为。2.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并不超越现实,它适用于党奋斗历程的各个阶段。如过去我们提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现在更需要提倡和发扬这种精神。3.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不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阻力,而是动力和保障。市场经济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也有消极影响,会诱发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精神的颓废,必然引起经济的变质,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只有坚持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医治西方国家无法医治的“社会病”,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三、方式要改变

第一,要由“灌输型”向“启发、交流型”转变。过去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时是通过“灌输”方式进行的。即“我讲你听”,“我打你通”。随着人们主体意识的增强,许多人已经不愿意别人把现成的理论硬塞给自己,而是希望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因此,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改变居高临下、强塞硬灌的方式,实行平等平权、协商交流的原则,采取民主讨论、双向启发、双向交流的方式,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由原则和规范的单向灌输变为良知系统的构造及价值分析能力的培养。

第二,要由“说教型”向“务实型”转变。过去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表现为说教性太多,表面上讲道理头头是道,实际上不痛不痒。新形势下,必须摈弃不解决实际问题的说教,承认和尊重群众的个人利益和物质需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思想政治工作如果脱离了人们的物质利益甚至压抑和反对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就不可能具有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第三,由“唯我型”向“群众自我教育型”转变。随着市场的发育、市场机制的健全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机会均等法则、竞争法则日益成为公众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人们对信息的占有量,解放初期工人对社会上的大事信息来源大约有70—80%是从支部书记那里获得的,现在全国有公开发行的报刊1700多种、1.6亿多份,有收音机2亿多台,电视机2亿多台,群众的信息70%来自大众传播媒介,还有20 %来自街谈巷议,从支部书记那里得来的还不到10%。要认真研究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来改进我们的工作。可以让群众自己去调节、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某些内容,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律自治。职工的信息面广了、文化层次高了、知识面宽了,如果思想政治工作仍摆脱不了“唯我型”、“百事通”、“大杂烩”的老面孔,就会落后于群众。

第四,要由“言教型”向“身教型”转变。做思想政治工作,职工往往不光听教育者怎么讲,还要看教育者自己怎么做,看教育者的言论与行动是否对号。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说的一套,做的一套,对人一套,对己一套,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笤帚,光扫别人不扫自己,就不可能得到职工们的拥戴和信服,不可能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第五,要由“高调型”向“适度型”转变。时下,人们最反感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脱离实际唱“高调”,我们政工干部一定要掌握好思想政治工作在调子上的“度”。调子太低了起不到鼓舞激励作用,太高了会超出人们的接受能力,引起逆反心理,效果会适得其反。要坚持说实话,办实事。譬如对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一定要实事求是,客观适度,不能夸大其词,更不能放“卫星”。

第六,要由“外行型”向“内行型”转变。政工干部要熟练地掌握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上做到运用自如、得心2应手,在指导工作、开创新局面上有新的创造、新的建树。除了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外,还应该是业务上的内行,会结合企业的生产与管理去做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干部。

标签:;  ;  ;  ;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_人生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