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晚期食管鳞癌应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的临床体会论文_樊超1,胡乃圣2

(1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安徽阜阳 236600)

(2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肿瘤科 安徽阜阳 236600)

【摘要】目的:探讨放化疗失败后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晚期食管癌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结果: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均获得临床症状缓解,影像学证实肿瘤病灶缩小,临床疗效评价达PR。结论:晚期食管鳞癌在放化疗后应用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联合单药替吉奥化疗,患者能够获益。

【关键词】晚期食管癌;阿帕替尼;抗肿瘤血管生成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089-02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从世界范围看,全球食管癌每年新发患者约40万,是第3位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是第6位癌性死亡的原因。在我国,食管癌也属于高发和导致癌性死亡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我国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和哈尔滨5个城市肿瘤登记资料显示,从发病率看,男性食管癌是第4~6位常见恶性肿瘤,女性为第7~14位恶性肿瘤。从死亡率上看,男性食管癌居各种恶性肿瘤死亡的第4位,女性居第5~9位[1]。

尽管食管癌总体治疗疗效水平仍较低,但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较,目前食管癌治疗疗效有所提高,约1/3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经过治疗后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食管癌总体治疗水平的提高除与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密切相关外,从治疗角度看则与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密切相关。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例患者均为病理证实为鳞癌患者:男1例,68岁,临床分期T4N1M0,经过局部放疗DT:6500Gy,放疗期间予以顺铂联合5-FU同步增敏,放疗结束辅以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化疗6周期,化疗结束3月复查胸部CT示:右肺多发结节灶。后患者继续随访。化疗结束5月出现咳嗽、痰血、活动后胸闷,复查胸部CT示:右肺多发转移瘤,最大5.5cm×4.5cm。右肺转移瘤明显进展,患者血常规示轻度贫血,生化及肿瘤相关标记物无异常,KPS评分70分。女1例,58岁,食管癌术后3年,术后予以紫杉醇联合顺铂辅助化疗6周期,后一直按时随访,因刺激性干咳伴胸闷、体重下降,复查胸部CT示:右上纵膈、食管气管沟、右腋下多发淋巴结肿大,部分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团,结合病史,考虑为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进一步查PET-CT证实为食管癌术后右上纵膈、食管气管沟、右腋下多发淋巴结。化验室检查血常规示轻度贫血,生化示低蛋白血症,肿瘤相关标记物无明显异常,KPS评分70分,临床分期T4N1M0。

1.2 方法

2例食管癌患者均为病理确诊,因病灶广泛转移无法放射治疗,因身体消瘦明显不能耐受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毒类药物联合化疗。男性患者予以阿帕替尼500mg,口服,1次/日,连续服药,30日为一周期,替吉奥40mg,口服,2次/日,连续3周,休息2周。女性患者予以阿帕替尼250mg,口服,1次/日,连续服药,30日为一周期,替吉奥40mg,口服,2次/日,连续3周,休息2周。用药期间辅以止吐、中成药扶正、对症治疗,期间每日测血压1次,每周复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象,观察毒副作用。

2.结果

2.1 男性患者治疗后效果评价

2例患者均在第30天复查胸部CT,男性患者胸部CT示:右肺转移灶(较1月前我院胸部CT)明显缩小。临床症状咳嗽、痰血缓解,活动后胸闷明显好转,疗效评价达PR。出现手足综合征,有轻度乏力,无高血压、蛋白尿,血液学毒性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无白细胞、粒细胞减少,贫血加重。见图1。

图1 治疗前后胸部CT变化

2.2 女性患者治疗后效果评价

女性患者胸部CT示:右上纵膈、食管气管沟、右腋下多发淋巴结(较1月前我院胸部CT)明显缩小。临床症状刺激性干咳缓解,食欲不振明显改善,疗效评价达PR。有轻度乏力,无高血压、蛋白尿,无口腔黏膜炎。血液学毒性表现为白细胞、粒细胞减少,无血小板减少,贫血未加重。目前患者服药第3周期中。见图2。

图2 治疗前后胸部CT变化

3.讨论

目前食管癌尚无有效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方法,食管癌待确诊时仍有80%为局部晚期和晚期患者。而对局部晚期和晚期患者,治疗疗效仍非常不理想。绝大多数食管癌治疗策略需要经过手术、放疗、化疗,放射诊断科和病理科医师共同参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小组讨论会才能确定[2]。上述2例食管癌患者均为多科参与综合治疗后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二线治疗尚缺乏有效和可靠的手段和方法,且复发和转移的临床表现多样,作为挽救性放疗机会已丧失,姑息性化疗和最佳支持治疗为这2例患者的最佳选择。阿帕替尼扮演重要角色,它将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已有资料显示在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中,VEGF蛋白表达有上调表现。同时,临床证据也显示VEGF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关系[3]。这些资料均支持VEGF也是食管癌靶向治疗的重要靶点。这2例晚期食管癌选择阿帕替尼联合毒副作用较小的细胞毒药物替吉奥联合化疗,化疗1周期后影像学证实均获得较好的效果,且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治疗期间出现轻度骨髓抑制、手足综合症、口腔黏膜溃疡、乏力,与靶向药物的毒副作用有关,采取中药干预,西药对症处理后均明显好转,从而证实晚期食管癌患者会从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中获益。是不是所有晚期食管癌患者均能从这一治疗方案中获益,还需要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予以支持。

【参考文献】

[1]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中国试点市县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54,280.

[2] Japan Esophageal Society.Comprehensire registry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Japan,1999.Esophagus,2005:43-69.

[3]徐志彬,冯军波,袁丽,郑秀丽,王士杰,吴明利.食管癌变进程中HGF、c-met、VEGF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6,(01):9-11.

论文作者:樊超1,胡乃圣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  ;  ;  ;  ;  ;  ;  ;  

2例晚期食管鳞癌应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的临床体会论文_樊超1,胡乃圣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