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机油杆滞后因素浅析分析论文_梁庆安

抽油机油杆滞后因素浅析分析论文_梁庆安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第四油矿

摘要:本文针对抽油机井出现的杆滞后现象,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井的情况观察,以及对问题严重井的检泵情况跟踪,分析其成因,提出解决办法,并进行现场试验,确定解决办法的有效性。

主题词:抽油机井 杆滞后 杆不下 热洗 酸洗

1 前言

A队管辖30口抽油机井,自2014年开始,有5口抽油机井相继出现洗井过程中杆滞后或者杆不下的情况,而且随着洗井进程的持续这种滞后现象越发明显,直至最后出现抽油杆完全卡死,在洗井过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才能缓慢正常运转。随着洗井次数的增加,这种情况越来越频繁,渐渐出现抽油机正常运转时也会出现光杆下行滞后现象,功图呈现非常明显的下行卸载,驴头运转时的撞击动作逐渐加剧,严重影响抽油机的运行。

2试验现场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进行了多次的技术探讨和摸索试验,希望通过地面上的技术手段将问题化解。

2.1调整冲次

我们在出现问题的A-1井以及A-2井都进行了降低冲次的参数调整。经过调整,A-1井冲次从6次降低为4次,然后又降低到3次,A-2井冲次从6次降低到4次,经过调整,在调整初期的几天内还有一定的效果,可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光杆滞后的现象又开始加剧,我们认识到,调整冲次无助于这种问题的解决。

2.2调整冲程

冲次调整无效果后,我们开始考虑对冲程进行调整,通过调整,A-1

井冲程从6米调整为4米,冲次为5次,经过这次调整,光杆滞后现象基本消失,抽油机可以正常运转。因为解决效果明显,我们又在A-2井上进行调整,将冲程从4米调整到3米,冲次恢复到5次,效果也非常好,可以说,这种光杆滞后的现象通过调整冲程可以有效的缓解。

但是这种调整手段只是一种治标的办法,无助于从根本上治理症结,调整过冲程的井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又开始出现光杆滞后的现象,而在洗井时的光杆不下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变化。

通过对其他单位检出的类似情况井的详细检查,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活塞上存在明显的拉伤痕迹,防砂槽中存在一层异物,在游动凡尔罩的附近也同样存在,在排除了其他可能的泵况问题之后,我们认为这层异物应该就是影响抽油杆下行滞后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这种物质的化验分析,发现主要是铁质的沉积垢,我们判断,随着垢质积累的加剧,活塞受阻越来越严重,这应该是造成杆滞后甚至不下的主要原因,洗井时由于井温的升高,垢质析出堆积速度加快,阻塞状况加剧,出现杆不下,洗井后,当井温下降到一定程度,垢质析出堆积速度减慢,光杆在重力作用下开始缓慢的下行,垢质被摩擦掉一部分,活塞恢复运行能力,这也可能就是洗井无助于杆滞后现象的缓解,还会加剧该现象的原因。针对这一可能,我们提出了利用酸洗的办法进行处理,试验其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进行酸洗

我们分两种方式进行酸洗试验,一种是利用检泵时机将活塞取出,在地面对活塞上的垢质进行酸液浸泡,观察其变化趋势;另一种是对出现杆滞后现象的井注入酸液进行地下酸洗,观察效果。

通过在地面对活塞垢质的浸泡,我们观察到,浸泡前,垢质非常坚硬,即使用硬物刮蹭都无法完全清除,酸液浸泡后,基本在2小时左右就能够用棉纱通过简单擦拭完全擦掉堆积的垢质,恢复活塞的原状,而且肉眼未发现对活塞表面造成腐蚀,可见酸液对于这种垢质的溶解效果很明显。

我们也对四口出现杆滞后现象的井进行酸洗试验,这四口井中有下行至距驴头下死点0.6米左右开始出现杆滞后现象的井,也有已经因长时间滞后造成杆不下的井,得到的试验结果是A-1井处理后正常,A-3井明显好转,A-4井及A-5井无效果。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有效果的两口井都是可以生产的井,其中A-1井在酸洗前为0.3米滞后,A-3井为0.5米滞后,无效果的两口井均已不能运转,因此我们认为,想要处理结垢问题,应该提前提早,在抽油机井出现杆滞后现象时及时处理效果会比较理想。

3 分析现象

通过这一系列的试验,我们初步得出了一些结论,即造成抽油机井大量出现杆滞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铁质沉积垢的堆积,我们通过几口已检泵井启出情况的观察已经可以确认垢质的存在。对于垢质的成因,我们判断可能的因素是由于近几年油层注入物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造成地层污染的加剧,这种污染随着采出液带回地表,因为我们目前的热洗主要是依靠采出液的沉降水,就造成了很多杂质经过加热后返回井底,在井底由于温场的变化导致了一些复杂化学反应,形成了类似水垢一样的垢质沉积,堆积在泵筒内壁以及活塞的防砂槽和游动凡尔罩附近的小空间内,影响了活塞的正常运转,造成了活塞的划伤及下行困难,这应该就是地面上光杆下行滞后现象的根本原因。

4 解决方法

经过统计,近期出现洗井后杆滞后及杆不下现象的抽油机井数量明显增加,通过了解,在A地区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可知这种现象不是单独的个案,而是在成为一种普遍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有必要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

当出现洗井后杆滞后的现象时,应该及时判断情况,如果多次出现,就应该考虑及时进行酸洗,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

在已经出现明显的杆滞后现象时应及时进行调小冲程的工作,可以短时间内缓解。

如果已经不能正常运转,则只能考虑检泵。

同时,针对沉积垢质的成因及目前A地区洗井情况现状,我们建议尽可能的延长洗井周期,减少抽油机井的洗井次数,延缓垢质沉积的速度,延长抽油机井的工作寿命。

5 结论

抽油机井活塞上结垢的情况有日趋严重的趋势,对井况的影响日益显著,作为管理人员,我们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及时处理,降低结垢造成的损失,同时深入研究垢质的成因,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以期达到消除垢质影响的目的。

论文作者:梁庆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抽油机油杆滞后因素浅析分析论文_梁庆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