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思考_债券论文

关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思考_债券论文

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债券市场论文,我国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债券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和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对于完善企业资本结构、健全资本市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推进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

制约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一)严格的企业债券发行管理机制,阻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企业债券面临着国务院的额度审批、国家发改委的项目审批和发行审批、人民银行的利率审批、中国证监会的承销资格审批、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的上市审批等多个环节。多头监管和过长的发债周期难以保证项目本身的投资计划和与之对应的盈利预测,也放大了发债主体的经营风险以及投资主体的偿付风险,不利于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市场化企业债券市场的形成,直接导致了企业债券市场的萎缩。

(二)企业融资结构不协调,偏好股权融资,企业债券的供给不足。企业对股票有着强烈的偏好,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股票融资没有还款约束,上市公司在股本损失时,并无明显压力,即使破产,也只承担有限责任,而在分红方面尚未形成良性机制,公司外部对分红也难以构成压力,股票融资就显得更没有成本了。另一方面,股票发行上市后,还可以进行增发与再融资,融资成本较低,而发行企业债券,除了利息成本以外,企业还要承担承销费、信用评估费、担保费、上市费等,上市以后还有交易所费、信息披露费等。总体费用并不低。由此,决定了很多企业倾向于股权融资,导致企业债券的供给严重不足。

(三)信用制度不健全,缺乏为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提供服务的独立、公正的中介机构。企业债券作为一种信用工具产品,其信用级别是影响债券价格的重要因素,需要有独立、公正的中介机构对发行人进行发行前、发行后的信誉跟踪评级和信息披露监督,这样投资者才能根据其风险偏好,选择不同的企业债券。而目前,我国同一时期发行的企业债券票面利率几乎没有差别,信用评级在企业债券的发行中基本丧失了定价功能。另外,对信誉评级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真实性也没有建立起必要的监督机制,对债券发行后的信息披露及其信誉变化也没有进行跟踪监督。

(四)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利率的单一化不利于体现债券质量的差异性和风险性。债券利率水平即投资者收益是与债券的风险性密切相关的。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中,投资者根据投资与收益的比较及风险性来决定投资选择。然而,我国目前的单一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债券质量和风险。企业债券发行利率并没有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定价,抑制了企业债券市场化风险定价机制的形成。这使得发行利率难以充分体现不同企业风险差异和对利率未来走势的市场预期,造成企业债券发行利率严重脱离市场水平。

(五)缺乏成熟的投资者群体,阻碍了企业债券二级市场的发展。就证券市场而言,机构投资者的数量是衡量其成熟度的标尺,缺乏机构投资者的市场从根本上就缺少了活力。在发达国家,专业的债券投资基金是企业债券的主要投资者。然而,目前在我国资金实力大、风险承受能力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根据相关规定却不能持有企业债券,直接阻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六)企业债券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市场透明度不高。我国企业债券在发行时有明确的信息披露规定,交易所对上市的企业债券提出了原则性的持续信息披露要求,但没有制定统一、详细的信息披露规范。对于不在交易所上市的债券,并没有明确的持续信息披露要求。由于缺乏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企业债券发行人的信息没有得到充分披露,投资者难以在信息公开的前提下评估债券的价值和风险,并据此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一些企业甚至将信息披露看成是一种负担,信息披露选择的方式、内容、时机存在很大随意性、虚假性和操纵行为,严重阻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及时性,已经是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

二、推进我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转变监管理念,放松发行管制,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转变监管理念,把企业债券能否发行、发行多少、利率多高的决定权交给市场。在完善信用评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担保机制等市场化机制的基础上,放松对企业债券发行主体的资格限制,取消企业债券发行额度管理,只要企业满足基本条件,且提交的材料符合要求,就应允许其发行债券。以强制性信息披露为核心,在明确发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的标准和规则前提下,使市场参与各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确保信用风险的充分披露,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监管部门应把工作重心放在市场制度建设上来,建立规范的评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发行和交易制度并实施有效监督。同时,逐步取消发行利率管制,建立、健全企业债券的市场化风险定价机制,促进企业债券市场化发行。通过市场化方式发行企业债券,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债券定价中的基础性作用,从源头上根除由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定价机制不同而产生的制度性套利,促进发行利率的市场化。

(二)进一步完善企业债券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建立债权人监控下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制度。独立、公正、客观的评级制度对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总体信用环境较差,社会信用基础较为薄弱,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还有所欠缺,不能简单照搬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应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一套适应实际需要的信用评级制度。企业债券的评级机构应由其债权人选择和决定。公开发行并准备上市的企业债券应进行信用评级,评级机构不再由发行人指派,而由债权人或潜在债权人选举产生,切断发行主体和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链条;建立追踪评级制度,评级机构定期公布企业债券的评级报告,在发债企业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调整该债券的信用评级;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市场手段定期更换失责、失职的评级机构。

规范企业债券发行主体的信息披露,让投资者(债权人)能够及时全面了解发行人的经营状况。发行人应保证完整、及时地披露一切对投资者有实质性影响的信息,并对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建立企业债券信息披露质询机制,发行人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应公开接受投资者的质询,在指定网络上召开质询会,解答投资者疑问。完善企业债券的担保机制,解决商业银行过度担保问题。一方面,在企业债券发行过程当中,应积极推广企业内部增级机制和专业担保机制,允许资信良好的企业自主选择是否担保发行;另一方面,加强担保管理,严格对商业银行的担保监管,按照巴塞尔协议要求将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表外担保业务视同信贷,纳入信贷比例管理。

(三)丰富企业债券的交易方式,扩大机构投资者群体,构建合理的二级市场运行框架。允许企业债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以报价驱动方式交易流通。债券交易体现出大宗批发的特点,其投资主体主要是机构投资者,证券交易所竞价交易方式难以满足大宗交易的需要,企业债券需要进入具备报价驱动交易机制的场外市场进行交易。同时,交易所市场是一个公众参与的零售市场,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对在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债券一般会实施较为严格的限制。目前交易所规定,上市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要在A以上且必须有担保,如果缺乏场外市场的流通渠道,这就必然导致信用评级在A以下以及没有担保的企业债券缺乏合法、有效的流通渠道,从而也就在实质上制约了更多企业发行债券,抑制了更多企业利用债券融资的需求。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由机构投资者构成的、进行大宗交易的场外债券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市场已涵盖各种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具有效率高、投资者风险鉴别能力强的优势,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将企业债券引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符合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需要,符合成熟债券市场的发展规律,可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风险评估水平高和风险承受能力强等优势,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提高企业债券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促进企业债券市场乃至整个债券市场的发展。

进一步完善企业债券投资主体结构,允许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买卖企业债券,拓宽企业债券的投资主体,为企业债券市场的大规模扩容奠定市场基础。商业银行投资企业债券符合自身发展的要求,从流动性来看,企业债券是银行贷款的良好替代品,在保证收益的同时又可以随时变现,这对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优化其资产结构以及推动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都有重要的意义。允许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投资企业债券,一方面符合债券市场大额交易的特性,与债券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内在需求相适应,有利于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企业债务融资对银行信贷过度依赖的状况,促进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提高其信贷风险的防范能力,进而降低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

标签:;  ;  ;  ;  ;  ;  ;  ;  

关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思考_债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