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某高边坡治理工程实践论文_刘孟飞

广西博阳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通过对梧州市某高边坡勘察设计的介绍,为类似工程的高边坡勘察设计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梧州;高边坡;三维植被网;水土流失;高填方

1:工程概况

该高边坡为填方边坡;位于梧州市长洲区兴龙街道龙新村委历村附近的山坡上。设计顶面标高约为56.00m,边坡填土厚度约25.5m,原来设计分四级放坡,每级髙约6.4m,马道宽约2.5m,放坡坡比1:1.5。在施工该边坡约20m时正处于雨季,由于未采取有效的防水排水措施,场地开挖区及回填区的雨水汇流成2条水渠,在边坡两侧冲刷而下,边坡下方的菜地局部受损。由于菜地受污染村民阻拦施工,施工单位无法进场被迫停止施工约7个多月,且正处于雨季。在边坡中间冲刷出一条约8.5m宽x40.0m长的冲槽,冲槽最深处达到7.5m,造成的水土流失覆盖了部分农田,造成水土流失。为了提供边坡治理方案所需要参数,地勘单位对边坡重新勘察。根据勘察结果提出治理方案。

2:场地勘察及地质条件

勘察工作采用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手段,以多种手段综合勘察、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机钻钻孔平行边坡倾向布置三条剖面。

根据勘察报告,主要土层厚度及性质见表一。

场地有两层地下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在填土层中,水量较小;孔隙潜水赋存于淤泥质土层②及含砾粘土层③中,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地表水渗透补给,向低洼处以分散流或泉水排泄。从场地附近拟用于边坡填筑的砂质粉质粘土取两组大样进行击实试验,其最大干密度分别为1.84g/㎝3、1.83g/㎝3,平均值为1.835g/㎝3;最佳含水量分别为10.8%、12.3%,平均值为11.6%。

3:边坡治理方案

边坡核心问题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如下:1)由于填土主要是含砾粘土,含有约12%的角砾,为花岗岩风化残留物,呈棱角状,粒径2~20mm,个别达30mm。2)施工排水措施不够,且中间村民阻碍照成7个多月停滞。3)填土前未对下卧淤泥质土进行处理。下卧淤泥质土位于边坡下方冲沟内,和周边形成不均匀地基。

3.1 治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水土流失是本次边坡治理的核心问题;边坡中间的冲槽及边坡表面防护要充分考虑防止水土流失。

2)填土下方有大约4m厚的淤泥质土,整体稳定验算该层影响较大。应重点考虑该层对稳定性影响并采取措施。

3)边坡坡面由于长期停滞施工,雨季雨水冲刷,表面1.0m范围内细颗粒被雨水带走。应清除表土。

设计方提出了两个治理方案,具体见3.2节和3.3节;经过专家论证,方案二能更好的解决主要问题且造价较低,综合考虑,最终选择了方案二。

3.2 边坡治理方案一

主要治理措施为削坡后挂网喷射混凝土护坡+钢花管加固支护+填土麻袋压脚+排水。

边坡施工时应满足不冲刷坡面的临时排水措施;考虑整体稳定性,施工从上往下分阶段施工。应按以下顺序:坡顶面硬化和坡顶排水沟、第一阶边坡削坡及其坡面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第二阶边坡削坡及其坡面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第三阶边坡刚花管施工、第三阶边坡削坡及其坡面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第四阶边坡刚花管施工、第四阶边坡削坡及其坡面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充填土麻袋反压坡脚施工。施工从上往下分阶段施工。

坡顶面硬化采用钢筋网:Ф4@200 200,喷射C25混凝土厚100mm;坡顶面反坡排水,排水坡度2%,流向站址排水沟。

坡面钢筋网深入坡顶面硬化层不少于400mm,并与坡面硬化层钢筋网连接,连接采用细钢丝绑扎连接。

喷射混凝土护坡:混凝土C25,厚100mm,内配单层双向钢筋网Φ6.0@200×200。钢筋接头采用双面焊接。喷射混凝土面层应插入坑底大于200mm。

边坡修整后,应及时设置泄水孔和挂网,并喷射混凝土面层,土体暴露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施工坡脚不应积水。泄水孔梅花形布置,间距2.5m。

3.3 边坡治理方案二

主要治理措施为削坡后三维植被网喷播植草护坡+松木加固支护+填土麻袋压脚+排水。

边坡施工时应有满足不冲刷坡面的临时排水措施;施工应按以下顺序:站址坡顶排水沟和坡顶面硬化,第一阶边坡削坡、覆麻袋和三维植被网喷播防护,第二阶边坡削坡、覆麻袋和三维植被网喷播防护,第三阶边坡削坡、覆麻袋和三维植被网喷播防护,第四阶边坡削坡、覆麻袋和三维植被网喷播防护。挂三维网喷播植草的施工顺序为:人工清坡面、上覆麻袋、覆改良客土并润湿、挂三维网、覆土和喷播植草、盖无纺布、养护。

为防止水土流失,坡面(不包括两侧坡面)按1:2.5坡比平整后,上覆100mm厚充填含砾粘土(就地取材)的麻袋。麻袋尺寸选用不小于400mm×600mm(宽×长),应选用可在土中降解的材质。麻袋压实整平后回填50厚改良客土。土质改良主要从PH值、养分和土壤结构三方面进行,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酸度调节剂、结构改良剂和施加复合肥达到改良目的。为保证回填客土的稳定,应轻轻压实并适量洒水润湿,润湿厚度30mm。

坡顶三维网固定:在坡顶沿边坡走向开挖一矩形沟槽,沟宽300mm,深200mm,用以固定三维植被网。三维植被网埋于沟内,沟底用U形固定,然后填土夯实,以确保地表水不冲毁草皮。

三维网铺网时,三维网的剪裁长度比坡面长130mm,顺坡铺设。铺网时,应让网尽量与坡面贴附紧实,防止悬空。铺设时,应使网保持平整,不产生褶皱,网与网之间重叠搭接,搭接宽100mm。

三维网覆土:覆土以肥沃表土为宜,对于瘠薄土应填有机肥、泥炭、化肥等提高其肥力。为保证覆土充满网包,且不压包,应分层多次填土,且洒水浸润,至网包层不外露为止。

4:监测

方案二主要监测内容有以下几点:

1)监测项目包括:a)位移监测:边坡土体顶部和底部、马道及钢花管顶部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b)地表裂缝观测;

2)监测项目的监测点的初始值必须在该项目或该监测点正式监测前进行。位移监测项目应在施工超过其位置时开始正式监测。

3)三维网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施工顺序并需要专业的施工队伍。

4)应特别加强持续降雨期内和雨后的监测,以及对各种可能可能危及边坡稳定的水害来源(如生活排水、地下管道漏水等)进行仔细观察。

5)裂缝监测应包括边坡坡面及周围地表裂缝、变电站围墙及站址区域内的裂缝。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监测,测点均无明显的位移和沉降,达到了预期效果。

5:结论

1)该治理工程治理完成已经过去3年了,达到了预期效果;

2)三维植被网+麻袋治理水土流失效果好经济优。

3)对于填土边坡,且下覆软弱土。选择柔性支护,三维植被网护面和麻袋护脚是较好的治理方案。

4)从计算结果来看:控制好场地排水,防止地表水下渗,控制地下水位上升,是保证边坡稳定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2] 门玉明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j]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3] 林宗元.岩土工程治理手册[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论文作者:刘孟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2

标签:;  ;  ;  ;  ;  ;  ;  ;  

梧州市某高边坡治理工程实践论文_刘孟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