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地区人工挖孔桩施工工法论文_李锟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0

摘要:云贵高原地区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地质,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的超深桩存在一定的安全施工风险,因此本工法通过从施工管理、安全管控、溶洞处理、控制性爆破的方面进行研究,编制形成专项施工工艺,从而起到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桩基础施工难题。

关键词:喀斯特;人工挖孔桩;施工;工法

1 引言

云贵高原地区地质情况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主要体现为地下大空腔溶洞、暗河、丰富地下水以及可溶性岩石。因此本工法是针对在该复杂地质条件下,桩基础施工所展开的施工工艺进行的总结。主要的内容包括:超深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和类似地质条件下桩基础施工的优缺点。

2 工法特点

2.1由于云贵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质条件非常特殊,主要体现在土体含水率大,天气多阴雨,地下多岩层,因此对孔桩护壁质量产生的巨大难度。

2.2针对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通过大量实践,了解在地下溶洞、沟槽、暗河环境下,如何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在保证安全、成孔质量的方面提出更多更好的技术措施,从而增加了对于特殊地质条件下施工的应变能力。

3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下高层、超高层建筑以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各类建筑工程。

4 工艺原理

超深人工挖孔桩采用的是分段开挖,利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护壁,针对地下水、溶洞、溶槽等地质情况,延长拆模时间,增加护壁钢筋规格,遇到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孔桩,采取碎石回填,将每节护壁高度缩小,砌砖进行封堵。保证成孔质量。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 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流程

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1

5.2 操作要点

5.2.1 锁口固定

1)锁口护壁应高出地坪面150mm,例如:直径1米孔桩锁口外边缘尺寸应为1.6米,护壁钢筋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要求进行安装。

2)锁口护壁浇筑完成后,采用全站仪对孔口位置进行定位,保证下节护壁安装质量。

5.2.2 溶洞情况

孔桩开挖过程中易在侧壁和底部出现溶洞、溶槽,多数溶洞内带有大量软塑状粘土,加之地下水丰富,容易导致孔桩护壁破坏,严重的出现垮塌等安全隐患。

5.2.3 溶洞处理

1)对于小型空腔溶洞:用片石将空腔填实,缝隙处满灌自拌水泥砂浆,增加密实度,重新支设护壁,浇筑混凝土,保证护壁质量。

2)对于大型空腔溶洞:采用砖墙进行封堵,增加护壁厚度,加密钢筋排布,整体浇筑护壁混凝土,从而保证护壁质量。

3)对于有淤泥的溶洞:向溶洞内打入大直径钢筋作为支撑,加密护壁钢筋,护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钢模板不拆除,继续向下开挖。

4)对于涌泥的溶洞:缩短开挖深度,每层开挖时,注意上层护壁质量,出现贯通裂缝,应立刻停止作业,报项目部处理。

5.2.4 钢筋笼安装

按照设计施工图要求,孔桩钢筋笼在平台上绑扎完成,由塔吊进行整体吊装,出现孔桩深度大于9米,钢筋需要进行接长,接长部分采取搭接焊,焊接长度不少于10d(单面焊),并且接头率为50%。

5.2.5 孔桩混凝土浇筑

由于孔桩深度较大,为保证孔桩混凝土浇筑质量,所有孔桩浇筑前,应将孔内积水抽干、桩底淤泥清理干净,并将混凝土泵管下接串筒,伸至孔底上2米位置,随混凝土浇筑、随拆除串筒随进行振捣,单桩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混凝土浇筑完成应高出设计标高50cm,待混凝土初凝后,进行桩头浮浆剔凿,保证桩基础承载力。

5.2.6 桩身完整性检测

为保证成桩质量,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由指定检测机构进行现场100%检测,检测管与孔桩钢筋一同至于孔桩内,安装要求如下:50号PVC管,外径为60mm,内径为53mm,检测管与钢筋绑扎牢固,接头位置采用配套连接件连接牢固,接头位置应具备足够的强度、水密性。并保证探头正常上下移动。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为:D(桩径)≤800mm,2根;800<D≤2000mm,不少于3根;D>2000mm,不少于4根。

6 质量控制

6.1 人工挖孔桩应满足《地基与基础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混凝土施工应满足《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规程。

6.2施工作业人员应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内相关要求对人工挖孔桩等分项工程进行质量控制。

7 安全措施

7.1 由于贵阳多阴雨天气,人工挖孔桩应加强孔口防护,每天施工完成后,应将孔口进行覆盖,悬挂警示标识。

7.2 孔桩开挖过程中,因注意孔口堆载高度不得高于孔口,避免造成人为伤害。

7.3 孔桩爆破施工,应注意人员疏散,孔口覆盖,避免飞石伤人,加强现场监管,设置爆破安全警戒线。

7.4 由于地下水丰富,现场采用潜水泵进行孔桩降水,应加强施工用电安全管理,每日不定时进行设备检查,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8 效益分析

8.1经济效益

人工挖孔桩每米费用约为400元,采用机械成孔则每米费用约为800~1000元,针对超深孔桩采取人工开挖每米费用约为800元,机械成孔每米费用则要1500元,因此,通过技术方案上的加强,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孔桩施工,可以节约一倍以上的成本,有效提高项目效益。

通过遇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溶洞情况,本工程积极编制变更洽商以及现场签证,有效的进行方案优化和二次经营。

8.2 社会效益

通过已施工完成的人工挖孔桩情况,很好的向当地的监管部门宣传我项目部的质量控制意识、安全保障措施以及施工工艺特点,做到了推广企业品牌的目的。

8.3 环境效益

本工法涉及的施工内容均为室外工程,因此通过项目部长效管理,有效的改观了爆破作业、孔桩施工对市政环境的影响,利用项目自制的防尘、降噪措施,降低了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9 结语

针对国内云贵地区特有的喀斯特地质条件,为提高超深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质量管控水平,针对狭小空间内的基础施工,本工法为施工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参考和经验积累,有助于解决类似施工环境下的各类桩基础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3期,喀斯特地貌研究进展与趋势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3]《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论文作者:李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  ;  ;  ;  ;  ;  ;  ;  

喀斯特地貌地区人工挖孔桩施工工法论文_李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