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齐聚,共谋全球化纤产业协同发展大计-第25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在安徽蚌埠召开论文

大咖齐聚,共谋全球化纤产业协同发展大计
——第25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在安徽蚌埠召开

文 | 本刊记者 刘凯琳

9月4日,第25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在安徽省蚌埠市召开。本次大会以“开放融合、联动发展——全球化纤产业的协同共进”为主题,邀请来自美国、欧盟、英国、日本、韩国、泰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近20个国家和地区纺织化纤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汇聚一堂,共同分享中国和世界纺织化纤工业在供需市场、发展趋势、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方面的预测分析和研究成果,探索全球化纤行业新技术、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

本次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国际交流中心和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蚌埠市人民政府支持,蚌埠市招商和对外合作中心、商务外事局及Oerlikon(欧瑞康)集团协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高勇、原会长王天凯、原副会长许坤元,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俞建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

如今,爷爷奶奶早已远离我们而去,只有这件蓑衣,记录了生活的变迁和无奈的流年,它宛如一串镶嵌在岁月里的风铃,在季节的轮回中摇曳,一如爷爷奶奶头上那丝丝白发……

领导寄语,绘制未来发展蓝图

化纤已经成为支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材料,也是发展最快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正如高勇在致辞中提出的,我国化纤工业经过60多个年头的发展,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成就。涤纶、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和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等常规大宗化纤品种差别化、功能化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更加符合下游的实际需求;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性能纤维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纤维性能逐步提升,产品结构更加丰富,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生物基化学纤维主要品种在国产化装备、工艺技术的产业化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①在那些建成年或年以上的建筑区域,居民人数和用电负荷差不多都趋于饱和,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对此区域进行负荷预测时,可以用现在负荷乘以与城市经济发展相匹配的负荷提升系数,这样就能对其进行电力负荷的预测;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高勇

欧美以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化纤产业转型升级较为成功,但仍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挑战。欧洲人造纤维协会理事长Frédéric Van Houte指出,全球的化学纤维和纺织品的生产均集中于亚洲,欧洲仅占高度专业化的优势,技术创新主要集中于功能性、可持续性、智能化以及材料功能和非典型应用领域的应用。日本化学纤维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理事长富吉贤一表示,日本已经在化学纤维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通过“蓝色海洋愿景”计划,以2050年为目标,将努力把海洋塑料垃圾减为零。韩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高级主管李昌郁认为,韩国的纺织业整体来说缺乏竞争力,但也有一定的发展机遇,如与其他制造业相比,具有更高的就业和价值创造效应,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拥有高度平衡的上下游产业。

全球布局,共商化纤发展大计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正处于多重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冲击,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多点突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个重要关键节点,全球各个化纤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均面临着进一步转型与升级的挑战。

而一些发展较缓慢的国家和地区的化纤产量都在快速增长,但是在多功能化、智能化、机械自动化等方面仍待加强。印度合成纤维工业协会秘书长S.C.Kapur表示对于印度来说,纺织业大大推动了经济的稳健增长和发展。尤其是聚酯行业发展迅速,已经占到化学纤维总量的40%左右。纺织业在印度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政府充分重视并全方面支持纺织工业的增长。巴基斯坦的纺织产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经营成本压力和监管挑战,对此,巴基斯坦ICI有限公司聚酯业务部商务经理Rizwan Afzal Chaudhry表示,未来巴基斯坦的纺织业将投资高度自动化的设备和机械,面向附加价值更高的出口市场以及投资上游产业以改善原材料供应。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正研究员兼组长唐静雯指出纺织产业是台湾最大的创汇产业之一,主要得益于其上中下游产业链非常完整。未来,台湾的纺织业应从运动休闲时尚机能升级、节能永续环保绿色循环以及智慧型纺织品等3个方向加大发展力度。

对于我国化纤未来的转型升级之路,领导专家在访谈环节从产业的未来发展模式以及对现有问题的解决方案等角度畅谈行业规划。俞建勇认为产学研合作是化纤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模式。在产学研合作中应发挥院校与企业独特优势,做到互补;在组织方式上应做好深度融合,在细分领域内形成良好合作模式;在政策激励方面,应激发院校和企业的积极性,更好地推动产学研结合。微塑料问题在近些年备受全球关注,是制约化纤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对此,端小平表示,从技术成熟度的角度来看,未来行业要大力发展循环再生纤维、新溶剂法再生纤维素纤维、聚乳酸纤维等可降解纤维。特别是聚乳酸纤维,由于优良的特性,近年来逐渐被行业所重视。产业用纺织品领域也因为微塑料问题而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李陵申指出,目前聚乳酸等可降解材料在生产规模上还不够大,导致产品品质相对不稳定,未来需要在品质稳定上下功夫。

(2)热处理调质后变形风险大 根据技术条件的性能试料要求编制的粗加工图如图2所示,增加性能试料区和粗加工余量后粗加工尺寸变为φ6430mm×350mm。虽然在工艺准备时充分考虑到变形因素并适当增加厚度方向上的余量,力求在源头上保证热处理变形后尺寸能够满足精加工要求,但管板直径大、壁厚小、高径比小,热处理调质时容易变形,调质后变形风险大。

未来,化学纤维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多方面的。世界正在迅速变化,人们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等问题的态度将加速纺织化纤产业的转型升级。Oerlikon Man-made Fibers(欧瑞康化学纤维事业板块)副总裁André Wissenberg认为,智能制造是实现行业转型升级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利用新的自动化技术以及生产过程的数字化为化纤生产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欧瑞康集团化学纤维事业板块通过开发连续聚合和挤出系统及其关键部件,并采用自动化和数字网络的“工业4.0”解决方案,可为化纤企业提供纺纱、储存、订单等全流程的服务,以及高能效和可持续的技术,帮助化纤企业实现升级转型。

欧瑞康化学纤维事业板块副总裁André Wissenberg

平行论坛,探索前沿科技趋势

本次大会特设5场平行分论坛——丰原生物基材料发展论坛暨先进功能纤维材料论坛、高新技术纤维材料发展论坛、绿色纤维发展论坛、前沿纤维新材料论坛以及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品牌分享交流会,与会专家围绕高新技术纤维、功能性纤维、生物基纤维的开发与应用、制造技术以及发展前景等进行深入讨论,探索最新前沿趋势。

此外,会议同期蚌埠市人民政府、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安徽蚌埠千亿生物基材料产业园建设战略合作框架》,三方将精诚合作,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促进生物基材料产业的发展。大会的三大展区——中国化纤工业发展历程回顾展、中国化纤行业品牌企业展以及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生物材料聚乳酸展也成为聚集人流的旺角。

标签:;  ;  ;  ;  ;  

大咖齐聚,共谋全球化纤产业协同发展大计-第25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在安徽蚌埠召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