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产品市场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产品市场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以市场为取向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为及时了解市场建设的有关情况,我们开展了一次专项调查。此次调查覆盖全省20个县(市),调查对象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管理工作的农户家庭与乡镇领导。在调查对象的抽选上,我们坚持了以下几个原则。其中,抽选乡镇的原则是:①农产品生产规模较大;②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相对较好;③具有区域经济特色。抽选农户的原则是:①涵盖农、林、牧、渔各业;②分布的行政村相对分散;③包含各业的种植大户。调查对象共400户农民家庭,40位乡镇领导干部。
一、农产品流通渠道进一步拓宽,多元化市场体系框架初显端倪
改革开放以来,除国有粮食企业、供销社等计划经济时代一直延续下来的农产品购销渠道外,以市场为取向的农产品流通途径和方式逐步拓展,农村多元化市场体系框架初显端倪。目前,农民出售农产品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①收购企业。这些收购单位一方面受国家、地方以及某些企业委托,负责收购、保管、调运相关农产品,同时,有的自身还从事经营活动,与生产者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收购关系。这类收购企业主要包括基层粮管所、农村供销社、各加工企业及外贸出口企业等的收购点。③有形市场。这类市场具有固定的场所和相应的市场交易规则,一般常年开市,主要包括综合性批发市场、各类专业性批发市场、城乡集贸市场等。③无形市场。这类市场没有固定场所和相应的市场交易规则,却能将生产者手中的农产品及时收购并运送至有消费需求的城市和地区,农民无需通过收购企业以及有形市场就能实现产品销售。这类市场实质上是一种中介市场或过渡性市场,其物流媒介主要为城乡各类运销户、经纪人以及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等。④直销市场。即生产者无需经过其它媒介而直接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出售到各类超市、饭店、学校、厂矿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
从调查情况来看,除粮管所、供销社外,40个乡镇目前建有农产品交易市场146个,其中,批发市场44个,集贸市场102个,平均每个乡镇拥有农产品交易市场3.65个。有30个乡镇建立起了168个相关的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40个乡镇均存在农民经纪人队伍,数量达到5993户,平均每个乡镇149.8户,其中有26.8%的农民经纪人在当地工商管理部门领取了营业执照。
从农民出售的农产品去向来看,原先相对单一的市场流通格局已被打破,出售渠道开始多样化。粮食出售主要通过粮管所、经纪人、运销户及其它的渠道,其中,粮管所占市场份额为77.0%,经纪人及运销户占市场份额为13.7%,其它渠道市场份额占9.3%;油料出售渠道主要为粮管所、批发市场以及集贸市场,其中,粮管所份额为24.4%,批发市场为28.4%,集贸市场为30.5%,其它渠道市场份额为16.7%;棉花的出售渠道主要为供销社和批发市场,两者所占份额分别为50.9%和33.7%;生猪销售渠道为批发市场、专业协会、经纪人和运销户;家禽、鲜蛋的销售渠道主要为批发市场、经纪人、运销户;水产品销售主渠道为批发市场、经纪人、运销户以及直销市场。
表1 1999年调查户农产品出售去向情况(%)
二、市场主体发育迅速,多种成分共同发展格局业已形成
在参与农产品流通的各类市场主体中,除了传统的国合商业组织外,近年来相继出现了诸多形式的经济组织,形成了多种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首先是农民个体组织,其数量占据了市场主体的绝大部分。从形式上看,既有单个的家庭,也有以亲缘或地缘关系结成的联合体、专业协会等;从性质上看,有的为纯生产型,即农民参与市场流通,仅仅是为了销售自己生产的农产品,主要职业仍是农产品生产者;有的为纯商业型,即农民自己不生产农产品,而只是常年从事农产品中介和运销;有的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目前各地出现的农民经纪人和运销户基本上属于这一类型。其次是集体组织,主要为各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以及龙头企业。再次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包括集体经济组织间、集体与其它组织间、农民个体间相互组建的各类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的经营组织。
三、适应现代生产发展需求的市场交易方式和流通手段应运而生
除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外,目前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相继出现了诸如期货、拍卖、订单等新型交易方式,其中,订单农业倍受关注,已成为各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进程中竞相推崇的交易方式。与此同时,农产品流通手段进一步更新,不少地方开通了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一些鲜活农产品有的有了专用运输工具,流通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上网发布信息及网上交易已在省内一批国家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部分农民中间成为时尚。
尽管江苏省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上看,目前的市场体系建设尚处初级阶段,多元化市场体系框架也还只是一个雏形,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十分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民出售农产品依然感到很不方便。被调查的400个农户中,有64.6%认为目前自己出售农产品基本方便,而35.5%认为不方便或很不方便。分地区看,苏南地区29.2%的农民认为目前自己出售农产品不方便或很不方便,苏北地区则为36.7%,苏北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方便程度要低于苏南地区。各种农产品出售的方便程度大致相当,其中,粮食种植和生猪饲养大户受近年来市场变化影响,其出售产品的方便程度明显低于一般农户。
表2 调查户出售农产品方便程度(%)
注:粮食大户为种植面积在10亩以上;蔬菜大户为种植面积在5亩以上;生猪大户为年饲养量在50头以上;家禽大户为年饲养量在500只以上;水产品大户为年生产量在10吨以上。
在回答不方便的原因时,多数人认为主要是市场数量或容量有限,有三成多的农民回答是市场偏远,运输不太方便。
表3 调查户出售农产品不方便的原因(%)
合计
苏南
苏北
本地没有市场
23.426.921.6
本地有市场,但市场容量很小41.650.057.3
市场离自己家太远,运输问题难以解决35.138.533.3
外地市场不熟悉,市场行情不了解36.430.839.2
缺少经纪人或运销户39.042.337.3
其它
6.5 7.7 5.9
2.农民对出售农产品市场普遍不满意。被调查的农户中,约四成的农民对自己出售农产品市场表示不满意,其中,不太满意的为34.7%,很不满意的为5.2%;苏南、苏北农民对市场满意程度基本相仿。但从很不满意程度来看,苏南明显高于苏北地区(苏南为10.0%,苏北为3.3%)。分品种看,由于生产规模较小家庭农产品自给比重大,商品率低,其对市场的依赖性要大大低于规模大户,因而这部分农户对市场满意与否表现得并不十分强烈。对市场感到不满意的多数为生产大户,其中,粮食大户中有一半对市场表示不满;蔬菜大户中有61.4%对市场表示不满;水产品大户、家禽大户、生猪大户对市场的不满意程度分别为58.7%、33.9%和26.3%;粮食、蔬菜、水产品生产大户对市场的很不满意程度大大高于普通农户。
农民对市场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①存在严重压级压价现象(占22.0%);②功能不够健全,服务不尽如意(占18.8%);③市场各项收费较重(占11.5%);④市场离家太远,很不方便(占8.4%)。粮食种植大户对市场不满意主要集中在市场压级压价和服务上,其中,34.9%的种粮大户反映市场存在严重的压级压价现象;24.7%反映市场功能不够健全,服务不尽如意。蔬菜种植大户对市场不满意主要集中在市场服务上,人数比例达到28.3%。水产养殖大户对市场不满意主要集中在市场容量和服务上,其中,27.8%反映市场需求量小,产品不易卖出;27.1%反映市场功能不够健全,服务不尽如意。普通农户对市场不满意主要集中在压级压价方面。
表4 调查户对市场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3.农户收入普遍下降。在400个调查户中,18.8%的家庭反映自1999年以来来自农业的收入比以往增加了;37.3%的农户反映基本持平;44.0%的农户感到收入下降了。多数粮食种植大户的收入下降,而蔬菜、生猪、家禽及水产品生产大户收入下降幅度普遍低于一般农户。
表5 1999年以来调查户来自农业的收入与以往增减情况(%)
在回答收入下降的原因时,6.6%的家庭反映自己进行的结构调整未能成功,这部分农户主要集中在蔬菜种植大户上;21.0%的农户反映由于气候原因产量减少;5.0%的农户反映由于从事其它行业而缩减了农业生产规模;91.2%的农户回答是市场价格下降所致;21.6%的农户回答农产品销不出去,收入未能有效实现。农产品价格下降是绝大多数农民收入下降的根本因素。
表6 调查户农业收入下降的原因(%)
4.交易过程中所引发的矛盾和摩擦普遍增多。由于“卖难”交替发生,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农民受损严重,农民的不满情绪在增加,在出售农产品的过程中与有关方面产生的矛盾和摩擦也开始增多。①与国合商业组织的矛盾。由于特殊身份和历史地位,国合商业组织原本在广大民众间享有良好的信誉,但近年来由于经营等多方面的原因,国合商业组织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其为农服务的质量和热情也较以往明显下降,有的甚至打着国合商业组织的旗号,公然置国家政策于不顾而损害农民群众的利益。如近年来时常发生的粮管所拒收农民粮食,压级压价、故意刁难等,以及供销合作社经销伪劣种子、化肥、农药等现象,影响十分恶劣,极大地伤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感情,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农民围攻国合商业组织或集体上访现象。②与经纪人、运销户及其它收购企业的矛盾。经纪人、运销户以及各种形式的收购企业参与市场流通,及时将农民手中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减少农民为销售而奔波的苦楚,这本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但也有不少农民对这些组织或个人过于唯利是图的做法,颇有微词;广大生产者对目前农产品定级定价、收多收少等基本由收购方说了算的现象表示不满,他们认为自己在整个流通过程中处于被动、不平等的地位,其利益实现受制于人,没有保障。③与政府及干部的矛盾。与国合商业组织、经纪人、运销户以及各类收购企业的矛盾,最终均将归结为与政府及干部的矛盾。在农民看来,只要政府及干部真正参与到流通领域中来,多为农民的利益考虑,很多矛盾和困难完全可以避免或减缓。不少农民反映,政府和干部只知道叫你调整结构,种这种那,产品销售出去了就来收缴各种款项,而当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销路时他们却一筹莫展,不管不问。农民对当前农村干部不务实求真,工作作风粗暴,不解决实际困难的做法很不满意,部分地区干群关系十分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