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服务供给研究论文

北京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服务供给研究

陈文倩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摘 要: 研究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有利于激励全民健身以及更好地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和头脑风暴法对北京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服务的供给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旨在研究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服务的载体功能,提出促进服务供给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北京;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服务;供给

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是提供全民健身活动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载体,应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阵地。随着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的申办和举办,北京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速度、规模和规格都达到了新高度。但由于这些大型体育场馆的功能定位是大型赛事,赛后一些场馆出现空置现象,产生了供需矛盾,即场馆供给的相对过剩与群众体育场馆需求得不到满足。面对北京市居民健身活动缺乏场地的困境,对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在赛后如何更好地承担载体功能以及如何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行研究,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和头脑风暴法,对北京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服务供给进行研究。本文对北京市19座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进行了调查分析,具体包括工人体育场、工人体育馆、朝阳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场、英东游泳馆、奥体中心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馆、国家网球中心、首都体育馆、海淀体育馆、丰台体育场、丰台体育馆、昌平区综合体育馆、经济技术开发区体育中心、石景山体育馆、首钢体育馆、老山自行车馆和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北京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服务供给分析

2.1.1 北京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时间 调查显示,19座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中,对外开放场馆的数量为17个,占比89.5%。其中,全天开放的场馆数量达到14个,占比73.7%。只有老山自行车馆和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不对外开放,其余场馆均实现了居民健身的公共体育服务。

在这9座提供具体数据的场馆中,从年开放天数看,开放天数最短的场馆年开放天数为342d,开放时间最长的场馆开放天数达到365d,即全年每天对外开放;从周开放时间看,开放时间最短的周开放时间是56h,周开放时间最长的达到周开放168小时。(表1)

表1 北京市部分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时间

2.1.2 北京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供给的内容 公共体育场馆承担的健身服务主要包括场地供给、体育技能培训、健身活动、公益性体育赛事以及体制测试等内容。(表2)

表2 北京市体育系统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情况表

2.2 北京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服务供给存在问题

2.3.1 推行场馆体制改革,引入现代企业制度 管理体制是制约北京市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效率的因素之一,推行管理体制改革是增加场馆运营效率的必然途径。由于北京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绝大多数属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因此可以进行2类尝试:第一,探寻事业体制内的有效治理结构;第二,尝试委托经营管理。可以先以试点方式进行,将场馆运营委托给专业的运营公司,将场馆最大的利益关切,如公共体育服务或要达到的经济指标等要求,具体写进委托合同中,对运营公司进行绩效考核。

2.3.2 拓宽服务供给渠道,加强政府购买服务 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健身活动的需求不断提升,而且需求种类不断扩大,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政府无暇提供足够的资源满足人们需求以及体育场馆公益性服务的需要,拓宽公益性服务供给渠道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可以通过公益性服务社会化扩大供给主体的范围,如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二期健身步道,就是由企业出资修建。此外,公益服务也有成本,尤其对于大型场馆来说,运营成本更高。因此,作为提供公益服务的主体,政府应该为场馆提供资金或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弥补场馆成本。

2.2.3 场馆体制改革后仍有旧问题出现在访谈中得知,北京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后,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过去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固有的弊端问题。(1)人事制度问题。体育局或场馆依然没有自主权。人员编制由编办核定,招聘员工由人力社保局统一组织。这种聘用方法,忽视了对体育专业性的考虑,降低了场馆的自主权。(2)分配制度问题。在实际情况中,体育场馆执行“工资总额控制”,即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这样就出现了如下问题:一是总额控制是按8小时工作计算,而场馆的开放平均是14h,职工超额劳动得不到补偿,降低了职工的积极性。

表3 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奖励资金申报表

猴子听从了狐狸的劝告,两个在笼中努力乐观地生活起来。后来,有一次猎人大意忘关了笼门,狐狸猴子一块儿逃跑了。

lncRNA在肺癌、神经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及其他肿瘤中调节自噬可以增强化疗药物敏感性、减少耐药性;在心肌细胞及脑细胞缺血再灌注中,lncRNA通过调节自噬减少细胞凋亡;lncRNA的改变影响了神经细胞的自噬过程,找到了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方法;在细菌的感染中,lncRNA调节自噬的过程可能成为根除病原体、抵抗炎症反应的重要途径。另外,不仅局限在以上疾病中,还有研究提示,lncRNA通过调节细胞自噬影响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如胰岛素[31]。因此,在更多领域中进一步研究lncRNA调控自噬过程仍有许多挑战。

2017年9月9日,他刚陪两个孩子过完他们15岁的生日。关于孩子的培养,他和妻子有个约定:孩子12岁以前,你多管一点;12岁以后交给我来管。后来,这个时间又延到了15岁。只是这一次,“不靠谱”的爸爸又要爽约了!

2.3 北京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服务供给对策与建议

2.2.1 开放时间与服务内容供给不足 虽然北京市89.5%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实现了对外开放,但应该注意,部分体育场的开放,并不包含体育场内部的跑道及设施,仅是场地外部的附属设施对外开放。在访谈过程中可知,运动场开放的成本较高,包括场地维护和电费等费用高,而这部分成本并没有得到任何补贴,场馆费用支出没有补偿渠道。在个别城区,尤其是东城区和西城区,面临场地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

2.2.4 大型体育场馆按坐席数量进行补贴,补贴方式有待商榷 目前,北京市场馆的补贴是按坐席数量来补贴,只有超过3000个坐席数量才能给予补贴,这种方式不尽合理。这样就造成了很多达不到这个标准的场馆,提供了大量的公共体育服务,但却不能够享受补贴。例如,东城区的地坛体育馆,承担了大量的公共体育服务职能,但因坐席数量是2800个,差200个坐席达不到补贴标准,无法获得补贴。

2.2.2 缺乏场馆运营评估标准,场馆运营评估检验不完善 如前文所述,北京事业类场馆中,以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场馆数量居多,政府每年对场馆的补贴和投入巨大,但却只“投资”,无“监管”。缺乏监督,一是使得场馆运营的目标不明确,二是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2015年,北京市体育局对体育系统内申请奖励资金的场馆进行了综合评价(表3)。但目前这种综合评价仅限在体育系统内,而且评估的场馆数量不多。

2.3.3 搭建公共体育场馆网络平台,健全场馆信息化服务体系 如前文所述,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按照坐席数量的补贴政策不尽合理,建议按照场馆的人流量进行补贴。如果按人流量补贴,技术难题之一是如何测量场馆的实际人流量。建议北京市体育场馆主管单位组织第三方进行公共体育场馆网络平台的搭建,便于掌握各场馆接待的人流量,及时掌握各场馆的开放数据。此方面,朝阳区已经做出了有益尝试,隶属于朝阳区体育局的三座公共体育场馆已经引进了信息系统,通过红外识别技术计算每天接待健身的人数,完全可以借鉴朝阳区的成功经验搭建场馆网络平台。此外,建议进一步健全北京市公共体育场馆的信息化服务体系。通过网络,健身居民可以随时掌握场馆的开放时间、场地预订、赛事资源、交通路线信息以及周边配套设施等必要信息。

2.3.4 推动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标准化服务,建立运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第一,研制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标准和规范。建议研制一套涵盖场馆运营管理、安全保障、应急措施、财务管理、设施管理等方面的行业标准体系。第二,编制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可以从场地设施供给、活动组织、健身指导、体育信息咨询和体质监测几方面构建服务标准,标准具体可以包括场地设施设置标准、服务时间标准、免费服务项目设置的标准、优惠服务项目时段对象与收费标准和配套服务项目与标准等。第三,建立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各个利益主体对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进行测评,利益主体包括场馆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及使用场馆的健身居民。

再次,培养阿姨的阳光心态,一些阿姨因为一些小事就和雇主闹很大矛盾,这往往是因为她们分析问题时候过于偏激,心理负面想法太多,对阿姨要多培训她们积极阳光的心态,让阿姨的心里多一些阳光和正面的想法,而不是碰到什么事情都往不好的方面联想,不要动不动就辞职不干,可以多和阿姨分享一些实际案例,让阿姨能够和雇主换位思考,对雇主的一些言行更加理解和包容。

3 结论与建议

北京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基本实现了对外开放,场馆提供的全民健身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场地供给、体育技能培训、健身活动、公益性体育赛事以及体制测试等。在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中存在开放时间与服务内容供给稍有不足、缺乏场馆运营评估标准、场馆管理体制问题以及补贴方式不尽合理等问题。建议北京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推行场馆体制改革,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拓宽服务供给渠道,加强政府购买服务;体育场馆主管单位组织第三方进行公共体育场馆网络平台的搭建,进一步健全北京市公共体育场馆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推动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标准化服务,建立运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 1 ] 王进.理论 困境 模式——论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公共服务与供给模式[ 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10,23(2):49-51.

[ 2 ] 周宁.如何提高公共体育场馆服务管理绩效的对策研究[ J ].经济研究导刊,2017(13):193-194.

[ 3 ] 方霞于.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的社会效益与难题研究—基于宁波市的典型案例分析[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2):46-49.

[ 4 ] 王钊,谭建湘,王敏.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研究[ J ].体育文化导刊,2015(5):17-20.

[ 5 ] 潘红玲.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服务探讨[ J ].体育文化导刊,2013(9):78-81.

[ 6 ] 陈元欣,王健.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改革过度市场化问题研究[ J ].体育科学,2014,34(6):7-10.

[ 7 ] 阎珏,陈林华,王跃.上海市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服务补贴办法研究[ J ].体育文化导刊,2013(5):81-84.

[ 8 ] 王钊, 王敏, 谭建湘.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35(1):48-51.

中图分类号: G8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51X(2019)01-132-03

doi: 10.3969/j.issn.1674-151x.2019.02.064

投稿日期: 2018-12-13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SM201410029003);“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

作者简介: 陈文倩(1983—),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

标签:;  ;  ;  ;  ;  

北京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服务供给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