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质检系统标准化工作的思考论文_李想

对质检系统标准化工作的思考论文_李想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行署质监局

摘要: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地位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技术基础的标准化工作,就必然需要确立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战略方针。本文对质检机构标准化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阐述,就如何促进质检机构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出了一些粗浅建议。

关键词:质检机构;标准化;管理

引言

日前,为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要求增强标准制修订透明度,畅通各方信息反馈渠道,进一步加强地方标准化工作、提升地方标准化工重要标准。质检机构标准化工作需要再上新台阶,更好地服务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如何使标准化工作服从于改革和发展大局,满足质检机构现代化技术提升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方向和主题。

一、我国质检机构标准化工作现状

目前,我国现有依法设置和授权的质检机构达5500余家,检测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市,承担了国家监督抽查和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检验任务,为进一步实施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我国加人WTO,质检市场已经对外开放,受一些国外领先的质检机构如瑞士SGS、美国UL、英国ITS等影响,我国的质检机构也在向国际化、市场化的道路迈进,通过积极引进人才,注意吸引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做强检验业务,从而为参与制定和修订标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标准化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

据调查显示,超过40%的质检机构反映现有的标准不能完全满足质量检测的需要,大量的标准需要进一步修订。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够,宣传落实不到位

由于认识不到位,标准的宣传推行力度不够,标准的实施情况参差不齐,急需提高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和质量意识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和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尽快解决。

2、协调不够,管理不到位

质检机构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力度不够,标准化统一管理工作还不到位,;标准之间交叉矛盾时有发生,导致社会各界很难适应。

3、标准制定参与度不高,修订不及时

由于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响应程度很差,缺乏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强势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需要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此外,标准制修订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与国际化接轨的程度较低,等效或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数量较少。

4、人才缺乏,研究基础薄弱

目前,由于我国标准化队伍建设滞后,标准人才相对匮乏,质检机构标准化研究和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标准化专业技术机构力量薄弱。具体来说,一些标准中有关的检测方法不完善,判定规则不清楚,标准中技术指标与快速发展的产品性能不相适应等问题普遍存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牢固树立服务观念,促使标准化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社会需求、服务于科学发展。可以说,标准是一种规范,也是一种技术手段。因此,在制定标准的时候,一定要辩证地而不是绝对地去说一件事,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特别是要强调量的概念。此外,标准作为一种技术文件,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全社会公开,从而使标准化工作得到足够重视和大力推广,只有这样,质检机构才能更好地行使标准化职能。

2、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管理

质检机构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坚持遵循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组织实施标准,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管理,对于重大标准化违法案件,进行坚决查处,从而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力度,促进技术进步,进一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协同有序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制定行动计划。强化地方标准的动态管理,及时备案,强化标准实施和实施监督,依法做好地方标准复审,提高标准有效性,要提高标准实施有效性,以抓好强制性标准实建立健全标准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地方标准档案施为重点,建立标准实施推广工作制度;推动地方管理。政府在制定法规、政策、规划时,积极引用标准。改革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进一步放开有效使用标准;推动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运用行业准搞活企业标准,推动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入条件、生产许可、合格评定等手段,促进标准实施;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

3、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标准体系

质检机构要在国家标准制定和修订全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化工作,抓好标准化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职能。对内容制定上标准水平仍然不高、标准相对滞后的不合时宜的地方一定要改变,从而服务科学发展的需要。在标准的修订方面,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与国际接轨,加快标准制修订速度,从而不断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成效,站在提升企业、产业和产品竞争力的角度上,建立一个科学协调、符合我国实际的国家标准体系。

4、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

标准化工作涉及从技术到管理等众多领域,需要从经济技术科学管理的合理化与质量保证,有助于人和物的安全、环境保护及质量改善等诸多方面进行。这就决定了标准化工作者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或标准化方面有所专长,能够掌握国际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动态变化。此外,标准化人才的培养还要注重结构与层次,并使其在不同的领域协调发展。要加大对“复合型”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着重培养造就一批结构合理和的高层次人才梯队,更好地服务于质检机构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四、小结

质检机构标准化工作与科研开发一样,是一项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自身素质,着力于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先进设备更多的使用性能。因此,质检机构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入到标准化工作中来。此外,也要加大与各级政府的协调力度,争取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更好地发挥质检机构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以推动我国标准化工作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全明、任健:加强标准化工作,提高企业创新水平.《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9年第3期

[2]孟庆琨:质检技术机构:应用标准化“推销”自己.《监督与选择》.2009年第1期

[3]郑文新、张继慈、高维明:以标准化推动质检中心工作的探索.《农业质量标准》.2007年第B12期

[4]王春燕、郑顺利、潘炜:质检机构在标准化中扬鞭策马.《企业标准化》.2005年第8期

论文作者:李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7

标签:;  ;  ;  ;  ;  ;  ;  ;  

对质检系统标准化工作的思考论文_李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