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创新与思考_票据市场论文

基于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创新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票据论文,我国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5-9679(2012)04-063-05

1 我国票据市场现状分析

1.1 票据市场融资规模

商业汇票作为一种结算金融工具,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正式进入我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起步探索阶段,经历了推广使用、制度建设到1999年起的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一级市场上,商业汇票承兑总量呈几何级增长。在二级市场上,贴现业务的增长远远高于承兑业务的增长速度。截至2011年年末,全国金融机构累计签发的商业汇票15.1万亿元,累计贴现25万亿元,分别是1999年年底的30倍和100倍。

自1999年开始,全国金融机构累计签发商业汇票、累计贴现额持续上升。累计承兑额的增长量慢于累计贴现额的增长。承兑余额与贴现承兑余额总体呈持续上升趋势,但贴现承兑余额在2007年与2010年有明显的下降,票据市场规模有所萎缩。再贴现发生额有逐年减少趋势,且规模远不及承兑与贴现业务,表明在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融宏观形式下,各金融机构在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会采取转贴现等形式融通资金,来满足增长的票据承兑与贴现的需求。可见票据市场规模成倍增长的同时,其在融通企业短期资金、降低融资成本,配置商业银行资金、增加盈利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见图1)。

图1 1999~2011年我国票据市场交易情况

资料来源:1999~2011年货币执行报告

1.2 票据市场经营模式

票据业务作为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自票据专营机构成立后,票据业务集约化。商业银行将自己的信用特许给企业,有如下三点原因:一是通过信用组合将部分“黄金客户”竞争或保留在自己的阵营内;二是通过信用组合可吸收到承兑保证金;三是通过签发信用组合的承兑汇票,可逃避上级信贷额度的约束,确保有贷款关系企业的资金需求。

我国金融机构承兑业务近年发展势头良好,增速稳定,呈稳步扩张状态(见图2)。2000年以后,我国票据业务在金融机构总体业务中占比不断攀升,金融机构对票据业务发展越来越重视。在2000~2011年间,贴现余额与贷款余额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由于2007年在央行要求控制信贷规模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通过转贴现业务将票据贴现出去,使其存贷比控制在75%。因此贴现余额减少,占比下降到5%,此后2008年在央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下,占比又有所提高,但增幅近几年有所减弱。表明2009年年底,信贷规模开始收紧,对比传统的贷款业务,金融机构对票据贴现意愿出现了明显了下降。与此同时,金融机构承兑业务一直保持着稳步发展的势头,随着存款余额不断提高,票据承兑量也有所提高,甚至增长速度高于存款增速。由2002年的4.1%提高到2003年的6%,随后一直平稳发展,自2009年后又有小幅度的上升。

图2 金融机构贴现余额与贷款余额、承兑余额与存款余额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2000~2011年货币执行报告

图3 票据融资额与股市筹资额的比较

资料来源:1999~2011年货币执行报告

2 票据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票据市场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融资规模在2009年剧增后,近两年有所放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纵观近十年来我国票据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融资情况,票据市场的地位日益提高,票据融资能力持续增强,并且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总融资额稳步上升,但近几年增速放缓。2011年全年票据累计贴现额为15548亿元,而企业由于股票累计筹资额为981.5亿元,不及票据融资额的十五分之一。2006-2007年间,股市融资额增长较快,对票据市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增长速度分别为197%与52%。2008年,受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波及全球的影响,股市融资额较上一年减少了近50%,但票据融资量却仍然保持增长。2009年,票据累计筹资额是股市筹资额的近35倍(见图3)。

与此同时,票据交易与股票的交易规模较2001年成倍扩大。2007年,股票市场交易额增长翻了二番,其交易规模远远超过票据市场的交易规模(见图4),但累计融资额却远在票据融资之下。可见投资者购买股票多是为了满足交易需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需求,票据市场较股票市场是更优的融资平台。但近三年,票据融资量增长幅度较慢,在2010年出现了负增长。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加强了对票据贴现业务的监管,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我国票据融资工具缺乏创新,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的多样化。

图4 票据交易额与股票交易额的比较

资料来源:2001~2011年货币执行报告。

2.2 票据市场作为重要货币市场的子市场,虽然近年来持续发展,但我国货币体系不完善使其发展遇到瓶颈

从货币市场体系结构来分析,一个发达的货币市场不仅应具备完善的货币体系,而且货币子市场间是均衡、协调发展的。美国货币市场各类子市场门类齐全,并与国库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联邦基金市场为主体,是美国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货币市场主要是由票据市场、银行间拆借与回购市场组成。票据市场交易规模总体占比较小,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见图5)。我国票据市场主要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并且真实交易是其交易的必要条件。而美国的票据市场工具还包括以融资为目标的商业票据,即融资型票据,这在我国是不允许发行的。我国信用体系不健全,商业承兑汇票由于违约率较高,受到市场参与者的排斥。银行承兑汇票安全性高,但考虑银行自身资产安全等因素,发行规模比较有限。而且我国票据市场局部性、区域化特征十分明显,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有机市场,抑制了票据市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图5 2001~2011年我国货币市场交易份额比较

资料来源:2001~2011年货币执行报告。

2.3 票据市场中商业汇票占GDP比重处于低位,还未达到理想规模,票据融资功能的潜力还有待发掘

在真实票据原则与自偿性的要求下,企业和银行是商业汇票的两大需求主体,其需求主要由企业持票(背书)需求、银行贴现持票需求和银行再贴现转贴现需求三部分构成。为此,票据市场不仅要为企业短期融资提供渠道,而且也是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中央银行利用再贴现工具调控基础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场所。在我国,票据市场虽然起步较早,但是发展较慢,在票据真实性的制约下,票据的融资功能并没有发挥出来,尤其是我国企业习惯于传统融资方式,对利用票据进行融资的意识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商业汇票承兑额占GDP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1999~2003年呈持续上升状态,2003~2008年比重变化不明显,基本维持在5%的变化范围,2008年以后又有显著的上升趋势,但近两年其占比几乎维持不变(见图6)。

图6 1999-2011年商业汇票规模及占GDP的比重变化

资料来源:1999年-2011年货币执行报告

3 创新我国票据市场的思考与建议

3.1 创新票据融资工具

我国商业票据业务发展从银行承兑、到银行贴现、再到商票保函承兑、贴现保证三个阶段缓慢演变。其主要具有三种基本功能:一是作为支付手段,二是作为信用结算工具,三是作为单纯的融资工具。作为支付手段,票据具有现金替代作用,在异地支付时比现金更安全、更便捷。作为结算方式,它可以延期支付,它相当于商家取得的一种短期贷款,且相比银行贷款,票据结算的手续更简单,融资成本更低。我国商业银行在前两种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比如民生银行的买方付息票据贴现业务、协议付息贴现业务与票据转换业务等;深圳发展银行的质押开票与商业票据保贴业务。但是我国票据子市场发展不平衡,本票、汇票支票,基本是银行承兑,商业承兑较少,没有商业本票。由于我国票据法规定,票据的签发需要建立在真实的商品交易的基础上,票据的融资功能并没有被开发。建议采用试点方式推行商业本票与融资票据的发行,向近年银行企业间信用较好的公司先推行,或向对票据业务具有较强监管能力的金融机构率先发行。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参考美国票据市场的结构,开展相应融资工具的创新(见表1)。

3.2 创新产品定价方法

有了创新的新产品,其产品定价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票据市场发展起步阶段,目标利率是灵活性不强的再贴现率。自2007年我国央行正式启动SHIBOR利率,工商银行率先将其作为票据定价的目标利率,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证实了可行性。一国基准利率对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十分重要,而中国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尚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以SHIBOR为参考利率。方先明、花旻(2009)④以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SHIBOR的运行以来的经验数据,检验了SHIBOR作为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可能性。认为SHIBOR初步成为货币市场利率变动的风向标,同时SHIBOR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初步具备作为金融产品定价的基础。张宗益、古晏⑩(2010)认为,我国票据市场已初步具备传导货币政策的条件。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票据市场已具备一定的规模,能够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提供较大的回旋空间。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可以推行差别利率,对不同行业的票据和不同信用度对企业执行不同档次利率,利用再贴现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和促进企业建立良好的商业信用形象。

3.3 创新银行经营模式

2000年11月,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中国首家具有真正意义的票据专营机构成立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也纷纷尝试局部或整体推进事业部制的改革。光大银行在其上海分行设立票据中心,总行资金部直接管理,并计划在北京、广州、成都等地成立票据中心。上海银行与深发展银行,票据中心设在资金部或资金交易中心,只办理转贴现和回购业务,加强对资金的调动与划拨。民生银行与北京商业银行设立独立的票据中心,资金部与信贷部分别对其起到利率指导与客户指导作用。

事业部是集权与分权相统一的结果,通过适当下放决策权限,激励、督导事业部经理(代理人)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企业总部(委托人)目标的偏离,减低代理成本,有效克服“X效率”(谢玲玲,2009)②。事业部制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司内部,通过独立核算,经营机制上追求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有利于防范票据业务风险。对于票据市场而言,票据专营机构在促进票据流通,加快资金流动和活跃票据市场交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我国金融环境的进一步的开放,市场化进一步的深化,银行传统的资源配置亟需调整。各总行应放权于事业部,使资源授权和风险授权与事业部职能相匹配,才能真正推进银行改变传统的总分行的经营模式。

3.4 创新监管制度

从理论上讲,商票市场是需求主导市场即买方市场其发展路径和速度取决于市场需求的培育和发展。而我国商票市场发展的实际,却是逆向延伸的需求次序,而且目前这种需求倒置的现状正是脆弱的企业信用、短缺的资金以及残缺不全的票据交易市场共同作用的必然产物。当前逆向需求商票市场发展已到瓶颈,捆绑银行信用的商业信用在短暂增长后出现了长时间的停滞。要进一步提高商票需求,实现“逆向”需求向“正向”需求的转变,就需要在商业信用评价机制上尽快实现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分离。将捆绑银行信用的新方案加以发展,建立商业信用市场准入制度。由商业银行在对申请签发商票企业进行授信基础上,向人民银行推荐经现场考察,再经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工商税务部门确认、审查合格后,商业银行与企业、人民银行分别签订商票业务协议书,人民银行授予企业商票再贴现受理资格。这一方案,除解决了市场进入、退出、监督和信息公开之外,还解决了两个最突出的问题:一是信用捆绑后的信用升级问题,二是商票签发企业还从信用管理部门得到了无形的信用认可和资助。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大票据违约情况的分析,建立商业票据风险管理体系,控制企业商票签发量,定期检查商票签发真实贸易背景、协议执行情况。建立信息查询平台,定期发布发行企业的票据签发、兑付、贴现及资产负债情况,使商业银行能够及时全面查询企业的信息。引入市场退出机制,对业务开展缓慢、使用效果不明显的参与者实行暂时退出,对违反规定滥开商票、不按时报送有关报表、提供虚假报表资料、故意压票拖延支付的参与者取消资格。

3.5 创新货币市场制度

我国对金融体系监管严格、金融业实施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使我国国内不同金融工具市场之间的分割,货币子市场的信息无法有效地流通。央行票据、金融债券市场、国债市场并不对个人投资者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主体也不包括证券交易所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脱节,银行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资金动作,但对于持有外币的国内投资者想直接进入国际金融市场投资是很困难的。我国应该适度开放金融政策,允许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货币交易市场,这也吻合我国经济与金融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发达的货币市场,在子市场之间是有交叉的。如美国的联邦基金市场和回购协议市场,当银行为弥补头寸和调节流动性不足,在同一网络上既可以买卖准备金也可以买卖回购协议。与此同时,各子市场间的价格也能相互影响,短期货币市场的价格可以有效指导长期资本市场价格。作为一个完整金融市场的两个子市场的协调发展,可以优化金融体系中的资源配置,影响整个社会资本运行的有效性。

4 结论

我国票据市场在央行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近些年的发展速度减慢。在目前我国的票据市场体系与票据市场工具情况下,我国的票据市场规模发展已遇到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从两个方面改进。一是制度的创新。票据市场规模已初步具备传导货币政策的条件,央行应该适度开放金融业,特别是加大利率的市场化程度,从而强化货币各子市场之间的联系。二是银行作为票据市场主要的参与主体与票据提供方,应致力于票据融资工具的创新,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新产品的合理的定价机制不仅是推进票据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健全我国货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重要条件。

标签:;  ;  ;  ;  ;  ;  ;  ;  ;  ;  ;  ;  ;  ;  ;  ;  ;  

基于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创新与思考_票据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