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窥镜和鼻内窥镜应用于鼻出血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赵晓红

耳内窥镜和鼻内窥镜应用于鼻出血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赵晓红

赵晓红

宝清县人民医院 155600

摘要:目的 探讨在鼻出血患者中,应用耳内窥镜治疗和鼻内窥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鼻出血患者5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鼻内窥镜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耳内窥镜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0%,两组相比差异不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适感分级上,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鼻出血患者中,应用耳内窥镜治疗和鼻内窥镜的治疗效果类似,但应用耳内窥镜患者的不适感更小,能够缩短治疗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鼻出血;耳内窥镜;鼻内窥镜;临床疗效

鼻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准确找出出血点是进行治疗的基础。但是部分患者的出血点在鼻腔的后部,由于不容易找出所以增加了治疗困难。对于这种情况,临床多应用鼻内窥镜或耳内窥镜进行辅助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相关报道显示,治愈率可达90.0%以上[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鼻出血患者50例进行分析,应用耳内窥镜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在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鼻出血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在19~28岁,平均年龄(24.5±1.3)岁;病程1~7d,出血量260~580ml。在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在18~26岁,平均年龄(22.5±1.6)岁;病程0.5~8d,出血量300~600ml。在50例患者中,有18例并发高血压,有3例明显外伤。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诊断标准 ①所有患者在鼻内镜检查、CT或MRI检查、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后,诊断为鼻出血;②排除血液疾病患者,且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方法 患者取半坐位,首先配置20ml盐酸地卡因(浓度为1%)和2ml肾上腺素(浓度为1%),将其融合以肾上腺素地卡因棉片的形式对患者鼻腔进行麻醉收缩。次数为2次,3min/次左右。然后观察组使用耳内窥镜、对照组使用鼻内窥镜分别查找出血点,使用双极电凝进行止血。同时要记录治疗过程所用时间。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操作由同一名医师进行。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的不适感,采用不适感分级进行评价,0级代表没有任何不适感,10级代表剧烈不适;③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取最长、最短、平均三个时间作为对比标准。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两组相比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两组患者在不适感分级上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适感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在治疗时间上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鼻出血

3.1.1发病原因 ①局部原因:最常见的是挖鼻导致鼻衄[2]。鼻中隔易出血区的黏膜是比较薄的,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和软骨紧贴。一旦受到外部损伤,血管的缓冲作用和自行收缩能力差。气温干燥时,鼻腔黏膜也比较干燥,挖鼻会损伤鼻中隔黏膜,从而引起鼻衄;②全身原因:血液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肝脾疾病、营养障碍、维生素缺乏等原因,都会引起鼻衄[3]。

3.1.2预防措施 ①房间要安静清洁,保持空气清新,适当开窗进行通风换气,将室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空气干燥容易诱发鼻腔出血,所以将空气湿度控制在60%以上。②老年人日常活动时,动作要慢,避免用力擤鼻;③饮食以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同时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适当服用缓泻剂;④老年鼻衄患者一般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等,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⑤对于儿童鼻衄患者,家长应该及时纠正患儿挖鼻揉鼻、放置异物等不良习惯,从而避免黏膜损伤。

3.2鼻内窥镜治疗方案

3.2.1鼻内窥镜 作为一种耳鼻喉科设备,鼻内窥镜能够对鼻腔进行全面的、详细的检查。鼻内窥镜可以分为硬管镜和软管镜两种类型,其中硬管镜的角度在0°~90°,照明良好,本身比较细,直径在2.7~4.0mm。在鼻部疾病患者中使用鼻内窥镜,主要是通过狭窄的鼻腔和鼻道内的结构,最终对鼻腔、鼻咽部、鼻窦内部的结构进行检查。在目前的医疗检测中,鼻内窥镜是诊断鼻窦炎、鼻息肉的常用手段,在手术器械的配合下还能够对鼻窦炎、鼻息肉进行治疗,具有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优点[4]。

3.2.2优点 ①采用LED作为光源,光源照度能够达到300LUX以上,使图像的显示更加逼真,同时降低了成本、延长了使用寿命;②该内窥镜的视角比较大,分为四种不同的直径和角度,能够对鼻腔、鼻窦进行全方位的观察;③分辨率比较高,没有焦距限制,无论远景、近景都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来;④内窥镜具有放大的作用,可以和摄像系统连接在一起,从而使手术的方法、术腔的情况显示在监视器上,有利于手术指导和观察。

3.3耳内窥镜治疗方案 在治疗鼻出血的临床操作中,鼻内窥镜的一般是4mm,耳内窥镜则是2.7mm,因此耳内窥镜能够在更小的空间内进行出血点的查找[5],对于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患者而言优势更加明显。下鼻道出血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即使麻醉收缩少或者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耳内窥镜依然可以顺利进入穹窿部,从而获得比较开阔的视野。鼻内窥镜则必须在麻醉收缩的条件下才能进入,对于鼻甲骨性肥大患者而言容易损伤鼻腔黏膜,从而视野不清晰。因此,耳内窥镜的应用一方面在麻醉收缩环节上节省了时间,另一方面在鼻腔结构间隙的通过上也节省了时间,同时对患者的影响比较小。本次研究中,使用耳内窥镜治疗时间平均为38min左右,且患者的不适感较弱。

综上所述,在鼻出血患者中,应用耳内窥镜治疗和鼻内窥镜的治疗效果类似,但应用耳内窥镜患者的不适感更小,能够缩短治疗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恩琴,李红燕.鼻窦内窥镜联合耳内窥镜加射频治疗难治性鼻出血75例观察[J].吉林医学,2011,23(25):4855-4856.

[2]贺松坡.鼻内窥镜在鼻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1(17):54.

[3]李健,骆莹莹,刘卫卫,等.耳内窥镜与鼻内窥镜下治疗鼻出血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11,04(09):590-591.

[4]李雪申.鼻内窥镜在鼻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09(23):1908-1909.

[5]刘宏刚,张庆翔,李光飞.鼻出血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3,06(11):1119.

论文作者:赵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  ;  ;  ;  ;  ;  ;  ;  

耳内窥镜和鼻内窥镜应用于鼻出血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赵晓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