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河道生态治理中的应用论文_王晓敏

海绵城市理念在河道生态治理中的应用论文_王晓敏

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0120

摘要:目前人们环保理念不断增强,但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其存在巨大的环境和资源压力,近年来部分城市在雨季时陷入看海的尴尬境地,城市内涝及水生态环境破坏已成为内陆城市的主要问题。基于这种情况,在当前城市河道治理工作中,需要充分的利用海绵城市理论,基于城市发展需要来对河道进行治理,适当的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关键词:海绵城市;河道生态;综合治理

引言

在大规模城市建设过程中,原有林地、农田等透水的自然地表被道路、建筑、广场等大量不透水表面取代,造成径流加大,下渗量减少,直接排入雨水管道和防洪河道的水量逐渐加大,加重了河道排水负荷,导致城市内涝灾害频发。近十多年,城市河道设计从传统型向生态型转变,以“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从过去渠化设计为主转向更加注重多自然型河道设计,科学合理的新型城市河道设计可发挥显著的水文调节功能,通过“自然积存”实现削峰调蓄,控制径流量;通过“自然渗透”,修复水生态,恢复水的自然循环;通过“自然净化”,减少污染,实现水质改善。

1海绵城市

1.1海绵城市的概述

所谓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运用,以此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是运用自然法则保护、修复和构建海绵体,恢复城市良性水文循环。

2城市河道治理

2.1城市河道治理的内涵

城市河道治理是指为防洪、航运、供水、排水及河岸洲滩的合理利用,按河道演变的规律,因势利导,调整、稳定河道主流位置,以改善水流、泥沙运动和河床冲淤部位的工程措施。河道治理分两大类:(1)山区河道治理。主要包括渠化航道、炸礁、除障、改善流态与局部疏浚等。(2)平原河道治理(含河口段)。主要包括控制和调整河势、裁弯取直、河道展宽及疏浚等。城市河道治理的类型大多为平原河道治理,首要目的是保证防洪安全。

2.2城市河道治理的发展过程

传统的以防洪为目的的河道整治,要保证有足够的排洪断面,避免出现影响河道宣泄洪水的过分弯曲和狭窄的河段,主槽要保持相对稳定,并加强河段控制部位的防护工程。为此,在平面设计中,会令岸线顺直,在河底及河坡铺设硬质衬砌,以起到降低糙率,加快径流速度,尽快向下游排洪的作用。然而,缺乏渗透性的硬质衬砌隔断了水体与土壤的交换和循环,植物生存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被破坏,无益于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近十几年来摸索的自然型河道治理总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减少人工因素对于自然的干扰。在满足防冲刷要求的情况下,用块石、卵石等透水透气的材料替代钢筋混凝土;用自然的河岸线替代呆板平直的人工河岸线;增加河心洲、子槽等实现丰水枯水季有不同的景致等。通过“自然积存”实现削峰调蓄,控制径流量;通过“自然渗透”,恢复水生态,修复水的自然循环;通过“自然净化”,减少污染,实现水质改善。

3海绵城市理论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3.1河道生态护岸

在当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人类活动更加频繁,这也对河道河岸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无法有效的发挥河岸的实际功能。特别是部分房屋及厂房建设在河岸边,严重威胁着堤防的安全。同时河道堤防规划建设缺乏统一性,城市效外河道通常都没有达到规定的建设标准。基于这种问题的存在,在当前河道治理中要重视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可以针对河道中水位变化及河道的类型,通过栽种适宜的水生植物,还要尽量减少人为对河道的影响,基于生态理念来治理河道,确保生态护岸建设的长期性。还要进行河岸生态驳岸建设,而且在河岸建设时,要保证河岸植物类型的多样性,全面提高植物成活率,在岸坡上通过设置孔质构造,或是采取固体植物护坡技术,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确保河岸具有较强的生态性。

3.2 水系沟通

在城市建设发展逐渐深入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城市化建设水平,缓解交通压力,需要对一些河道进行填堵或者先堵后挖,导致城区水面积不断的减少。一方面,对于目前的城市水系来说,其中小型河流分布最为广泛,但是目前所呈现的情况为部分骨干河道没有达到规划规模,甚至部分河道还没有进行开挖处理,各个河道之间没有形成相互连接,相应的河道水流也就不能充分的进行循环,这样的情况也会导致河道水面积不断的减少流失。根据以上所叙述的河道填堵和河道没有开挖等情况,首先,需要根据海绵城市理论,在实际的城市规划过程中,根据城市建设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在进行审批的情况下进行河道填堵,并且缴纳相应的河道填堵补偿费用,实现河道填堵审批的规范化。其次,做好河道疏通工作。目前部分城市河道水系存在不连通的情况,针对这类情况需要及时挖通,实现水系沟通,使河水实现循环,这不仅能够有效的扩大水域面积和提高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而且也能够有效的提升城市处理内涝危害的能力。

3.3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降低水位

在城市的发展建设当中,受到河道岸坡稳定性和通航条件的影响,实际的河道防洪排涝水位很难达到设计的水位标准,尤其对于城市中一些相对位置较低的区域,具有很高难度的防洪排涝,在另外一个方面,为了满足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需求,在进行引水调度的过程中,对城市水质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引水量也越来越大,加上目前河道中河道宽度过窄,河底淤泥厚度过深等情况,河道的水位正在不断的上升,对防洪排涝带来了更高的难度。另外在引水调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所设计的水量来进行调度,不能超过这一标准设计,以此来对水位进行合理控制,防止内涝的出现。

3.4 加强河道陆域植物群落和水生植物建设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河道两岸的陆域植物群落不仅具有缓冲带作用,同时还是城市的主要景观之一,对于减少水土流失和改善小气候具有明显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为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地。因此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对植物群落建设给予充分的重视。具体要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与周边情况相一致的植物类型,科学配置物种,优先选择本地植物,并尽可能的提高植物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和空间配置来合理搭配和处理植物,有效的提高植物的整体成活率和植物群落的拦截净化功能,打造美丽的河道景观。水生植物选择时需要根据植物生态习性,并结合河道的深度、水质、流速和风浪等情况来进行种植设计,尽量保证河岸两侧种植的植物群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河道水质的自净能力,同时也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也十分有利。

3.5 做好河道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对于河道的治理也需要实现对河道的日常管理维护,在完成河道治理的情况下,及时对河道相关的基础设置进行养护管理,定期检查河道堤防,发现问题之后及时处理。特别是要做好河道清淤工作,保证河道水位。相关的监测人员需要定期对河道水质进行监测,加强对河道周围植物群落的养护,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最后需要设置相应的河道排水设施和护栏等,保证河道能够发挥其综合作用。

结束语

在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河道治理已成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当前河道治理中引入海绵城市理论,并与城市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全面提高河道治理能力,更好的发挥河道的重要作用,积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造胜.论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1):39-42.

[2]张敬.海绵城市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构想[J].中国水运月刊,2015,15(9):99-102.

[3]何造胜.论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1):39-42.

论文作者:王晓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念在河道生态治理中的应用论文_王晓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