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七转站队标准化建设探索与应用论文_刘美萍1,丁巨龙2,白萍3,张伊鲜4

1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2长庆油田培训中心;3长庆油田第十一采油厂;4长庆油田第十一采油厂 甘肃庆阳 745000

摘要:基层站队安全管控能力,是将HSE管理的各项要求融入基层班站安全环保管理过程中,消除基层HSE工作与日常生产作业活动相脱节现象,规范标准,统一方法,提高能力,彻底解决现场“低老坏”问题和习惯性违章,本文主要探索西七转站队标准化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并根据现场实际制定方案全面提升站队标准化建设,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基层管理水平。

关键词:基层班站;规范标准;站队;标准化;基层管理

1 西七转站队目前现状

1.1 管理制度、标准不能有效落地

1.1.1 西七转站现有员工7名,其中站长1名,岗位员工6名,日常由2位操作岗负责站控运行,站长负责落实“三检制”及全站整体运行。该站具有转油及注水两大功能,共计管理设备46台,各类设施198个;现有11项制度其中9项制度与厂部、作业区下发制度相同,存在重复建立、重点摘录等问题。

1.1.2 现有制度不全面,存在缺项,缺少关于HSE活动开展、“三检制”、设备“三定”管理等方面内容。现有HSE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两项制度单独建立,存在岗位和职责对应性不强、岗位职责描述不清、内容模糊等问题。

1.2 HSE资料建设不规范

现场调查发现班站HSE资料在建设、记录中存在不统一现象,如开展的储罐安全附件检查、隐蔽工程检查后,正常情况下没有相关记录体现。资料填写频次与规范不统一,部分资料与生产实际脱离,存在交叉、重复填写现象,岗位员工填写资料、记录任务繁重。

表现出对HSE资料建设填写的重视程度不高,部分班站资料建设标准、开展频次、填写内容等方面与厂部、作业区要求不符合,在资料建设、填写上随意性较大。

图3 现场检查资料建设

1.3 现场管理标准不严谨

检查标准中设备“完好”“正常”、资料“齐全”等名词较多,概念模糊,没有详细说明什么情况、什么状态为“完好”“正常”“齐全”。

岗位操作标准执行不严格。岗位存在风险和控制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不能满足要求、设备操作中依然存在习惯性违章现象、岗位HSE履职能力缺少评估和考核手段等问题,造成生产现场同类问题重复出现。

1.4 现场操作规程不完整

现场调查发现班站有38项岗位操作,部分设备操作只有说明书,未形成有效的操作规程。同时在班站,存在同一台设备出现不同版本的操作规程。无效操作规程较多,站库配备的操作规程有的为电子版,未形成正式文本,进行评审、签字审批;有些站点配备的操作规程有效性、适用性不足,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设计“四新”技术的的操作规程制定发布滞后,使用说明书代替操作规程等现象较为普遍。

2 站队标准化具体实施举措

2.1 学习建设标准、规范

作业区组织相关岗位及井区长、站长对公司及厂部下发的集团公司安全(2015)258号文件《关于印发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基层班组安全活动管理规定的通知》、《第二采油厂关于持续深化HSE标准化建设的通知》、《第二采油厂HSE标准化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通用规范》等通知和规范进行了培训和学习。

2.2 制定方案,明确任务目标

作业区成立基层站队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余领导任副组长,设备、电力、运行、HSE、工艺、数字化、企管、计量、培训、西七转井区等涉及岗位、人员为成员,编制了《西峰采油二区西七转站队标准化建设试点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按照HSE标准化建设四项工作要求,五项标准化、设备“三定”管理等对各岗位任务进行分工,明确了工作阶段任务和目标。

2.3 从HSE体现建设各个方面开展了规范工作

2.3.1 HSE制度管理方面

对井区部分HSE制度进行了整合:针对历年HSE管理制度堆积、可操作性差、同一制度不同版本重复出现的现状,对井区9项HSE管理制度执行《 西峰采油二区管理细则 》,不再重复建立。

规范并新增制度:规范《西七转井区HSE组织机构》、《西七转井区HSE岗位职责》2项制度合并为《西七转井区HSE组织机构》1项制度、新增制度6项。

西七转站不单独制订HSE制度,执行《 西峰采油二区管理细则 》和《西七转井区HSE管理制度》相关规定。

2.3.2 HSE活动开展方面

学习标准,确定HSE活动项目:对《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基层班组安全活动管理规定》进行再学习,依据通知要求结合井区、班站实际进行讨论,确定井区需开展的HSE活动项目为7项,班站需开展的HSE活动项目为6项。

规范场站活动记录填写:针对确定的HSE活动项目,结合井区、班站运行实际,规范活动开展内容、频次、记录填写等。

2.3.3 HSE资料规范方面

小组人员与井区干部、车组员工、站库员工交谈、询问、征求意见,对班站、井区资料规范如下:

依据厂部《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班组基础资料的通知》规范,班站建立HSE基础资料、台账、手册16项,没有新增资料。

结合井区生产实际,井区建立HSE基础资料、台账、手册13项。

将井区、班站资料分为两大类:管理类资料、活动类资料。按分类,对资料格式、保存形式、填写内容、填写频次及记录人等5方面进行规范。

2.3.4 操作规程方面

针对设备操作规程配置不全、现有的操作规程不完全是最新版本等实际情况,对照设备设施清单讨论,确定西七转井区应建立岗位操作规程83项,形成西七转井区操作规程清单。

依据评审通过的操作规程清单,设备岗、注水岗、工艺岗、应急岗、HSE岗收集整理新增操作规程45项,其中依据《采油工培训教材》、《注水系统操作细则》整理21项,依据使用说明、培训课件整理15项,依据现场实际操作编制9项。

2.3.5现场管理方面

2.3.5.1 制定管理标准:作业区抽调采油技师、企管、HSE、培训以及西七转井区干部、岗位员工、西二联安全员组成了现场检查标准编制小组。依据各类管理标准、规定和制度、第二安全环保监督站现场检查标准逐区域、逐台设备设施制定了相应的检查表,突出量化要求和可操作性。

2.3.5.2 现场检查验证:现场检查标准编制完成后,对照现场设备设施进行逐项验证并进行修改、完善,保证检查标准的全覆盖、无遗漏和可操作性。

2.3.5.3 会议评审:编制、修订后的现场检查标准经HSE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及相关岗位人员逐项的审查和评审,形成《西七转井区现场管理标准》。

2.3.5.4 识别风险:依据《西七转井区现场管理标准》,逐条进行了危害因素识别评价,先后三次组织进行审核,形成危害因素台账,共识别危害因素356条(其中高风险2项,较高风险44项),对识别出的高风险、较高风险制定了防控措施、编写了相关应急处置措施。

2.4 实行设备“三定” 管理,确保设备管理责任到人

将西七转站所有设备按照区域、数量、现状及设备维护费用分解至每台设备上,承包到岗位、部分设备责任到人头,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承包谁负责”的原则,放宽维护管理权限,以作业区主管岗位牵头,主管领导把关、通过落实层级考核机制,即“主管领导—设备主管岗位—井区干部—班站—员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落实设备使用和管理直线责任,实现设备“三定” 管理。

3 取得的效果

通过开展西七转站队标准化建设,基层班站基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取得了一些成效:

3.1 规范制度,风险管控更系统、更直接

通过推进站队标准化建设,从基层实际出发,结合风险防控真实需要,由下至上层层梳理HSE制度、流程,理清班站与井区(小队)的HSE管理界面,重点突出了HSE管理责权与实际能力相匹配,有效提高了属地风险防控的针对性。

3.2 整合减负,释放基层更多精力和活力

全员参与排查、梳理各类制度、活动、资料、规程,在整合规范过程中认真听取岗位员工意见,同时结合HSE管理要求,精简记录,开展清单化管理,切实将岗位员工从重复资料中解脱出来,将更多宝贵精力投入有效的HSE活动中,确保减负不减压、管理更精细,增强了员工参与站库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强化责任,提高了标准执行力

通过梳理岗位HSE职责,以安全环保责任书、承诺书、属地管理卡等为载体,强化岗位责任制建设,敦促下级对上级做出HSE承诺,指导上级对下级开展监督检查,使员工更有责任意识。通过危害因素辨识、三检制、三级晨会等有效途径,使岗位员工更加清楚岗位风险防控关键点,强化岗位标准作业程序、操作规程的执行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员工标准化操作技能,员工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整改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3.4 推行现场标准化,现场物态环境明显改善

严格按照标准对生产作业现场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统一安全标识,实行人员、设施、工具定置管理,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作业人员遵守安全制度规程,有效降低了作业风险和员工伤害几率。

3.5 推行设备“三定”,有效落实了设备的精细化管理

通过对每台设备实行“定机、定责、定岗”,挂牌承包,明确关键设备的运行参数,制定岗位运行管理的职责及维护保养标准,并结合HSE站队标准化建设,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将每台设备都落实到具体的岗位或责任人,确保了设备的本质化安全,有效落实了设备的精细化管理。

3.6 树立样板,推动基层本质安全提升

通过总结试点单位标准化建设经验,基层单位按照“实践一批、推广一批,选树一点、带动一面”的思路加快基础建设,逐步呈现出更加系统、更加自主、更有特色的工作格局,班站现场安全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班站HSE管理工作实现了从经验管理向制度管理的转变,由被动管理向自主创新管理的转变,真正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每项工作制度化、指标化、程序化,站库现场管理规范化程度提高,目前已在作业区各班站全面推广使用。

4 体会与认识

4.1 基层站队标准化建设工作不是什么新概念,是在原有站库基础管理和HSE班站达标建设两项工作有机结合的基础上,重新规整、查缺补漏、优化梳理,从而让我们现场管理工作清晰化,操作规范化,执行标准化;

4.2 基层站队标准化建设是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围绕“精细管理、提质增效”工作主题,统一基层站队建设,完善岗位责任制,夯实基础工作管理的有力抓手;

4.3 基层站队标准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作业区、井区、班站各层级的管理、技术、操作人员广泛参与,配合协作,通过参与,也是一次很好的干部员工的HSE知识系统培训;

4.4 基层站队标准化建设不是一个阶段性工作,标准建设完成后,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只有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的识别生产全过程的动态风险,才能达到风险全面受控和本质化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推进标准化建设打造样板型站队》.辽河油田:2015.

[2]《基层站队标准化建设工作》.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质量安全环保科:2018

论文作者:刘美萍1,丁巨龙2,白萍3,张伊鲜4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  ;  ;  ;  ;  ;  ;  ;  

西七转站队标准化建设探索与应用论文_刘美萍1,丁巨龙2,白萍3,张伊鲜4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