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儿童”检查血铅_铅中毒论文

“问题儿童”检查血铅_铅中毒论文

“问题儿童”查查血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儿童论文,血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果你的孩子反复出现“出格”或“怪异”的症状与行为,又找不到病因,及时去医院查查血铅,或许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发现。即使看似正常的孩子,也不妨利用节假日查一查,以便及早发现那些尚处于“亚临床类型”的铅中毒,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五花八门的铅中毒症状

一名叫做蒙蒙的6岁男孩子即将正式入学,其父母却发现他们的宝贝儿子根本坐不住,在学前班里频频惹事生非,要么做怪象、要么骂脏话甚至动手动脚欺侮小朋友,被老师列为典型的“问题儿童”。

另一名女孩子叫玲玲,就读小学三年级,刚满8岁就成为医院的“常客”,三天两头不是便秘就是腹泻。虽然用药不断,症状却始终不见好转,成为另一类“问题儿童”。

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虽然表现各异,病因却是出奇地一致:血中一种叫做铅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多了,一个为13.2微克%,另一个为14.3微克%,不仅大大高于正常值(正常值为零),而且也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铅中毒标准(10微克%)。换言之,“问题儿童”的问题原来出在了铅中毒上。

铅中毒的致病机理

刚才已经说到,铅是一种有害于人类的重金属,属于多系统亲和性毒物,可累及神经、造血、消化、心血管以及泌尿等人体重要部门。因此,铅中毒的症状往往是五花八门,光怪陆离,难以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也正是这个原由,使家长甚至医务人员“满头雾水”,看见“问题儿童”与铅的因果关系,以致于使在寻找病因时让铅这个真凶一次次漏网。

比如,超标的铅可毒害中枢神经,导致孩子智力低下、行为异常,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冷淡、多动、易哭闹、神经衰弱、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因而产生学习障碍。资料显示,血铅高的儿童总智商、操作智商与语言智商分别低于低血铅儿童14分、13.5分、13分之多。前面所举的例子蒙蒙就是因血铅超标而患上多动症的。

再如,血液中过多的铅可与红细胞膜结合,使骨髓中幼红细胞的成熟发生障碍,并通过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贫血。此外,铅可侵入消化系统,损害消化功能,打乱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与作用的规律,引起便秘、腹泻等。玲玲之所以会成为“老病号”,症结也在于此。

铅是怎样潜入孩子体内的

如此可恶的铅是怎样潜入孩子体内的呢?有关专家告诉我们,这都是由于环境污染惹的祸。

·滥用农药,加重了土壤对农作物的铅污染,致使日常食物中的铅含量超标。

·机动车辆增加,汽油燃烧以及尾汽排放导致铅散布于空气中,而孩子又大多喜欢在公路旁玩耍,以致大量吸入。

·房间装修使用含铅的材料,家具以及玩具上的油漆,散发出含铅气体。

·家庭做饭或取暖使用的燃煤产品。

·某些化妆品、染发剂含有铅。

·利用含铅生铁铸成的炉膛制作的爆米花,或用含铅原料制成的皮蛋。

·含铅自来水管污染水质,虽然含量不是很高,但含所铅生物利用度高。其中,热水龙头放出的水受到铅污染又重于冷水龙头。

够了够了,我们简直生活在铅的包围圈中,铅污染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通过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多种渠道侵入体内。儿童由于处于发育阶段,机体对铅毒的敏感性高,因而受害更大。尤其是高浓度的铅尘大多距地面1米左右(1米内空气中的含铅量是1.5米处的16倍),这个高度恰与儿童的身高相近,最容易经呼吸道而“长驱直入”。加上孩子大多又有爱咬、舔、啃玩具、铅笔等含铅物体的嗜好,故孩子成为铅中毒中最大的一个群体。

强化防治措施

铅对孩子的危害如此广泛(据测算,城市儿童血铅超标者近半数)而严重,特别是6岁以内的孩子,故强化防治措施势在必行。可供施行的措施有:

·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如饭前玩后洗手,勤剪指甲,消除随便咬物、舔物、啃物的嗜好。

·家居装修要讲科学,材料要符合绿色消费标准。保持家中清洁,经常擦洗尘土,做到窗明干净,定时开窗通风,以煤做燃料的家庭更要注意。

·从事铅作业人员注意上班换工作服、下班洗澡,切忌把生产用具、工作服一类带回家污染孩子。

·孩子不吃皮蛋、爆米花等含铅食品;尽量不到公路边玩耍;少在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逗留。

·清早打开自来水龙头,须待其先流1分钟后再使用。

·多给孩子安排牛奶、海带以及含锌丰富的食品,如禽肉、豆类、海产品等,这些食物具有一定的排铅功效。

·母亲孕期尽量避开铅害,防止铅经胎盘转移到胎儿体内。

·定期检测孩子的血铅,血铅一旦升高,可在医生指导下利用被充钙质、果胶等方法驱铅,以保持其血中为零的最佳状态。

标签:;  

“问题儿童”检查血铅_铅中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