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分析及应对论文_贺兴

(兰州中心气象台, 甘肃 兰州 730020)

摘要:本文选取兰州市1957~2011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兰州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5年兰州市年、冬季平均气温呈显著的增加趋势,高温日数增多;年平均、春、夏、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兰州市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对当地农作物生产有利有弊,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农作物高产丰收。

关键词:气候变化 ;农作物 ;影响 ;应对措施

一、研究资料和方法

本文选取1957~2011年兰州市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对兰州市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季节划分采用常规的划分标准,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冬季为12月到次年2月。

二、兰州市气候变化特征

2.1气温

1957~2011年兰州市多年平均气温为7.4℃,年平均气温的最大值为8.8℃,出现在2006年,最小值为6.3℃,出现在1956年,两者之间相差2.5℃。结合图1,近55年兰州市年平均气温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227℃/10a,升温速度要高于近40年全国平均值。由此不难说明,兰州市气温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的影响,同时说明气温变暖趋势和变化速率的区域性差异明显。通过对兰州市四季气温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兰州市冬季增温趋势最为明显,其余三季气温变化趋势不太明显。

图2 1957~2011年兰州市逐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图

三、兰州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3.1对冬小麦的影响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兰州市冬季和春季气温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冬季增温幅度最为显著,春季降水量减少,使得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界限的温度均有明显提前的趋势。随着兰州市年平均气温的增加和降水量的减少,加快了冬小麦生长发育进程,生长期显著缩短,产量提升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早春气温回升较早,春季各月的气温明显升高,使得返青期提前,缩短了小麦越冬期,对于小麦分蘖和春分蘖成穗提供了有利条件。春季气温增加,降水量减少,促进了小麦发育进程的加快,尤其是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提前,在影响小麦穗分化进程的同时,促进了小麦抽穗、开花期提前,灌浆速度明显加快,使得小麦灌浆期和收获期时间减少。小麦生长发育时间缩短,不仅增强了光合作用效率,促进了干物质积累,还提升了小麦产量;另外,收获期提前,有利于夏播期和夏播作物的生长发育,为增强夏播作物甚至是全年农作物产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对夏玉米的影响

受到兰州市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夏玉米生育期不稳定因素增加,产量有较大波动。随着气温的增加,兰州市夏玉米全生育时间增加,为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增加提供了有利条件。结合夏玉米生长特征,将夏播日至秋季稳定通过 15℃的终日间隔期作为夏玉米的安全生长季。兰州市秋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终日在9月下旬,而夏玉米适宜播期则出现在6月中旬,安全生长季在100d左右。每年9月中下旬是夏玉米灌浆期,是增强玉米产量的关键期。此时兰州市降水量相对较多,若此时温度升高,会延长关键期,会使籽粒饱满,增加粒重,进而提升玉米产量。若此时遇到低温连阴雨天气,夏玉米灌浆速度延缓,甚至是停止,不饱满籽粒增加,最终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3.3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近55年兰州市冬季气温增加最为显著,暖冬天气的出现对于兰州市农作物病虫害的繁殖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病虫死亡率下降,病虫害数量不断攀升,甚至会产生新的病虫。气候变暖会缩短害虫发育时间,繁殖代数增加,危害农作物时间延长,对农作物的引进该项不断加重,在防治中存在一定难度。

四、气候变化应对措施

4.1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防御

对于兰州市政府部门来说,应尽快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农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以有效应对频繁出现的气象灾害;气象部门应将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做好,并将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进行结合,增强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另外,提升气象灾害发布渠道的畅通性,将气象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民手中,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4.2培育优良品种,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气候变化过程中改善了热量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明显,会延长生育期。兰州市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和夏玉米,属于喜温作物。兰州市平均气温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会增加冬小麦越冬前和返青后的积温,小麦遭受冻害的频率减少。冻害的减少缩短了冬小麦生长发育时间,会降低小麦产量。夏季气温增加和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对夏玉米也带来一定影响。相关部门应加大培育耐高温、干旱、病虫害和农作物新品种,加强生物技术研究,力求选育出对未来气候变化具有更强适应能力的新品种。

4.3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加大空中水资源开发力度,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进行充分利用,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加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提升水利工程效益,以期对现有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加大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投入,增强空中水资源开发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光,刘志娟,陈阜. 全球气候变化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Ⅰ.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和粮食产量肯能影响的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329 -336.

[2]周曙东,周文魁,朱红根,等.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34 -39.

作者简介:彭筱?(1990-),?女?,汉族?,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天气预报工作。

论文作者:贺兴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研究》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兰州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分析及应对论文_贺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