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疗接触性皮炎验案一则论文_刘琼

火针治疗接触性皮炎验案一则论文_刘琼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广州510405)

摘要:火针法,古称“焠刺”,临床上可用来治疗各种皮肤疾病,摘取临床治疗接触性皮炎验案一则,并简要分析,以期为火针治疗接触性皮炎提供思路。

关键词:火针;接触性皮炎

[中图分类号]R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验案火针法是将特制的金属针烧红,迅速刺入一定的腧穴或病所,并快速退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古称“焠刺”。本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软坚散结、祛腐生新、止痒止痛等作用,临床常用来治疗风寒湿痹、痈疽、瘰疬、痣疣等疾病。笔者用此法治疗接触性皮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李某,男,36岁。患者右侧大鱼际处出现一约4cm×3cm大小的皮损3年,呈苔藓样变,边界清楚,肤温不高,色偏暗红,反复剧烈瘙痒。3年前患者曾因房屋装修,有反复油漆接触史,接触部位右侧大鱼际处开始出现粟粒大小密集性红色丘疹,轻微肿胀,自觉瘙痒,微灼热。中医诊断为漆疮,西医诊断为接触性皮炎。经多种治疗未愈。遂求针灸治疗,予火针治疗。患肢平放于桌面,手掌向上平放于桌面,用安尔碘消毒局部皮肤部位。左手持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持环球牌28号 1.5寸毫针3根,使毫针保持在同一水平位上,尽量靠近施治点。同时将针灸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迅速对准施术部位垂直点刺,针刺不宜过深,以透皮为度(深约0.3cm),速进速退。以同样的方法,以每分钟30次的速度,在原针刺点周围,以每针间隔约0.2cm 的范围对皮损部位进行点刺。火针点刺过后局部出现红晕,少许渗液,用无菌棉球轻轻擦拭即可。针后禁止洗手,用无菌纱布包扎。如若局部微发痒、发热属正常,勿搔抓。1周后复诊,患者局部苔藓样皮损变薄明显,瘙痒明显减轻。遂以同样方法继续火针治疗加强疗效。连续治疗三个疗程后患者局部皮损完全变平,呈现新鲜肉芽组织,瘙痒完全消失。3个月后追查,患者右手大鱼际皮损处渐呈正常肤色,瘙痒未再复发。根据卫生部和国家发布的《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评定为治愈。

讨论: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或粘膜因接触某些外界物质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其特点是:发病前有明显的接触史,皮损为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肿胀,水疱等。若长期接触刺激物,反复搔抓,皮损肥厚干燥,脱屑,或成苔藓样变,瘙痒剧烈。中医文献中没有统一的病名来概括接触性皮炎,根据接触物的不同,本病由油漆刺激引起,称为“漆疮”。多由于湿毒入侵,郁而化热,与气血相搏而发病。湿热毒邪交蒸,瘙痒剧烈,经常搔抓,患处可出现抓痕血痂,湿邪郁滞局部,气血不通,肌肤失于濡养,日久皮肤增厚粗糙,发生色素沉着、苔藓样变等继发性损害。

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曰:“外疖痈疽,针惟令极热”,又云:“凡病皆由气血阻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明代高武《针灸聚英》:“火针亦行气,火针惟借火力,无补虚泻实之害。”且云:“盖火针大开其针孔,不塞其门,风邪从此而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为火针通过火力行气,没有明确的虚实补泻作用,为火针治疗疾患提供了理论基础,且提出风邪及热郁为常见病因,火针开针孔透邪气。《针灸大成·火针》曰:“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提出火针操作需掌握一定的深浅。明代申斗恒《外科启玄》中”火针之用最宜得法。取效陡然。凡痈疽之深。火针用则不可浅。痈疽之浅。针亦不可深。要乎得中。中病而已。”对火针治疗痈疽提出了进一步要求,火针治疗痈疽的深浅要根据病灶的深浅来操作,认为火针之用最宜得法。王昕耀等[1]用火针治疗菜农接触性皮炎,体会:火针浅刺有祛风止痒,活络消肿,宣泄湿热,清解邪毒之功,运用火针治疗接触性皮炎的关键在于浅刺以透邪。国医大师贺普仁[2-3]用贺氏三通法(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尤以火针为主的温通理论体系全面总结了火针的临床应用,同时指出火针的优势病种( 居前5位者) 主要集中在骨科、神经科、皮肤科、外科、妇科,火针具有针与灸的双重作用,可增强经络对气血的营运和推动作用,以开闭、掘塞、疏通脉络,既可“借火助阳”以补虚,又可“开门祛邪”以泻实,乃至“以热引热”使火郁壅滞得泻。现代研究[4-6]表明,火针具有抗炎,调节免疫,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火针可抑制炎症反应,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水肿、渗出、增生等病理变化,疏通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等作用,从而使受损组织得以修复。

火针疗法因其操作简便,价廉,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而逐渐为医疗届所接受,应用范围逐渐推广。火针疗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带状疱疹、痤疮、疣类疾病等皮肤科疾病,但少见运用火针治疗接触性皮炎[3]。笔者结合中医学理论,尤其是传统针灸理论,指导临床,冀可以将其推广应用。本案用火针治疗接触性皮炎,利用火针浅刺开其针孔,行气掘塞,使湿毒之邪透发,壅滞得泻,以达解毒止痒,祛腐生新,疏通脉络之功。邪气得泻,气血畅通,则诸症自愈。

参考文献:

[1]王昕耀,毛捷.火针治疗菜农接触性皮炎20例[J].中国农村医学,1988,(1):23.

[2]谢新才.国医大师贺普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社,2011:15-20.

[3]王桂玲,贺普仁.贺氏火针技术临床应用文献研究[J].医学综述,2015,21(1):137-138+141.

[4]韩润霞,杨晶,张天生.火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a 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2,37(2):114-118.

[5]罗海鸥,唐勇,王洪志.火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IL-1、IL-6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2):35-36.

[6]周震,李岩,悅虹.火针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IL-1P、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318-321.:

收稿日期:2015-09-21

论文作者:刘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  ;  ;  ;  ;  ;  ;  ;  

火针治疗接触性皮炎验案一则论文_刘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