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中论文_徐志新

探究如何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中论文_徐志新

博罗县建筑设计院 516127

摘要: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所以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就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理念。生态建筑的优势在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在整体设计上尊重自然,达到环保及自然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和谐性。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的必要性及原则,并就具体的生态型建筑设计的相关要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生态策略;建筑设计;融合

引言

我国一直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主要强调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正是因为这样的国情,建筑行业在生态方面的影响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如果把生态策略融入到建筑设计的理念当中,不仅符合我国施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更能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且,在把生态策略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的同时,建筑设计理念的科学性也得到了提高,在设计环节融入生态理念,就是在根本上改变了建筑设计的传统观念,也在根本上解决了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冲突。随着社会大众的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将生态策略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已经成了必然之选。

1.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中的必要性

将建筑设计和生态理念有效结合是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主要方向。生态建筑可以通过生态模拟来提高建筑能源的应用效率,从而改变建筑的的室内环境,其优点在于提高室内采光度、提高空气更换效率、保持室内恒温等。我们通过加入生态策略的设计可以更好的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使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生态策略的融入在根本上解决了建筑能耗高和推广新能源应用的两大难题,在根本上起到对建筑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推动作用,

生态策略的融入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结构设计、建筑保温、空间尺寸、通风采光等进行考虑,最大限度的取消供暖和照明设备,这就达到了降低建筑能耗的要求。当前形势下我国人均资源贫瘠,不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能源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解决这一方法的根本途径在于新能源的推广和使用,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对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等新型资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改善我国能源使用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转化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的原则

2.1生态和谐

在建筑的设计中,通过充分发挥自然的自由、放松的特性,实现居住于建筑物的人能感到足够的舒心、轻松,所以具体的设计必须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①生态环境与建筑物的和谐;②自然与人的和谐;

2.2资源节约

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必须以能源节约为出发点,即以最少的环境资源投入换取最优的生态建筑效果。

2.2.1在建筑设计时,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节约,具体的做法有使用空心砖消减建筑墙体厚度,将橱柜设置在墙体上等;

2.2.2在建筑设计时,将生态化因素融入到建筑中,实现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2.2.3节约水资源,具体的做法是借助饮用水管道直接进驻居住小区,以及小区水回收系统的建设,实现供水最优质,节水最大化的目的;

2.3整体性

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必须立足全局,全面考虑相关因素,诸如文化传统、经济资源、气候条件等,防止对生态效果的过度追求而忽视了实际情况与生态理念的结合,从而实现建筑的实用性以及科学性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舒适性

建筑设计中生态化可以从居民小区的环境方面得以体现,生态化环境的要求是一定的绿化面积、清新的空气、安静整洁的环境等,从小区的整体环境中体现自然性的特征。

2.5便利性

生态建筑要求居民小区必须具备一定的便利性,这一原则就要求为居民小区配备与之相符的公共设施,借此满足人们购物、休闲等需要。

3.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的方法

3.1合理利用不同的地理条件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地理位置的选择是建筑在施工过程中能够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最佳方法。建筑选址应尽量保护原生态系统,要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处,对腐蚀物和沉积物给予控制,在实际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要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因素。尽量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其他地形地貌的开采。中国传统民居相当重视选址建房,居住地要选在背山面水、座北朝南的龙脉上,可见中国古代先民早就有了朴素的生态思想。

3.2预留一定的弹性化空间

建筑设计需要有发展的眼光,建筑设计要能适应未来的发展和改变。比如家庭成员构成变化、社会发展水平要求不同、技术革新的影响等等。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较长,一般都在50年以上,为应对未来不断地发展变化,建筑设计预留一定的弹性化空间是非常必要的。

3.3高效利用能源

能源的高效利用就是以最少的能源耗费代价创造出最适合的建筑产品。要达到能源高效利用的目标,在建筑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建筑生态设计中最优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尽可能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性。例如可以在屋顶建立太阳能采集装置,空调动力方式采用地源热泵,在建筑物四周合适位置采集利用风能等。这些都是减少消耗不可再生能源,降低不可再生能源依赖性的有效手段。②不可再生能源的节约。针对于不可再生能源,我们必须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例如照明装置的布局合理性,混凝土结构的最佳优化等。③建筑材料的选择。在进行建筑材料选择时,应该就近取材、因地制宜,规避远途材料运输导致的能源浪费。④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建立以适应生态需求为目标的资源利用和再回收体系,按照清洁等级和需求等级分开和循环利用,在节约能源的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3.4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对于设计建筑物的温度、湿度等小环境问题时,要根据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对建筑物的方位朝向以及门窗的尺度等进行优化,保证充足的日照,达到室内温度、湿度等舒适宜居的目标。此外,对于通风系统来说,应该首选自然通风的空气循环方法,适当辅以对自然空气进行绿化、净化的措施,拉近人与自然环境的距离。

3.5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建筑方案

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环境生态价值是整个设计的核心,但更加注意的是,不仅要关注环境的生态价值,更加要设计出有特色的建筑设计方案。对建筑形象的设计是生态化建筑设计的关键,良好的建筑形象设计,对环境与建筑的融合有积极意义。作为新时期的建筑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也要不断地提升建筑技术的整个水准,从生态环境方面来说,要与整个国家的发展保持相一致的目标。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全局的把握,控制好尺度,保证建筑与周边的生态环境相一致,运用地理优势,发挥地貌的优势,运用科学的方式与方法,合理利用空间,提升空间利用率,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

结束语: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并不追求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设计上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当代生态策略与建筑设计的融合已经成为了建筑设计的主流,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的设计理念,就要求我们建筑设计人员积极对生态学进行分析,使其更好的融入建筑学中,使生态策略的融入成为未来建筑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王丽纯,冯艳林.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研究[J].山西建筑.2013.

[2]姜利勇,雷春浓.面向城市环境的高层建筑生态策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

[3]朱琳.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论文作者:徐志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  ;  ;  ;  ;  ;  ;  ;  

探究如何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中论文_徐志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