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和干扰研究论文_谭吕诺1.2

谭吕诺1.2

1.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1 湖南长沙 410007;2.湖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2 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溶血标本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液标本进行溶血处理,并对溶血前、后的生化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与溶血前相比,溶血后的AST、TP、TB、BUN、Gs、K、Na、Cl、Ca、P、Mg、Fe、CK、LDH、HBDH均出现明显的变化(P<0.05),溶血前、后的ALT、ALP、ALB均未出现明显改变(P>0.05)。结论:血液标本溶血后,会对部分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对溶血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应综合各项数据和临床资料,最大限度的提高溶血标本检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生化检验;溶血;影响

生化检验是一项较为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生化检验的结果往往会受到血液标本状态的影响[1]。但在临床上,关于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程度尚存在争议[2]。本次研究特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50份健康血液标本进行溶血处理,并对比溶血前、后的生化检验结果,以探讨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研究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这50名健康体检者各项检查指标均无异常,且均为成年人,排除老年人、婴幼儿以及非健康患者。50名健康体检者中,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分布于24~43岁之间,平均为(34.54±7.13)岁。

1.2研究方法

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受检者的外周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液标本进行常规生化检验。检测完成后,对血液标本进行搅拌,使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反应,并对溶血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对溶血标本进行常规生化检验,并将溶血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与溶血前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1.3观察指标

检验指标主要有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酯酶(ALP)、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尿素氮(BUN)、血糖(Gs)、钾(K)、钠(Na)、氯(Cl)、钙(Ca)、磷(P)、镁(Mg)、铁(Fe)、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

1.4统计学方法

将各项检验数据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 ),进行t检验。以P<0.05表示溶血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溶血前相比,溶血后的AST、TP、TB、BUN、Gs、K、Na、Cl、Ca、P、Mg、Fe、CK、LDH、HBDH均出现明显的变化,溶血前、后的ALT、ALP、ALB均未出现明显改变(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血液标本发生溶血是临床检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3],通常情况下,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4]:①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采集对象的血管较细或不清晰,使用真空采血针进行静脉穿刺无法采集到血液,需要使用注射器采集血液,并将血液注入至促凝采血试管中;在将血液注入促凝试管的过程中,血液容易产生气泡,试管内的压力增大,容易发生溶血反应。②血液标本固定不妥,在送检的过程中发生振荡;检验人员对血液标本的保管不妥当,血液标本受到强烈的振荡或血凝块被剥离,引起溶血反应。③采集血液时,使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液容易发生溶血。

通常情况下,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反应会使生化检验中的部分指标出现假性增高或降低[5]。溶血对生化检验各个项目的影响机制不尽相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①对细胞内外浓度差的干扰: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离子、有机物等,其含量较高,当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后,细胞内的物质会因为细胞内外浓度差而外溢,导致检测结果中的指标出现异常增高;而细胞内含量较低的物质,如钠离子,当溶血发生时,由于细胞内液对血清进行了稀释,导致其检测结果出现异常降低。②对细胞内液和外液反应的干扰:当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后,细胞内液中的成分与外液成分发生改变,其原本的反应出现异常。③对光谱吸收的干扰: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后,有色物质会对光谱的吸光和散光产生干扰,使吸光度和散光度的误差增大。④对两点比色法造成干扰:当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后,血红素中的铁离子氧化,形成高铁血红素,导致铁离子和胆红素检测结果异常。⑤对磷测定的干扰: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后,红细胞内的磷酸酯出现水解,血液中的磷浓度增高。

近年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得到普及,血液标本是否溶血也随之成为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本次研究为了研究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特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对这50份血液标本进行常规生化检验,并对血液标本进行溶血处理,对比溶血前、后各项生化检验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与溶血前相比,溶血后的AST、TP、TB、BUN、Gs、K、Na、Cl、Ca、P、Mg、Fe、CK、LDH、HBDH均出现明显的变化,溶血前、后的ALT、ALP、ALB均未出现明显改变(P>0.05)。这说明,溶血标本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临床检验中,应对血液标本的溶血反应进行严格的控制。

综上所述,血液标本溶血后,会对部分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对溶血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应综合各项数据和临床资料,最大限度的提高溶血标本检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韦小荣.110例溶血标本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8):1177-1178.

[2]黄四爽,熊娟.溶血标本对部分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09(12):1496-1497.

[3]李灿泉,陈小勇,王力等.探讨溶血标本对部分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溶血标本的处理方法[J].医学信息,2013,26(6):128.

[4]郑永涛.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1):47-48.

[5]康小会.97例溶血标本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26):615-615.

[6]郭晓红.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8):145-146.

论文作者:谭吕诺1.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  ;  ;  ;  ;  ;  ;  ;  

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和干扰研究论文_谭吕诺1.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