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闫莉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儿科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3±1.4)d,对照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9.5±1.5)d,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使护理程序更加规范和系统,护理内容更加细致和全面,可明显提高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并且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临床路径;小儿肺炎;护理应用

肺炎是小儿易患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临床较为常见,发病时间无特异性。由于小儿年龄较小,各方面生理机能发展不够成熟,再加上免疫力较低,故而在肺炎患儿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需要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案加以避免[1,2]。为进一步观察小儿肺炎护理工作中实施临床路径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本文选择我院近期所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随机分组条件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接受临床路径护理,通过对护理效果的观察,证实了临床路径护理的确切优势,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儿科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经实验室检查及拍胸片诊断为肺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儿中,男患儿24例,女患儿16例;年龄6个月至5岁,平均年龄(2.44±1.31)岁。对照组患儿中,男患儿21例,女患儿19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34±1.58)岁。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

2.方法。护理传统组的肺炎患儿时采用常规性肺炎护理措施:遵医嘱应用抗病毒、抗菌药物,如阿奇霉素、舒巴坦钠、阿莫西林等,以预防交叉感染;协助完成相关检查,及时清除患儿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改善呼吸功能,保证水分、营养充足,让患儿摄入维生素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保证病房整洁、通风、空气清新。CNP组患儿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①CNP预备阶段由护士长、医生及科室主任评估患儿的病情,通过调查病历与查阅文献了解小儿肺炎护理特点,根据患儿病情、研究资料及科室情况制定CNP工作表,向家长介绍CNP目的与作用、益处,根据CNP工作表开具相应的医嘱,同时负责监督CNP工作表实施情况与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执行CNP前需向患儿家长详细介绍工作表中的护理内容,说明可能遇到的问题。CNP工作表为一式两份,其中一份保管在病历资料中,另一份交给家长。②CNP实施阶段第1天:友好接待患儿、家长,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向家长介绍院内便民设施、陪护制度与探视制度、作息制度、责任护士、管床医生及住院环境,询问患儿的过敏史,告知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发现患儿出

现腹痛、呕吐及皮疹等症状时需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根据病种与病情进展安排病室,将患儿送到指定床位。遵医嘱采集检验标本,协助完成辅助检查,保证病房环境轻松舒适、和谐安静,温度为18~23℃,湿度为50%~60%,注意通风换气。第2~5天:为患儿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及清淡的食物,如鸡汤、冬瓜汤、豆浆、豆腐、瘦肉、果汁、藕汁、牛奶、鸭梨、萝卜、山药等,避免食用生冷、荤腥、粘甜、油腻及辛辣的食物,多摄入水果、蔬菜,让患儿多饮水。每隔4h左右测量患儿的体温变化,出现憋喘及气急鼻煽症状时需给予吸氧。利用冰枕、冰块或温水擦浴法进行物理降温,或给予降温药物,注意休息,防止患儿长时间不断哭闹,预防高热惊厥。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床单与衣物,患儿咳嗽时指导家长采用毛巾、纸巾将口鼻捂住,预防交叉感染。患儿剧烈咳嗽时将体位调整为半坐卧位,为患儿拍背、翻身,给予雾化吸入或负压吸痰,在雾化吸入过程中需保证雾化器、患儿身体及头部垂直,以加快排痰。避免空腹输液,可让患儿进

食适量苏打饼干或面包,或输液前0.5~1小时让患儿服用蒙脱石散(思密达),输液时需根据患儿耐受性调节输液速度。穿刺时可轻轻按摩手臂,或通过播放音乐、讲故事等分散患儿对穿刺疼痛的注意力。第6天~出院前1天:将患儿病情检查结果及相关的化验结果告知患儿、家长,包括X线、支气管镜、肝肾功能、尿常规及血常规检验结果,让家长了解病情状况与转归情况。适时疏导家长、患儿的心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患儿的吸氧效果、进食情况、用药反应及生命体征,保证患儿处于卧床休息状态。注意清洁及护理患儿的口腔、皮肤,预防烫伤、跌倒、坠床,鼓励、安慰家长,监督患儿按时按量用药,预防肺炎复发。

3.疗效判定护理满意度评定标准:满分100分,非常满意(完全康复出院)>90分,满意(病情有所好转)60分-90分,不满意(病情没有好转)<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二、结果

1.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3±1.4)d,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9.5±1.5)d,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n=40,n/%)

三、讨论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充分反映了小儿肺炎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的确切价值:一方面,实施临床路径能够凸显小儿肺炎护理工作的人性化以及标准化特点,深化了整体护理的内涵。在护理工作开展中,根据患儿的病情轻重以及实际需求,设计日程表,使护理工作能够以患者为中心,配合治疗,为患儿提供人性化的照顾,而非传统模式下对医嘱要求的机械化执行,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配合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参与下,对于防范并发症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实施临床路径能够使护理人员主动展开与患儿及其家属的交流,对护理问题进行及时的评估,消除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达到促进患儿康复进程的目的,对于缩短住院时间而言意义重大。

综上,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红民.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5(25):116-117.

[2]王娜.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8,34(9):1432-1434.

论文作者:闫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  ;  ;  ;  ;  ;  ;  ;  

观察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闫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