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中医院 重庆 408300)
【摘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胃癌患者根治术围术期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90例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展开对比。结果:研究组恢复时间短于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胃癌患者根治术围术期具有显著的效果,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模式;胃癌患者;根治术;围术期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6-0164-01
胃癌是生长于胃上皮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临床治疗方式主要是胃癌根治术,但手术具有较大的创伤性,造成患者出现较大负性心理,同时延长了患者的下床时间,并引发患者出现腹胀、恶心等不良症状,影响预后[1]。无缝隙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找出当前护理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根源进行解决,补充了常规护理中的缺陷,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连续、无缝隙的护理服务。本文就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于胃癌患者根治术围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90例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45例。常规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9.1±7.3)岁;肿瘤分期:Ⅰ期18例,Ⅱ期23例,Ⅲ期4例。研究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88.7±7.5)岁;肿瘤分期:Ⅰ期15例,Ⅱ期24例,Ⅲ期6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胃镜及病理学胃癌诊断标准。排除智力障碍、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上述两组的一般资料统计学对比均无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含患者入院后接待并安排病房,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如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配合检查,做好术前准备的协助工作。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等。
研究组在以上基础上采无缝隙护理管理:(1)成立无缝隙护理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工作内容。小组人员开展会议,找出当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患者的及时病情制定无缝隙护理方案。(2)重点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进行积极主动地沟通与交流,做好心理辅导。(3)无缝隙的排班,以24小时无缝隙的排班制度,保证患者护理人员能够时刻观测患者的各项情绪,为应急处理做好准备。(4)健康宣讲,针对疾病知识为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包含疾病病因、发病机理、各项治疗检查项目、注意事项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从而提升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2]。(5)心理疏导,由于疾病、手术因素患者往往会出现抑郁、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安排专业医师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帮助患者排除心理情绪,解决疑难问题。同时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树立治疗自信心。(6)营养指导,术后加强度患者的营养支持,同时通过拍打下肢和腹部按摩等方面,促进健康恢复。及患者积极进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人员完成各项康复流程。(7)风险评估,针对患者的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进行量化评估和分析,对于高风险的危险并发症因素应进行积极干预,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因素的几率。
1.3 观察指标
(1)针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估,评价指标包含: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3]。
(2)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对比评价,并发症包含院内感染、切口渗血、吻合口瘘。评估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2.1 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常规组的术后恢复情况各项指标:肛门排气时间(1.03±0.36)d,排便时间(1.89±0.46)d,首次进食时间(0.45±0.26)d,住院时间(6.15±0.78)d。研究组的术后恢复情况各项指标:肛门排气时间(0.79±0.23)d,排便时间(1.52±0.34)d,首次进食时间(0.32±0.21)d,住院时间(5.62±1.26)d。组间对比研究组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常规组术后并发症情况:院内感染3例,切口渗血5例,吻合口瘘2例,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院内感染1例,其他无。常规组和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10(22.22%)、1(2.22%),研究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胃癌患者临床常用治疗手段是根治术,但在手术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将有效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患者根治术围术期可以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但多数患者治疗配合度差,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护理人员需针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出更加优质的护理方案,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组间对比研究组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
同时研究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健康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弥补当前护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升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胃癌患者根治术围术期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患者恢复,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常立倩,周艳春,安娜.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胃癌患者根治术围术期的应用评价[J].名医,2018(12):150.
[2]吴春光.术后护理干预在促进胃癌根治术胃肠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9):105.
[3]邢占敏.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胃癌患者癌因疲乏性及负面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06):170-171.
论文作者:谢盛莉,贺晓梅(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患者论文; 胃癌论文; 术后论文; 缝隙论文; 并发症论文; 常规论文; 时间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