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干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建议论文_饶敏慧

浅谈新干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建议论文_饶敏慧

江西省新干县水利局 江西新干 331300

摘要:阐述高标准农田建设重要性,结合项目建设内容和工作实际,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新干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问题

1、新干县概况

新干县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东接丰城、乐安,南连峡江、新干,西邻新余,北毗樟树。县境南北长52km,东西宽42km,土地面积1248.29平方公里,总人口35.3385万人,现有耕地面积40.28万亩,农田耕作面积37.4万亩。“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民生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随着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加剧与国内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粮食生产面临的水旱灾害和水土资源约束进一步增强,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加大、水资源短缺、耕地资源减少以及土壤质量下降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龙头地位,而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粮食生产中占据基础地位。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2、建设重要性

新干县农田水利工程始建于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工程运行至今,为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由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续建与维修养护,工程渠系不配套,灌排系统不完善,机耕道路不成网,渠道及建筑物老化,水资源利用率低,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左右。农田灌排工程、机耕道路工程基础设施的先天不足与渐行退化,渠道防渗衬砌建设滞后,致使渠道工程渗漏塌堵,渠系建筑物开裂破损,农业机械下田行路难。灌区水资源调蓄能力不高,部分低洼农田排涝困难,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造成有效灌溉面积逐年减少,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灌排效益发挥及农机服务运营,制约了新干县粮食生产和区域经济发展。

根据中央一号、七号等文件精神,新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统筹整合农业、水利、国土、农业开发办等财政资金,集中力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造,增強水资源综合利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现化化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新干县农业快速发展,因此,新干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3、建设成效

新干县通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标准粮田项目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国土整治项目建设,2012~2018年6年间,新干县共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7.4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3.47%。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水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提高到0.6。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机械便携下田”,改变了原有土地利用不充分,不合理的状况,优化了农作物种植结构,保持水土,防止土地退化,增强土壤肥力,原有的望天田和旱地农作物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了,振兴了乡村经济,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4、存在问题

⑴部门多,协调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综合性极强,既涉及地方政府,又涉及发改、农业、水利、农机、财政、国土资源、审计、农业综合开发办等部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各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助力。因而协调不畅现象时有发生,打破部门界限、实现部门协同办公仍是一大难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⑵季节强,任务重。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在田间施工作业,工程建设点多面广、内容繁杂、季节性强、任务重。一是开工时间偏晚。开工时间与当地群众农业耕作习惯有很大关系,新干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基本是在二晚收割完成(大概在11月中旬左右)后才开始,开工时间有点偏晚;二是施工工期紧张。施工期内有一个春节在内,春节过后雨水天气偏多,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三是季节性强。为了不影响农村春耕生产,所有建设内容必须在次年三月底前全部完成,时间紧、工程施工季节性要求强;四是施工任务重。所有施工作业大多是在田间施工,施工区域点多面广,临时施工道路质量较差,一旦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工程进度滞后,容易出现工程不能按时完工,势必会影响农村春耕生产而引发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发生。

⑶缺机制,管护差。工程建成后,由于没有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建后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义务,运行管护机制不健全,工程运行管护不到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损坏较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效益正常发挥和长效运行。主要体现在:一是管护机制未建立。工程完工后,项目建设单位将工程移交到受益村组,由受益村组进行日后运行管护工作。但是,由于地方集体经济薄弱,受益村组未设专门的运行管理机构、专职运行管理人员和运行管护经费,工程建后管护处于“自然放养、自生自灭”的无人管理模式;二是维养资金无保障。由于土地流转率低、农田耕作效益不高,群众自筹资金困难,地方政府维修养护补助少,工程运行维修养护资金无保障,工程运行管护效果差。

5、意见建议

(1)统一办公、提高效率。为了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农机)、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国土、审计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部门间形成合力,协调解决项目组织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同时,抽调有关部门人员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办公室统一进行办公,具体负责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具体实施等日常工作。各部门应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密切配合,分工协作,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在搞好调研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按照国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规定和总体要求组织施工。把各项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做到计划、组织、人员、措施“四落实”,确保项目建设按要求高标准完成。

(2)健全机制、长效运行。一是健全机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成后,按照“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农户和专业管护人员实施”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机制。二是落实责任。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义务,办理工程完工后产权移交手续,签订后期管护合同,落实管护人员进行农田工程设施经常性检查维护;三是落实经费。按照“政府补助一点、社会支持一点、地方自筹一点”等方式,多渠道、多方面筹措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资金,确保工程“有人建、有人管”,切实改变“重建轻管”的局面,使工程能长久发挥效益。

(3)向山区发展,共同富裕。自2012年以来,新干县水利、国土、农业及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大都是在集中连片、面积规模较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进行,而对于那些水利设施差、土地成片面积少的边远山区却无人问津,为振兴乡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建议今后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宜倾向广大的边远山区方向推进。

6、结束语

我国耕地资源短缺且质量贫瘠,开展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对于粮食增长、确保粮食安全、振兴乡村经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意义重大。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坚决按照党中央有关文件要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之以恒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农业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短板,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奠定坚实基础。

论文作者:饶敏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  ;  ;  ;  ;  ;  ;  ;  

浅谈新干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建议论文_饶敏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