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资源型城市商业票据融资业务发展研究&以攀枝花为例_商业汇票论文

西部资源型城市商业票据融资业务发展研究&以攀枝花为例_商业汇票论文

西部资源型城市商业汇票融资业务发展研究——以攀枝花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攀枝花论文,汇票论文,为例论文,业务发展论文,融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西部资源型城市发展商业汇票融资业务的重要意义及特征

商业汇票融资业务的发展对缓解攀枝花市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供需不足,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矛盾的解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增加金融服务产品,改善经营困境,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社会资金周转,节约了社会资金营运成本。最主要的是对培育中小企业诚实守信发挥了重要作用。

5年间,攀枝花市商业汇票融资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突出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商业汇票融资业务发展迅猛

2005年末,攀枝花市商业汇票融资业务规模达489648万元,比2000年净增397249万元,增长4.3倍,而同期贷款存量仅增长58%。

(二)商业汇票融资业务呈现出不规则的波动发展态势

除2003年、2004年外,攀枝花市商业汇票的签发、贴现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贷款增速。攀枝花市商业汇票融资业务呈现出上下波动的发展态势,与经济发展和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三)再贴现融资从商业汇票融资业务的主导地位淡出

2000年攀枝花市再贴现余额为42383万元,占商业汇票融资业务的45.87%,2003年末再贴现融资市场份额已降为5.89%,而到2005年再贴现融资市场份额已降为零。

(四)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已占商业汇票融资的半壁江山

2005年末,攀枝花市各商业银行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60.02亿元,年末余额为24.95亿元,比2000年增长8.38倍。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已占商业汇票融资的50.96%,比2000年增加22.15个百分点。

(五)商业承兑汇票融资额上升但市场份额下降

2005年攀钢集团公司累计签发商业承兑汇票5.71亿元,占全市商业汇票融资业务的5.34%,比2000年融资额上升49069万元,占比下降3.35个百分点。受贴现和再贴现政策的限制以及人们对商业承兑汇票的认知感、认同感和信任度的影响,商业承兑汇票融资业务发展相对滞缓。

(六)中小金融机构商业汇票融资业务的发展快于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票据融资业务在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中独占鳌头

2000~2003年,攀枝花商业汇票融资市场业务主体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贴现融资份额在62%~41%之间变化,承兑融资份额在68%~60%之间波动。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攀枝花市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贴现、承兑融资规模已远超过国有商业银行,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末,4家国有商业银行商业汇票融资市场份额为39.19%,仅比2000年上升1.04个百分点;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商业汇票融资市场份额达55.5%,比2000年上升49.21个百分点。2005年末,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商业汇票融资市场份额为43.83%,比2000年上升38.69个百分点,当年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和累计贴现业务分别占全市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和贴现业务的38.84%和40.33%。攀枝花市农村信用社的商业汇票融资业务也从无到有,并实现了快速发展。2005年攀枝花市农村信用社商业汇票融资市场占有份额已达11.67%,比2000年上升10.67个百分点。

(七)商业汇票融资收入已经成为银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2005年攀枝花市金融系统贴现利息收入8136万元,承兑手续费收入278万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51.03%和131.55%。其中,交行攀枝花分行贴现融资业务比上年增长152%,攀枝花市商业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业务比上年增长928%。

(八)利用商业汇票融资的企业不断增多,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以大型企业为主体,贴现以中小企业为主体

2005年,攀枝花市金融机构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达60.02亿元,比2004年增加25亿元,增长71.39%,年末银行承兑汇票余额达24.95亿元,比年初增加12.35亿元,增长98.04%。2005年攀枝花市金融机构累计办理商业汇票贴现76.36亿元,年末各金融机构办理贴现余额达21.41亿元,比年初增加9.72亿元,增长83.16%。其中,70%的贴现是为中小企业办理的,比2004年增加22.58亿元,增长41.98%。

二、当前西部资源型城市商业汇票融资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汇票融资业务发展极不平衡

攀枝花市商业汇票融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层次商业汇票融资发展不平衡;(2)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和商业承兑汇票融资发展不平衡;(3)金融机构间商业汇票融资业务发展不平衡。

(二)商业汇票融资的社会功用在金融和企业体现不一,不利于商业汇票融资整体功用的发挥

1.从央行的基层行来看,再贴现业务不断萎缩,商业汇票的货币政策传导功能作用明显下降。2000年攀枝花再贴现余额为42383万元,而到2004年下半年以后未再发生再贴现业务,2005年末再贴现余额已为零。

2.从商业银行来看,商业汇票融资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主打业务,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快速发展,票据融资功能体现最为充分,但隐含潜在的竞争风险。2005年末,攀枝花市银行承兑汇票签发余额为247322万元,比2000年增长8.29倍;贴现余额159198.1万元,比2000年增长10.9倍,商业汇票的短期融资功能作用不断上升。

3.从农村信用社来看,商业汇票融资业务飞速发展,但商业汇票的功能作用在农业县区未得到充分发挥。2005年末,攀枝花市农村信用贴现余额为54922.9万元,比2000年增长58.74倍;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205万元,比2004年增长94.27%。商业汇票的融资、盈利功能在农业县区的农村金融机构还未得到充分体现。

4.从攀钢集团财务公司来看,商业汇票的融资功能发挥较为充分,但业务发展呈现萎缩状态。攀钢财务公司的商业汇票融资业务从2003年开始呈现不断下降趋势。2005年累计办理贴现115355万元,累计办理转贴现11亿元,年末贴现余额为零,比2000年净下降1066万元。

5.从攀钢集团公司来看,商业承兑汇票融资业务稳慎发展,票据的融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目前攀枝花市有4000余个法人企业,但只有攀钢集团公司一家签发商业承兑汇票。

三、西部资源型城市商业汇票融资业务的发展对经济金融的影响分析

(一)商业汇票融资不仅有助于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改善资产负债结构,而且是提高资产流动性、安全性和实现效益增长的重要工具

金融机构在办理商业汇票融资业务时大多将保证金存款、承兑和贴现捆绑在一起考核,加之商业汇票本身在资金流转上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使得商业汇票融资业务成为近年来各金融机构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加强资产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成为利润增长的亮点。

(二)商业汇票融资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降低财务费用的重要途径

商业汇票融资具有的贴现率低,利率市场化程度高,手续简便等特点越来越被中小企业所认识。对企业来讲,利用商业汇票融资不仅方便,而且实惠。据不完全统计,攀钢集团公司签发商业承兑汇票融资,不仅可解决短期资金的不足,掌握融资的主动权,而且一年可节省财务费用1000万元以上。

(三)商业汇票融资业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随着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票据业务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地方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状况,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三角债的发生和中小企业的大量倒闭,为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社会稳定创造了条件。

四、商业汇票融资业务发展中的障碍因素分析

(一)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的商业汇票融资,不利于票据市场的均衡发展

目前攀枝花市只有攀钢集团公司一家在签发商业承兑汇票,加之只有少数几家中小金融机构为商业承兑汇票办理贴现,从而导致商业承兑汇票的使用面仍十分狭窄,影响也较为有限。

(二)商业汇票融资的风险防范亟待加强

一是部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放宽承兑、贴现条件,放松对票据真实贸易背景的审查力度,承兑时只看重保证金或信用等级,容易造成金融机构垫款的风险。二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结算渠道的限制,中小金融机构对商业汇票的真伪鉴别比较困难,加之当前对商业汇票的真伪性查询时间太长,缺乏统一规范的快速查询查复平台,操作人员难以及时核实票据的真实性。三是由于部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规范,内控机制不健全,形成商业汇票融资的空转,虚胀了商业汇票融资量,信贷资金被套、被骗的风险加大,承兑风险和可能垫资的风险明显加大。

(三)商业汇票融资存在不规范竞争

2005年4季度,攀枝花市各金融机构3个月以内的贴现平均利率为4.06%,3~6个月的平均利率为4.03%,分别比年初下降0.37、0.38个百分点。面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抢票,贴现率的持续下跌导致金融机构利润空间不断减少,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不利于中央银行再贴现工具作用的发挥,不利于货币政策的传导,不利于金融宏观调控,进而可能会影响商业汇票融资业务的稳定发展。

(四)金融企业的考核机制及监管部门对风险资产的考核对商业汇票融资业务的发展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一是银监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将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权重计算方式从汇票金额的50%计为风险资产改为汇票金额扣除保证金、质押金额的敞口部分作为风险资产计算。这一改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商业银行开办商业汇票融资业务的积极性,但同时也为商业银行任意提高保证金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申请银行承兑汇票的积极性,增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对商业汇票融资业务的发展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二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逐级报批考核体制,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尤其是对边远山区而言极为不利。

(五)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在微观层面逐渐减弱

攀枝花市再贴现业务自2003年以来急剧减少,2004年下半年以来没有办理过一笔再贴现业务。再贴现业务萎缩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原因是宏观调控的需要。2004年攀枝花市的贴现利率一度较再贴现利率低0.2个百分点。再贴现率的不断走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和盈利能力,但对基层人民银行而言,利用再贴现工具传导货币政策引导货币流向的功能作用却明显下降。

(六)商业汇票融资时交易真实性审查困难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十条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但现实生活中,企业申请商业汇票融资时,金融机构对商品交易真实性的审查十分困难,在银企信息共享平台未建立前,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对合同复印件的审查存在许多操作上的难点。

(七)商业承兑汇票的流通性不足

为推动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2000年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明文规定辖区内的15家特大型企业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可以办理贴现和再贴现,于是攀钢集团公司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才得发展至今,而攀枝花煤业集团、钢城企业总公司等特大型企业至今仍未签发商业承兑汇票,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商业信用的利用程度还不高,针对商业承兑汇票开展的融资品种比较单一。

(八)特大型企业大量签发商业承兑汇票变相占用其他企业资金

2005年,攀钢集团公司累计签发商业承兑汇票占其货币资金的22.77%,其中,对攀枝花煤业集团累计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占煤业集团货币资金的51.56%,而当年煤业集团仅办理贴现29000万元,近一半的应收票据长达半年之久不能有效的参加企业资金周转,不但延缓了社会资金周转,而且增大了企业的融资金额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全社会融资难的矛盾。

五、政策建议

(一)创新商业汇票融资新品种

根据当前社会信用环境现状和票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在进一步规范发展商业汇票的基础上,应逐步推出商业本票、银行本票、企业债券等票据融资新品种。现阶段,商业承兑汇票的突破性推广使用是票据融资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人民银行应从政策上大力推动更多的企业签发商业承兑汇票,增加票据融资量,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难。

(二)进一步加强对商业汇票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建立方便快速的票据鉴别体系。应尽快建立中国结算信息数据库,大力发展网络查询认证系统,有效杜绝假票和克隆票据。二是加快企业咨询评级体系建设,建立银行评级体系与第三方社会评级体系的结合,进一步规范完善商业汇票承兑保证金的管理。三是加强对上市公司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的管理,设立企业票据业务专项报告制度,统一监测上市公司在各金融机构办理票据承兑、贴现等的融资情况。

(三)建立完整的商业汇票融资监测体系,充分发挥再贴现作用

应充分发挥再贴现利率的导向作用,建议再贴现率应兼顾货币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以及央行再贷款利率和准备金利率水平,合理确定并适时调整。同时要更加明确和严格执行贴现率的浮动上下限,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票据流通秩序,为宏观金融调控服务。

(四)完善相关金融法规制度建设

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内,应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票据市场各个环节上的操作,为票据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央行应明确规定贴现可浮动的上下限,并根据商业汇票融资市场的发展状况作适时调整,充分发挥再贴现率对经济金融的调控作用,以促进票据市场的正常健康发展,促进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促进金融生态的良性发展。

(五)限制大型企业商业承兑汇票的签发量

从全社会资金的平衡协调发展来看,应建立商业承兑汇票的利益均衡机制,我们认为应在制度设计上明确规定大型企业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不应超过日常货币资金周转量的10%,对某一企业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不应超过应付该企业货款的30%为宜。

标签:;  ;  ;  ;  ;  ;  ;  ;  ;  ;  ;  ;  

西部资源型城市商业票据融资业务发展研究&以攀枝花为例_商业汇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