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物流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_上海物流论文

上海物流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_上海物流论文

上海物流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服务业论文,发展思路论文,现状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伴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劳动力、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利润来源。由于我国同时扮演着制造业大国和物流服务业小国的双重角色,导致我国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发展物流服务业是目前中国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目前,中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50%靠供货方提供,另有31%靠自己,第三方物流仅占19%;而成品销售物流方面,27%的执行主体是生产者,18%来自第三方物流,55%是部分自理和与外包相结合。而商贸企业物流执行主体27%为第三方,11%由供货方承担,62%由公司自理。但这个领域在美国,却是有57%的物流量是通过第三方物流业完成的。在社会化配送发展得最好的日本,第三方物流业占整个物流市场比例更是高达80%。中国物流服务业发展滞后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企业物流成本高,导致我国大部分企业盈利降低,企业未来效益更不容乐观。

一、上海物流服务业的现状与问题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龙头的上海,大力发展物流服务业也是上海的必然选择。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的物资集散基地。根据调查,上海完成的集装箱吞吐量中,50%留在本地,22%流向江苏,18%流向浙江,其余10%流向包括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和重庆的整个长江流域地区。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对上海的物流服务业产生了巨大需求空间。目前上海物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处在起步阶段。上海物流服务业增长速度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物流服务市场上,国内企业包括中远、中海、中外运等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国际上美国UPS、联邦快递、德国邮政等全球最大的10家物流企业中的7家,已经入驻上海;英国P&O、美国总统轮船、新加坡海皇等全球最大的20家轮船公司都已全部在上海“登陆”;上海陆上货物交易中心已建成并运行,上海物流服务业联系海外和服务全国的功能正开始显现。从实物运输角度来看,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2002年完成 861.2万TEU(标准箱),2003年达到 1128万TEU,2004年完成1455.4万 TEU。近几年,上海物流业务量一直保持 20%以上的较高增长速度。但上海目前物流服务业和国际上主要物流服务中心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例如,香港和新加坡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在2001年就分别达到了1800万和1552万标准箱。而加快发展上海的物流服务业就要必须重视其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上海的物流服务业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物流成本过高。物流费用包括了物流周期引起的货物资金积压费用,上海的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时间成本太高。在上海发展物流的相关因素中,关键效能指标包括总物流服务水平和总物流服务成本。总物流服务成本则包括直接成本(内陆仓储运输费用、口岸短途运输仓储费用、进出口代理佣金费用、口岸进出费用、进出口承运费、海外除运输外的物流费用)和间接成本(流动资本成本、产品价格变动成本)。物流成本是跨国公司是否选择上海作为进出口口岸的重要指标。目前,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使跨国公司的采购成本(制造成本)得到降低,但是采购同时产生的附加物流成本却在增加。比如说,货物库存时间在国外一般是14天,而国内通常达到40天到45天。而货物的库存时间又直接影响到货主的资金流转情况——国内每笔资金每年流转1到2次,国外是8到10次,差距很大。

2、物流服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由于受运力限制,目前上海的物流服务不能完全满足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以IT行业为例,全世界将近三分之二的IT生产企业已经或正在落户长三角地区,由于上海航空运力有限,许多企业不得不先把货物转到运力更大的香港,再飞往其它国家。在选择航空公司的时候,由于国外的航空公司到达准时、服务好、价格便宜,所以货代会更多地选择国外的航空公司。由于货运舱位问题没有解决,一些大型IT生产企业减缓了在长三角地区的投资步伐。包括一些主要的OEM企业,比如韩国LG等。显然,上海的物流服务已制约了跨国公司在上海的投资和贸易进出口。

3、物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在上海,物流服务所能提供的服务有限,综合满意度较差。跨国公司对上海的货代、长短途运输和散货运输等物流服务比较满意,但对仓储、货物动态查询较为不满。虽然有一些企业提供货物跟踪系统,但功能仍很不完善,实际使用中往往出现信息实时性不高、信息定位不精确、信息获取不方便和信息中断等问题。此外,海关通关时间过长也直接影响着上海物流服务的水平。以浦东新区海关为例,进口平均通关时间为58.3小时,出口为 37.1小时。而即使像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墨西哥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通关时间只要2到5小时。

4、物流人才匮乏。目前上海物流人才十分紧缺,真正懂得物流服务理论,又能进行物流整合策划的经营者寥寥无几,物流操作人员大部分文化低、观念滞后、技术管理水平差。因此,必须大力加快培养物流从业人员和职业经理人员。

二、大力发展上海物流服务业的对策

针对上海发展物流服务业所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的对策:

1、准确定位。上海物流服务业发展的定位应该是:(1)从上海的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条件出发,在本世纪初期将上海建成为亚太地区的国际一流物流中心城市,成为长三角地区和全国的主要物流枢纽;(2)依托上海的地理优势,实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物流在一天内达到的目标。建设上海到南京、上海到杭州和上海到长江流域中上游三条主要物流通道;(3)建好外高桥、浦东空港和西北综合物流三大物流园区。外高桥物流园区从构筑大物流发展体系出发,逐步建设成以第三方物流与自营物流、区内物流和区外物流、保税物流与非保税物流、海运物流与空运物流并存且比例合理的集聚基地;浦东空港物流园区已开发建设了占地22平方米的一期货运区、占地38.5万平方米的海关监管仓库区和占地8万平方米的快递中心,吸引了数十家货代公司和国际著名物流企业入驻;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已经初步确定以省际物流集散功能为主体,在强化陆上交易所的货运配载、交易功能的同时,发展公铁联运,努力建成上海陆路辐射长江三角洲和内陆省份的物流枢纽。

2、规范行业管理。目前物流服务行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主要是:对行业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如货主、货代、承运商、仓储等各方的责任及权利规定不明确,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来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对物流行业的具体操作程序缺乏法律上的规定,政府主管部门多头管理,容易造成效率低下;有些环节透明度不高;铁路运输的定价和车次等信息不透明;仓储费用透明性不高,强制收取或代为收取保险费;业内操作规范度不够,存在乱收费等现象,降低了相应公司的正常利润率。此外,行业立法也不够完善,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界定物流业务涉及的各个环节参与者的权责。

虽然国家近几年非常重视物流业的发展,但可以看出物流行业管理的复杂性。因为物流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其发展涉及国家宏观经济与对外贸易。涉及铁路、公路、水路和空运等多种运输方式,也涉及口岸监管、商务、土地、税务和信息等其他相关部门。所以,各部门之间应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各地方政府、各相关部委的物流发展规划应彼此衔接、整合和统筹规划。事实上,从2001年上海提出建设跨国采购中心起,从中央到地方都落实了一系列支持物流产业发展的措施。当然,上述种种行业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并非仅仅发生在上海一地,因为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不在全国范围内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上海自然无法独善其身。

3、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对道路、港口、场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形成合理的综合运输体系,为上海物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平台。目前,外高桥地区的现有道路容量饱和,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集装箱疏运要求。为此,应加强外高桥地区和浦东空港物流园区的道路和仓储设施的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服务需要。

4、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目前物流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国有企业垄断现象,物流市场还没有完全向内资,特别是民营资本开放。例如,目前的国内民营快递公司的经营要受到邮政部门的限制,国内机场的收费也不尽合理。随着我国物流市场逐渐开放,一个统一开放、多方竞争的市场环境正在形成之中。开放的物流市场有利于吸引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构建起大型物流企业为龙头的物流服务企业战略协作群体,与大型物流园区相配套,从而形成物流产业的规模效应。面对拥有雄厚财力和管理经验的外资竞争,中国民族物流服务业也该发愤图强。国家应该对相对弱小的民族物流企业发展给予贷款、业务开放等方面更多的扶持,否则外资在中国物流服务业领域取得垄断地位后,会使我国对外资物流业具有依赖性。

5、实现物流信息化。现代物流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因此应积极推广以托运、集装箱为主的装卸搬运和运输工具,以及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化管理和通讯设备在物流服务业的广泛使用。改造物流软件和硬件,发展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GPS、ITS等在现代物流业中的应用。建立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服务从定单处理到货物送到客户手中实现全过程信息管理。

6、培养物流服务业专业人才。由于上海物流人才奇缺,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院校应该通过正规化教育和培训,培育一批具有专业物流知识、操作技能的人才。在加强对物流人员培养的同时,鼓励通过引进等各种手段吸纳上海市场急需的海内外物流人才。对那些已经或即将执掌工商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教育和再培训以普及现代物流知识,灌输现代物流理念。

标签:;  ;  

上海物流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_上海物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