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中3p24 EAβMD位点等位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食管癌中3p24 EAβMD位点等位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李涛[1]2003年在《食管癌中3p24 EAβMD位点等位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文中认为目的:研究3p24 EA β MD位点等位基因与食管癌的关系,为寻找该位点附近可能存在的抑癌基因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RFLP法检测45例食管癌患者3p24 EA β MD位点等位基因杂合缺失情况,并对该片段进行克隆及序列测定。结果:在22例食管癌信息个体中共检出9例杂合缺失,并通过序列分析可知为点突变。结论:3p24 EA β MD位点较高的杂合缺失率显示该位点附近可能存在潜在的抑癌基因。

杨森[2]2016年在《miR-183和miR-218参与调控食管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中国食管癌的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为主。阐释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开发和改进食管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技术,是降低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本研究在miRNA芯片高通量筛选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遴选食管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候选miRNA,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利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验证并建立食管癌miRNA差异表达谱。在差异表达的miRNAs中选取反复验证的miR-183和miR-218进行后续的功能研究,探索miR-183和miR-218在食管癌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通过识别和验证其下游靶基因,初步探讨miR-183和miR-218影响食管癌细胞生长、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同时针对miR-218在食管癌中的异常表达,进行初步的机制研究,为阐明食管癌的发病机理、发现候选生物标志提供线索。研究方法1.在针对食管癌相关环境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招募138例未接受放化疗的原发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收集其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送检3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应用Agilent miRNA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在扩大样本人群中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miRNA进行验证,构建食管癌miRNA差异表达谱。根据候选miRNA的表达水平,连锁分析miRNA的异常表达与食管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根据环境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探讨候选miRNA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吸烟、饮酒、饮水之间的相关性。2.利用1niR-183 mimic 和 inhibitor分别转染食管癌细胞EC9706构建miR-183过表达及表达缺失的细胞模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miR-183的表达情况,确定转染效率。在此基础上分析miR-183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包括EdU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Annexin-V 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以及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利用靶基因预测软件和nRNA表达谱芯片共同预测miR-183靶基因,通过累积分布函数方法分析生物信息学预测得到的靶基因与非靶基因在芯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miR-183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对候选靶基因PDCD4的调控作用,并分析miR-183和PDCD4 mRNA在人群样本中表达水平的关联性。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PDCD43'UTR重组载体,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83与PDCD4的靶向调控关系。进一步分别构建包含3’UTR和3’UTR缺失的表达载体pcDNA3.1-PDCD4,通过基因回复实验(DCD4 restore)分析miR-183通过影响PDCD4的生物学活性对食管癌细胞凋亡产生的调控作用,在功能层面验证miR-183和PDCD4的靶向调控关系。3.利用甲基化在线预测软件分析miR-218编码基因启动子区潜在的CpG位点。根据预测目的区域的DNA序列,分别采用亚硫酸盐测序(BSP)和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检测两株食管癌细胞EC9706和EC109中miR-218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利用去甲基化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分别处理食管癌细胞株EC9706和EC109,分析去甲基化处理后miR-218表达水平的恢复情况;进一步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用n-MS P分析miR-218表达水平与其甲基化状态之间的关系。荧光定量RT-PCR检测miR-218与宿主基因SLIT2、SLIT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miR-218与宿主基因的共调控关系。利用miR-218 mimic转染食管癌细胞EC109构建miR-218过表达细胞模型,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效率确定过表达模型构建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miR-218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218靶基因,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218对靶基因ROBO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调控,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ROBO1 3'UTR重组载体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靶基因鉴定。进一步分别构建包含3'UTR和3’UTR缺失的表达载体pcDNA3.1-ROBO1,通过基因回复实验(ROBO1 restore)分析miR-218通过影响ROBO1的生物学活性从而对细胞增殖能力的调控作用,在功能层面验证miR-218和ROBO1的靶向调控关系。4.招募食管癌患者和1:1匹配的健康对照血浆样本79对。应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分别检测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183和miR-218在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iR-183和miR-218在血浆中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发病风险间的关系,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估血浆niR-183 和 miR-218在食管癌中的诊断价值。主要研究结果1.食管癌组织nicroRNA差异表达谱的筛选利用Agilent miRNA表达谱芯片筛选出15个食管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上调的miRNA7个,下调的miRNA8个。利用荧光定量RT-PCR在扩大的人群组织样本中验证后,确认7个食管癌相关差异表达miRNA与芯片结果一致(miR-139-5p, miR-218, miR-338-3p, miR-21-3p, miR-574-5p, miR-183, miR-601),证实了芯片数据的可靠性。其中,miR-183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miR-218在食管癌组织中低表达。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中niR-139-5p和miR-338-3 p的低表达,以及miR-21-3p、miR-574-5p、miR-183 和 miR-601的高表达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增加显着相关,进一步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iR-139-5p、miR-338-3p、 miR-574-5p和miR-601的异常表达增加了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其中结合环境危险因素分析发现miR-21-3p的表达水平与饮酒量相关。2.miR-183调控食管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2.1 miR-183在食管癌细胞EC9706中功能研究分别应用]niR-183 mimic 和 inhibitor转染食管癌细胞EC9706 48h后,与对照组相比,mimic转染组miR-183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01),inhibitor转染组miR-183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01),明确转染成功后进行后续的细胞生物学功能实验。细胞凋亡结果显示,miR-183 mimic转染组早期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1±1.20 vs.7.43+1.01,p<0.001),晚期凋亡率亦显着低于对照组(5.83±0.29 vs.8.77±1.59,p<0.01)。而miR-183 inhibitor转染组早期凋亡率高于对照组(12.39±1.89 vs.6.56±1.87,p<0.001),晚期凋亡率也高于对照组(9.53士1.58 vs.7.36±2.42,p<0.05)。EdU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显示miR-183 mimic转染组中处于增殖期的细胞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转染miR-183 mimic细胞与对照组相比G1期比例显着下降(54.87±1.135vs.56.89±0.82,p<0.05)。2.2 miR-183在食管癌细胞EC9706中靶基因的识别与验证应用mRNA表达谱芯片在miR-183过表达EC9706细胞和对照组细胞中筛选候选靶基因。mRNA表达谱芯片共筛选出表达上调基因100个,下调基因83个,其中下调倍数前五位基因是:HLA-DRB5、ITGB1、MICB、PSEN2、PDCD4。对下调基因进行GO聚类和KEGG pathway分析。结果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调控信号通路上,并与多个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相关。基于芯片筛选结果,分别针对miRNA靶基因预测数据库TargetScan预测出的靶基因与非靶基因在芯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累积分布函数分析,结果发现TargetScan预测到的靶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靶基因(p<0.001)。结合miRNA靶基因预测数据库TargetScan和 miRDB,进一步分析并确认PDCD4为候选靶基因。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发现miR-183主要抑制了PDCD4的蛋白质翻译过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共转染miR-183 mimic和野生型PDCD4 3'UTR时,细胞荧光素酶活性被显着抑制,约为NC和突变型载体共转染组的47%(p<0.01),从而证实miR-183与PDCD4 3'UTR有直接靶向结合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miR-183与PDCD4 mRNA的表达水平在食管癌组织中呈负相关关系(r=-0,189,p<0.05)。PDCD4 restore结果发现,分别转染包含3'UTR或3’UTR缺失的PDCD4表达载体时,细胞的凋亡率无显着性差异,而共转染包含3'UTR PDCD4载体和miR-183mimic时,细胞凋亡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3. miR-218调控食管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3.1 miR-218 CpG岛甲基化状态检测应用CpG island searcher (http://www.uscnorris.com/cpgislands2/cpg.aspx)分析miR-218编码基因(miR-218-K miR-218-2)启动子区CpG岛覆盖情况,结果发现编码基因miR-218-1转录起始位点TSS上游-760到一212处,编码基因]miR-218-2TSS的-407到+117处均为CpG岛富集区域。针对此区域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BSP和n-MSP检测食管癌细胞株EC109和EC9706 CpG岛甲基化水平,发现miR-218-1和niR-218-2区域均呈现高甲基化水平。采用5-Aza-CdR去甲基化处理两株食管癌细胞EC109、EC9706和一株人正常食管上皮Het-1A,结果发现处理后细胞miR-218的表达水平升高,而Het-1A中miR-218表达无明显改变。利用n-MSP检测食管组织中miR-218-1和miR-218-2的甲基化水平,发现miR-218-1在癌组织中甲基化率(34/42)显着高于癌旁组织(14/42)p<0.05),但miR-218-2甲基化率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无显着差异。分别将组织样本按照miR-218-1 和 miR-218-2的甲基化水平将其分为甲基化组和非甲基化组,与miR-218的表达水平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miR-218-1甲基化组中miR-218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非甲基化组;而对于miR-218-2而言,其甲基化与否和miR-218的表达水平无显着相关性。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组织样本中miR-218、SLIT2、SLIT3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LIT2在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为癌旁组织的38.5%(p<0.01),但SLIT3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宿主基因SLIT2和SLIT3与miR-218的表达均显着相关(p<0.001),提示miR-218与宿主基因可能共转录。3.2 miR-218在食管癌细胞EC109中功能研究miR-218 mimic转染食管癌细胞EC109 48h后,与对照组相比,miR-218的相对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01)。EdU结果显示miR-218 mimic转染组中细胞增殖能力(53.45±1.20)%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73.61+3.21)%(p<0.001)。细胞周期结果显示miR-218mimic转染组的Gl期细胞比例增加(p<0.01),G2期减少(p<0.01),S期无明显变化。但]miR-218 mimic对细胞凋亡的改变并不明显。3.3 miR-218在食管癌细胞EC109中靶基因的识别与验证挑选靶基因预测数据库TargetScan、miRDB 和 Pictar 3个数据库均预测到的ROBO1为候选靶基因。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发现在mRNA和蛋白水平miR-218均能调控ROBO1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miR-218与野生型ROBO1 3'UTR共转染组荧光素酶活性与其他各组相比显着降低,是阴性对照与突变型ROBO1 3'UTR共转染组的55.7% (p<0.001)。相关性分析揭示了人群样本中miR-218与ROBO1 mRNA的表达负性相关(r=-0.258,p< 0.05)。ROBO1 restore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包含3'UTR的ROBO1表达载体和1miR-218 mimic共转染时,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4.miR-183和miR-218在食管癌筛检中的诊断价值研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比较,食管癌患者血浆中miR-183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而miR-218的表达显着降低(p< 0.001).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浆中miR-218的低表达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增加有关(OR=0.787,0=0.685-0.903)p<0.001)。ROC曲线评估血浆miR-218诊断食管癌的AUC为0.651(p=0.001)。初步研究结论1.本研究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共筛选分析得到7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3个miRNA表达上调,4个miRNA表达下调。miR-183在食管癌组织中显着高表达,miR-218在食管癌组织中显着低表达。2.增加食管癌细胞EC9706中miR-183的表达水平可诱导EC9706的增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缩短G1期比例。miR-183通过作用于其靶基因PDCD4的3’UTR区域参与调控食管癌细胞的凋亡过程。3.miR-218在食管癌中的低表达与miR-218的编码基因miR-218-1启动子区CpG岛异常高甲基化有关。增加食管癌细胞EC109中miR-218的表达可有效抑制EC109的细胞增殖能力,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miR-218通过作用于其靶基因ROBO1 3'UTR区域参与调控食管癌细胞的增殖。4.血浆中miR-218和miR-183的表达水平与组织中的趋势一致,其中miR-218在食管癌患者血浆中表达显着低于健康对照者,而miR-183在食管癌患者中表达显着高于健康者对照。根据血浆miR-218的表达水平,可以有效的区分食管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是食管癌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可对现有食管癌早期诊断方法进行有效补充。

陈健, 王炳宇, 斯坎德尔, 唐和年, 沈望珍[3]2000年在《食管癌中3p24和11p15.5染色体位点潜在抑癌基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 3p2 4染色体位点的杂和缺失和 11p15 .5位点的点突变同食管癌之间的相关性 ,寻找这两个位点中潜在的抑癌基因 ,并希望通过此研究能为最后确定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方法 :用 PCR- RFL P法检测3p2 4染色体的叁个位点 (EAβ MD、EAβ H、EAβ R)上等位基因的杂合缺失情况 ,PCR- SSCP法检测 11p15 .5位点的点突变。 结果 :经 RFL P法显示 :在 3p2 4的 EAβ MD位点 ,杂合缺失率为 75 % ,EAβ H位点的杂合缺失率为5 0 % ,EAβ R位点的杂合缺失率为 6 .2 5 % ;SSCP法未发现 11p15 .5位点存在点突变。 结论 :EAβ MD和 EAβ H位点的杂合缺失率较高 ,此两位点可能存在抑癌基因 ,其突变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杨壹羚[4]2005年在《重复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建立及其在食管癌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染色体畸变包括数目和结构改变,是肿瘤发生的重要事件。由于技术原因,迄今报道食管癌染色体畸变的资料很少。本研究旨在建立重复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Repetitive multicolour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RM-FISH)及原发性食管癌染色体直接制备方法,并以食管癌细胞系RM-FISH分析为出发点,对食管癌染色体畸变进行初步探讨。同时,为食管癌及其它实体肿瘤的染色体研究提供新的技术平台。 方法:采用六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重复杂交策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重复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该技术将24条特异性的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涂染探针,分别用Cy3、Cy5、FITC叁种荧光素直接标记,组合制备四组六色的探针池,对同一染色体片先后进行四次杂交,探针及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信号通过装备了相应滤镜及CCD相机的荧光显微镜捕获,图像的摄取及转化为数字格式存储的过程应用Metamorph Imaging System软件;运用RM-FISH技术对叁个食管癌细胞系KYSE410-4、KYSE410-1、EC9706进行全染色体组畸变分析,根据ISCN1995标准鉴定核型及一致性的改变;同时以15例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新鲜组织为材料,建立原发性食管癌染色体直接制备的方法。 结果:1) 在常规FISH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重复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方法。2) 对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 410-4、KYSE 410-1及EC9706进行了RM-FISH分析,结合反相DAPI显带完成了核型的鉴定,发现了众多染色体畸变。这些异常包括缺失、易位、插入和标记染色体等,平均每个细胞系有26.7处改变.发生改变最多的染色体是1号、5号和11号;在叁个细胞系中均检测到3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和长臂增益及Y染色体的丢失;在KYSE 410-4和-1中发现了3号染色体长臂的等臂现象;在所有检测到的48个易位中,5号和9号染色体发生频率(10/48)最高,另外还检测出1号、3号和5号着丝粒的染色体易位。3) 建立了原发性食管癌染色体直接制备的方法,成功率达26%,并完成了一例组织染色体的FISH核型鉴定,结果是46,XY。 结论:1) 本研究建立的重复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简便、易行,能够用于全染色体组型分析,尤其是染色体隐匿性重排及复杂核型的鉴定。2) 以食管癌细胞系的核型分析为出发点,所发现的5号和9号染色体易位、3号染色体长臂的等臂染色体形成、整臂染色体易位及Y染色体丢失,对于进一步了解食管癌并揭示其发生、发展规律提供了信息。3) RM-FISH技术与原发性食管癌染色体直接制备方法的联合,为食管癌和其它实体肿瘤的染色体畸变及其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吴孔明[5]1999年在《食管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基因的缺失和表达异常》文中指出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我国食管癌发病率更高,占全世界患者的50%以上。研究表明,多种肿瘤抑制基因突变、丢失及表达异常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在一定程度反映食管癌的恶性进展行为,但食管粘膜癌变的确切机理不清楚。因此,明确已知肿瘤相关基因在食管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进一步分离、克隆新的食管癌相关基因,对于食管癌的基础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均具有重大意义。 1.微卫星DNA异常与基因表达 采用PCR银染技术,在36例高发区食管癌组织中检测与抑癌基因p53、p16、Rb、DCC、APC、FHIT、PTEN,修复基因hMLH_1、hMSH_2及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基因Mal、SPRR3相关的25个微卫星多态标记杂合丢失(LOH)及不稳定性(MSI),同时进行p53、p16、Rb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食管癌组织微卫星DNA异常较普遍,69%的病例有6个位点以上有改变。D1S484(1q21)、D3S1255(3p24-25)、D9S162(9p21)、D9S171(9p21)、IFNa(9p21)、D13S170(13q14)和D17S261(17p13)位点较高频率LOH(>25%)。D1S484(1q21)、D2S112(2q14)、D3S1317(3p26)位点较高频率MSI(>20%)。临床分期越晚,微卫星异常的频率越高:低分化癌组织高于中、高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者,微卫星异常的频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2) D17S261LOH者,p53表达增加;D13S170LOH者,Rb蛋白表达减少,两者均与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 3) 9p21位点高频率LOH,多同时伴有p16蛋白表达丧失,两者均与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 4) C13-771与修复基因hMLH1连锁,当该位点异常(LOH+MSI)时,微卫星不稳定性的频率增加。 5) 与PTEN连锁的2个位点D10S541、D10S2491异常的频率较低,提

左静[6]2018年在《microRNA-153-3p对食管癌细胞增殖侵袭和化疗敏感性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食管癌是河北省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但由于其本病起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低,多数患者诊断时即已是晚期而丧失了手术治疗机会,化疗是晚期食管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食管癌治疗缺乏靶向性药物,患者存在明显的化疗耐药现象,治疗效果不理想。microRNAs近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备受关注,在不同肿瘤中可以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功能。microRNA-153-3p是新近发现的与肿瘤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在肝癌和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中低表达,通过靶向Snail抑制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另外,文献报道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microRNA-153-3p通过靶向Nrf-2保护缺血所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Nrf-2可以通过上调抗氧化蛋白HO-1或SOD-2而保护细胞抗氧化损伤。但是,microRNA-153-3p在食管癌中是否发挥抑癌基因作用?是否通过Nrf-2/SOD-2或Snail发挥作用影响食管癌细胞增殖侵袭和化疗敏感性还不清楚。本研究主要探讨microRNA-153-3p是否通过相应的靶蛋白Snail或者Nrf-2/SOD-2影响食管癌细胞迁移、增殖和化疗敏感性,旨在为提高食管癌治疗疗效提供可行的靶标分子。第一部分microRNA-153-3p调控Nrf-2/SOD-2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目的:文献报道microRNA-153-3p通过靶向Nrf-2介导神经细胞增殖和损伤。本研究拟探讨microRNA-153-3p是否通过靶蛋白Nrf-2调控抗氧化损伤蛋白SOD-2而影响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顺铂化疗敏感性。方法:1)细胞水平上,探讨转染microRNA-153-3p模拟物或Nrf-2si RNA对食管癌细胞Eca109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SOD-2和Nrf-2表达的影响。采用报告基因检测microR-153-3p与Nrf-2 mRNA的3’-UTR区的结合情况。2)探讨转染microRNA-153-3p模拟物或Nrf-2 siRNA对Eca109细胞顺铂(DDP)化疗敏感性的影响。3)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60例食管鳞癌石蜡标本,在整体和细胞水平上探讨食管癌中Nrf-2对SOD-2的调控作用。结果:1.microRNA-153-3p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体外转染microRNA-153-3p模拟物上调食管鳞癌细胞Eca109中microRNA-153-3p表达(P<0.05)。microRNA-153-3p过表达食管癌细胞其存活率和克隆形成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P<0.05),并下调增殖相关蛋白CyclinD1和Survivin的表达。2.microRNA-153-3p对食管鳞癌细胞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转染microRNA-153-3p模拟物后,microRNA-153-3p过表达细胞DDP的IC_(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DP明显抑制microRNA-153-3p过表达食管癌细胞增殖、增加细胞凋亡率和cleave-caspase3的表达(P<0.05),上调microRNA-153-3p表达增加Eca109对于DDP的化疗敏感性。3.microRNA-153-3p通过抑制靶蛋白Nrf-2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增殖25对新鲜食管鳞癌标本中micro RNA-153-3p低表达与Nrf-2 mRNA高表达具有相关关系。过表达microRNA-153-3p明显抑制肿瘤细胞Nrf-2表达,报告基因检测显示microRNA-153-3p结合Nrf-2 3’UTR区。采用si RNA敲低Eca109细胞Nrf-2表达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克隆形成以及CyclinD1和Survivin的表达(P<0.05)。4.Nrf-2对食管鳞癌细胞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采用siRNA敲低Eca109细胞Nrf-2表达后,不同剂量DDP明显促进细胞死亡,DDP的IC_(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CM显示DDP促进Nrf-2 siRNA细胞凋亡作用(P<0.05),提示抑制Nrf-2增加食管癌细胞对DDP化疗敏感性。5.食管癌组织中Nrf-2、CyclinD1、Survivin和SOD-2表达的研究60例病理科存档食管鳞癌标本检测发现Nrf-2与CyclinD1、Survivin和SOD-2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Nrf-2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是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6.microRNA-153-3p和Nrf-2对SOD-2表达的影响在25对新鲜食管鳞癌标本中microRNA-153-3p与SOD-2 mRNA表达没有相关性。上调microRNA-153-3p或抑制Nrf-2表达对Eca109细胞SOD-2没有影响。小结:食管癌组织中microRNA-153-3p低表达与Nrf-2高表达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microRNA-153-3p可以直接结合于Nrf-2 mRNA的3’-UTR区,通过抑制Nrf-2增加食管癌细胞对DDP的化疗敏感性。第二部分TNF-α上调SOD-2介导食管鳞癌细胞增殖的研究目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上调microRNA-153-3p或抑制Nrf-2表达对Eca109细胞SOD-2表达没有影响,本研究我们拟继续探讨食管癌中SOD-2高表达在肿瘤细胞增殖和顺铂化疗中的作用以及肿瘤微环境中TNF-α对SOD-2的调控作用。方法:1)收集食管鳞癌临床标本60例,检测TNF-α、SOD-2、CyclinD1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2)体外培养Eca109细胞,分析TNF-α通过NF-κB途径对SOD-2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3)观察SOD-2在DDP诱导食管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结果:1.食管鳞癌中SOD-2、TNF-α、Cyclin D1和Survivin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60例人食管鳞癌标本SOD-2表达高于癌旁对照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SOD-2是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其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显着降低。SOD-2与TNF-α、Cyclin D1和Survivin高表达密切相关。2.炎症细胞因子TNF-α诱导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细胞水平,给予TNF-α促进Eca109细胞存活及克隆形成(P<0.05),并上调SOD-2、Cyclin D1和Survivin表达(P<0.05)。3.SOD-2介导TNF-α对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的影响采用siRNA抑制Eca109细胞SOD-2表达后,TNF-α促进细胞增殖、克隆形成、上调CyclinD 1和Survivin作用明显受到抑制(P<0.05)。提示TNF-α通过上调SOD-2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4.TNF-α通过NF-κB信号通路介导SOD-2的表达和细胞增殖采用siRNA抑制Eca109细胞NF-κB表达,TNF-α促进细胞增殖、克隆形成、上调SOD-2作用受到抑制(P<0.05)。提示TNF-α通过NF-κB通路上调SOD-2而介导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5.食管鳞癌中SOD-2表达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采用siRNA抑制Eca109细胞SOD-2表达后,不同剂量DDP明显促进SOD-2低表达细胞死亡,DDP的IC_(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CM结果显示DDP促进SOD-2低表达细胞凋亡(P<0.05)。小结:食管鳞癌组织中SOD-2高表达与TNF-α密切相关,与肿瘤患者不良生存密切相关;体外研究发现SOD-2高表达增加食管鳞癌细胞顺铂化疗耐药性;TNF-α通过NF-κB通路上调SOD-2表达,促进食管癌细胞增殖。第叁部分microRNA-153-3p靶向调控Snail表达参与食管癌细胞侵袭转移的研究目的:在前面研究基础上,探讨microRNA-153-3p是否调控Snail介导食管癌细胞侵袭转移。方法:1)采用Meta分析115对食管癌组织及其癌旁标本microRNA-153-3p和Snail表达相关性;采用RT-PCR方法检测25对新鲜食管鳞癌标本microRNA-153-3p和Snail表达;2)培养食管癌细胞OE-21,采用报告基因检测microR-153-3p与Snail mRNA的3’-UTR区的结合情况;3)观察过表达microR-153-3p对OE-21细胞Snail和迁移的影响;4)采用小动物成像系统观察过表达microR-153-3p食管癌细胞裸鼠肺部肿瘤形成情况。结果:1.食管癌中micro RNA-153-3p与Snail相关性的研究Meta分析115对食管癌组织及其癌旁标本显示microRNA-153-3p低表达与Snail高表达具有负相关性;收集25对新鲜食管鳞癌标本证实microRNA-153-3p低表达,Snail mRNA高表达,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2.microRNA-153-3p抑制靶蛋白Snail表达相比较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食管癌细胞OE-21中microRNA-153-3p低表达,Snail高表达;而上调OE-21细胞microRNA-153-3p抑制Snail蛋白表达(P<0.05)。报告基因检测表明microRNA-153-3p可以直接结合于Snail mRNA的3’-UTR区。3.microRNA-153-3p在食管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OE-21细胞转染microRNA-153-3p模拟物后,细胞迁移数目减少,Snail、Vimentin、MMP-9表达降低,E-cadherin表达升高(p<0.05),microRNA-153-3p通过下调Snail而抑制食管癌细胞迁移。4.microRNA-153-3p抑制食管癌细胞肺转移采用小动物成像系统观察食管癌细胞肺部转移癌形成情况,注射microRNA-153-3p模拟物食管癌细胞肺部转移癌明显低于对照组。小结:食管鳞癌标本中microRNA-153-3p低表达与Snail mRNA高表达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microRNA-153-3p结合Snail mRNA 3’-UTR,下调Snail而抑制食管癌细胞迁移,减少裸鼠食管癌细胞肺部转移癌形成。结论:1.食管癌组织中microRNA-153-3p表达与Nrf-2表达显着负相关。microRNA-153-3p直接结合于Nrf-2 mRNA的3’-UTR区,抑制Nrf-2表达,并增加食管癌细胞对DDP的化疗敏感性。2.食管鳞癌组织中SOD-2高表达与TNF-α密切相关,与肿瘤患者不良生存密切相关;SOD-2高表达增加食管鳞癌细胞顺铂化疗耐药性;TNF-α通过NF-κB通路上调SOD-2表达,促进食管癌细胞增殖。3.食管鳞癌标本中microRNA-153-3p低表达与Snail mRNA高表达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microRNA-153-3p结合Snail mRNA 3’-UTR下调Snail而抑制食管癌细胞迁移,减少裸鼠食管癌细胞肺部转移癌形成。

张建清[7]2017年在《预测新疆不同民族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放化疗疗效的血清microRNA初步筛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血清microRNA的检测及比较;放化疗敏感组及抗拒组血清microRNA的比对,探讨不同民族血清差异表达microRNA的表达特征;评价血清microRNA预测放化疗近期疗效的价值。方法:1、收集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共30例,进行同步放化疗,同时采集患者放化疗前、后的外周血及正常体检者外周血作为对照组,疗效评价及随访。2、用Agilent microRNA人类基因芯片进行microRNA检测;DIANA-mirPath.v3进行生物学功能的预测及RT-qPCR定量及验证。结果:1、近期疗效随访结果:CR+PR为治疗敏感组,共14例;SD+PD为治疗抵抗组,共16例。2、放化疗前后血清microRNA差异表达特征:(1)放化疗前有98个microRNA差异表达显着,放化疗后有81个microRNA差异表达显着;放化疗后较放化疗前有1个microRNA差异表达显着,为miR-623;(2)放化疗前后所有筛选出的microRNA差异表达倍数达3倍以上的有4个:miR-150-5p、miR-486-5p、miR-16-5p、miR-3185;(3)通过KEGG通路分析显示,miR-623可能参与NF-kappa B信号通路调节。3、不同民族血清microRNA的差异表达特征:(1)汉族放化疗前共有160个microRNA差异表达显着,放化疗后共有124个microRNA差异表达显着,放化疗后对比放化疗前共有6个microRNA差异表达显着;(2)维吾尔族放化疗前有92个microRNA表达显着异常,放化疗后共有103个microRNA表达显着异常,放化疗后对比放化疗前共有2个microRNA表达显着异常;(3)哈萨克族放化疗前有115个microRNA差异表达显着,放化疗后有129个microRNA差异表达显着,放化疗后组对比放化疗前组共有4个microRNA差异表达显着;(4)叁个民族血清microRNA的差异表达比较结果:哈萨克族与汉族共有6个microRNA差异表达显着;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共有10个microRNA差异表达显着;维吾尔族与汉族共有17个microRNA差异表达显着;叁个民族中两两比较差异表达显着的是miR-4454,miR-144-3p,miR-4459。3、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放化疗敏感组与抗拒组比较,有11个microRNA差异表达显着,其中miR-623、miR-5703及miR-483-5p经RT-qPCR验证后差异显着更明显。ROC曲线预测miR-623与食管鳞癌放化疗近期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9、72.2%、82.0%;miR-5703分别为0.928、91.7%、90.0%;miR-483-5p分别为0.838、69.4%、90.0%。结论:1、食管鳞癌患者的血清中可以检测到与食管癌诊断及放化疗敏感性相关的microRNA;2、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叁民族食管癌之间血清microRNA存在差异表达;3、miR-623、miR-5703、miR-483-5p对于食管鳞癌放化疗具有疗效预测价值。

秦艳茹[8]2003年在《河南食管/贲门癌高发区居民食管/贲门癌全基因组杂交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食管癌是人类最常见的六大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显着的地域性分布差异,高低发区发病率相差高达500倍,且预后极差,中晚期患者5年存活率仅为10%。每年全世界新增加的30万患者中有50%发生在中国。河南省林州市及其毗邻的辉县、安阳等地区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其中男女性年发病率分别高达161/10万,103/10万。贲门癌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河南林州及安阳等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与食管癌地域分布相一致,近二十年来胃远侧肿瘤发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食管和胃交界部腺癌的发生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食管癌和贲门癌仍然是该地区居民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多项研究提示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发生和演变涉及多种染色体异常的积累,这些染色体异常区可能含有与食管癌和贲门癌相关基因。但是,有关河南食管/贲门癌高发区居民食管/贲门癌组织全部基因组变化特征的研究报道甚少。 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是一种将原位荧光杂交技术与数字图像分析相结合,用于检测肿瘤组织DNA异常(缺失、扩增、复制)的细胞遗传学技术。利用CGH技术还可获得相应的癌基因扩增或抑癌基因丢失的信息。本研究利用CGH技术,检测食管癌和贲门癌基因组DNA拷贝数的增加(gain)和丢失(loss)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寻找和定位与食管和贲门癌变相关的基因,加深对食管癌和贲门癌癌变机制的了解。 Ⅱ.1.1材料和方法 Ⅱ.1.1.1食管癌和贲门癌组织 37例食管癌病人(男18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9岁,年龄范围47~69岁)和30例贲门癌病人(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56±9岁,年龄范围40~74岁)的新鲜标本均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州姚村医院2001年9月至2002年3月间手术病人。术中切除的食管癌标本迅速放入液氮中,之后储存于-80℃冰箱中备用。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进行过放疗和化疗。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其中高分化8例,中分化21例,低分化8例。贲门癌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贲门腺癌,其中高分化6例,中分化和低分 比较基因组杂交:食管癌和责门癌DNA拷贝数的特征化各12例。111二.2 DNA抽提 对癌组织进行冰冻切片,95%的酒精固定,在解剖显微镜下刮片,分离出癌细胞,经此方法,通常可获得切片中80%的癌细胞,应用蛋白酶K/SDS消化刮取的癌细胞,酚/氯仿/异丙醇抽提DNA。正常参照组DNA来自人正常组织胎盘。IJ.l.1.3正常人外周血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抽取健康男性静脉血sml,每lml加入10mlRPMI二 培养基u0oFBS人PHA 120 nlN8 u g)进行外周血培养*%CO。培养箱孵育 72小时),培养终止前 30分钟加入秋水仙素 50 u N.5 n g卜用 0.075M KCI低渗液处理 20分钟,使细胞分裂停留在中期,甲醇-冰醋酸(3:1)固定,制成细胞悬液,滴片,自然干燥,37OC孵育3-7天备用。11.1.1.4 CGH分析 共分析37例原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和30例贲门腺癌患者癌组织染色体基因组的变化。CGH的主要工作原理:SpectrumGreen*UTP标记食管癌和贲门癌DNA,SPedfUInRdA叮P标记正常基因组 DNA,二者以 1*比例混合后制备成探针,同时与正常人外周血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肿瘤DNA呈绿色,正常组织DNA呈红色;通过检测两种颜色的荧光强度,根据两种颜色的比率情况来显染色体的结构状况,如发现两种颜色比率改变,则说明该区域存在DNA序列的缺失或扩增。CGH的主要步骤是:应用切曰平移法分别用spectrum-GrenJ叮P和SPectrumMdUT P(Wsls,Dow。rs cove)标记 In g肿瘤组织 DNA和 In g正常参照组 DNA。用标记好的肿瘤基因组 DNA探针和正常参照组探针200fig和10 P g人COt4 溶于10ill杂交缓冲液中(体积分数为 50O/甲胺,ZXSSC,pH7刀)75”C变性 5分钟。制备好的中期分裂像玻片,100 P g/mlRNse处理 37oC .J’时,70%甲酚胺变性液 75T,变性 5分钟,ZXSSC各5分钟。杂交混合液滴于片上,湿盒内37”C孵育3天。杂交后玻片用0.4。SSC10.3%N’I,40洗液75”C洗片二分钟,然后用ZXSSC/0.l%N-P40室温下洗片2分钟,洗片后用 Ind…的 DAPI 40 p!进行染色。11.l.1.5 CGH图像分析 25郑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届 应用装有 Sensys相机的 Zeiss Axioplan 2显微镜对杂交的中期染色体进行数字化图象处理。应用 Quips Cm程序(Wsis,Downers Grove,IL)进订图象分析,每一例至少选择5个中期相细胞产生的荧光比率进行综合分析。DNA序列拷贝数增加和丢失的分析阈值分别为肿瘤/正常参照比率>1.25拷贝数的增加或<0了5拷贝数的丢失,高拷贝数的扩增为肿瘤/正常参照比率>二.so。11.1.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S.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利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显着性水

郝佳洁, 王春丽, 顾文跃, 程潇钰, 张钰[9]2014年在《利用染色体区段混合BAC探针鉴定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畸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染色体畸变是恶性肿瘤细胞的重要遗传学特征,文章旨在应用BAC DNA克隆鉴定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臂和染色体区段的畸变。针对染色体各区段选取5~10个1 Mb BAC DNA,分别混合制备成特定染色体区段的BAC DNA混合克隆,然后将染色体臂上覆盖所有区段的上述混合克隆进一步混合制备成特定染色体臂BAC DNA混合克隆。利用简并寡核苷酸引物聚合酶链反应(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 primed PCR,DOP-PCR)标记染色体臂探针,利用切口平移法(Nick translation)标记染色体区段探针,并对食管癌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期染色体FISH结果显示,上述方法标记的探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进一步利用染色体臂混合探针,确定了多个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重排所涉及的特定染色体臂;利用染色体区段混合探针,鉴定出KYSE140的t(1q;7q)衍生染色体中1q上的断点范围位于1q32-q41。文章成功建立了1 Mb BAC DNA混合克隆探针标记技术,并鉴定出多个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臂和染色体区段畸变,不仅为利用M-FISH技术鉴定肿瘤细胞中的染色体畸变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方法,而且还可能进一步将该法推广应用于恶性血液病的核型分析以及产前诊断。

崔雯萱[10]2017年在《LncRNA CARLo-5对食管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CARLo-5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目的:研究癌症相关区域长链非编码RNA CARLo-5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1应用Realtime-PCR法检测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食管癌细胞中Lnc RNA CARLo-5的表达。2应用MTS法、Transwell迁移、Matrigel侵袭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敲低/过表达CARLo-5基因对食管癌细胞增殖活性、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3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RLo-5对KYSE30和KYSE180细胞周期和早期凋亡的影响。4应用MTS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ARLo-5在KYSE30和KYSE180细胞中对5氟尿嘧啶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1 Realtime-PCR实验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食管癌组织中CARLo-5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相比,多种食管癌细胞中CARLo-5表达水平上调(P<0.05)。2 MTS检测结果显示,敲低CARLo-5基因可抑制KYSE30和KYSE180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而过表达CARLo-5基因对KYSE30和KYSE180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P<0.05)。Transwell和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敲低CARLo-5基因能抑制食管癌KYSE30和KYSE18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过表达CARLo-5基因能够促进KYSE30和KYSE18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3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敲低CARLo-5基因后KYSE30和KYSE180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增高(P<0.05);G1期细胞比例均显着增加(P<0.05),S期细胞比例均显着降低(P<0.05)。4 MTS分析结果显示,敲低CARLo-5基因可降低KYSE30和KYSE180细胞对5氟尿嘧啶的药物敏感性(P<0.05);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CARLo-5基因可降低5氟尿嘧啶处理后的KYSE30和KYSE180细胞凋亡率(P<0.05)。第二部分CARLo-5对食管癌细胞作用机制研究目的:研究CARLo-5与蛋白和micro RNA相互作用的机制从而探讨CARLo-5发挥的促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1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敲低CARLo-5基因表达对食管癌KYSE30和KYSE180细胞周期、侵袭迁移、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2应用RNA pulldown实验、质谱检测、RIP实验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ARLo-5能否与PTBP1结合。3应用MTS法、Transwell迁移法检测敲低PTBP1基因,过表达CARLo-5基因同时敲低PTBP1基因对食管癌细胞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的影响。4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食管癌细胞经放线菌酮处理后,或经Mg132联合放线菌酮处理后,过表达CARLo-5基因对PTBP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5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敲低PTBP1基因对KYSE30和KYSE180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和代谢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6应用Realtime-PCR法检测食管癌细胞中敲低和过表达CARLo-5基因后不同micro RNA的表达变化,并筛选出差异显着的mi R-218-5p进行后续研究。7应用MTS法、Transwell迁移、Matrigel侵袭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敲低/过表达mi R-218-5p对食管癌细胞增殖活性、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8应用MTS法、Transwell迁移法检测过表达CARLo-5基因同时敲低mi R-218-5p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9应用Realtime-PCR法检测食管癌细胞中敲低和过表达mi R-218-5p后靶基因的表达变化,并筛选出差异显着的靶基因进行后续研究。10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敲低和过表达mi R-218-5p后对KYSE30和KYSE180细胞ROBO1、BMI1、RELN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敲低CARLo-5可诱导KYSE30和KYSE180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B1、cyclin D1、CDK2、CDK4表达水平降低,P21表达水平增高(P<0.05);侵袭迁移相关蛋白MMP9和MMP2表达水平降低(P<0.05);凋亡相关蛋白MCL-1表达水平降低(P<0.05),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P<0.05)。2 RNA pulldown、联合质谱分析、RIP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CARLo-5在食管癌细胞中能够与PTBP1蛋白相结合。3 MTS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敲低PTBP1基因可抑制KYSE30和KYSE180细胞增殖(P<0.05);Transwell迁移结果显示,敲低PTBP1基因可抑制KYSE30和KYSE180细胞迁移能力(P<0.05)。4 MTS法检测结果显示,敲低PTBP1基因能够降低CARLo-5过表达对KYSE30和KYSE180细胞增殖的增强作用(P<0.05);Transwell迁移结果显示,敲低PTBP1基因能够降低CARLo-5过表达对KYSE30和KYSE180细胞迁移能力的增强作用(P<0.05)。5 Western blot法分析结果显示,KYSE30和KYSE180细胞经放线菌酮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CARLo-5可降低PTBP1降解程度(P<0.05)。6 Western blot法分析结果显示,KYSE30和KYSE180细胞经MG132联合放线菌酮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PTBP1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7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敲低PTBP1基因可促进KYSE30和KYSE180细胞PKM2蛋白水平降低,Mcl-1、PKM1蛋白水平升高(P<0.05)。8 Realtime-PCR实验结果显示,敲低和过表达CARLo-5后KYSE30和KYSE180细胞中mi R-218-5p表达水平分别增高和降低(P<0.05)。9 MTS法检测结果显示,敲低mi R-218-5p可促进KYSE30和KYSE180细胞增殖活性(P<0.05);而过表达mi R-218-5p对KYSE30和KYSE180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5)。Transwell和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敲低mi R-218-5p表达能促进KYSE30和KYSE18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过表达mi R-218-5p能抑制KYSE30和KYSE18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10 MTS法检测结果显示,敲低mi R-218-5p表达能够部分降低CARLo-5过表达对KYSE30和KYSE180细胞增殖的增强作用(P<0.05);Transwell迁移结果显示,敲低mi R-218-5p表达能够部分降低CARLo-5过表达对KYSE30和KYSE180细胞迁移能力的增强作用(P<0.05)。11 Realtime-PCR实验结果显示,敲低mi R-218-5p和过表达mi R-218-5p后KYSE30和KYSE180细胞中ROBO1、BMI1、REL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增高和降低(P<0.05)。12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在KYSE30和KYSE180细胞中敲低mi R-218-5p和过表达mi R-218-5p后可显着影响ROBO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增高和降低(P<0.05),BMI1和RELN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第叁部分CARLo-5对食管癌细胞裸鼠种植瘤的影响目的:研究CARLo-5在体内对食管癌增殖的影响。方法:1构建稳定敲低CARLo-5的食管癌细胞,进行裸鼠皮下种植瘤实验,并观察种植瘤的生长情况。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裸鼠种植瘤组织中PTBP1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sh-CARLo-5组裸鼠皮下种植瘤增长速度显着下降(P<0.05)。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敲低CARLo-5组的裸鼠种植瘤组织中PTBP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食管癌组织和细胞中CARLo-5的表达水平上调,且在体内外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在体外还能促进食管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通过与增加PTBP1蛋白的稳定性和形成mi-218-5p的sponge从而影响食管癌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食管癌中3p24 EAβMD位点等位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D]. 李涛. 新疆医科大学. 2003

[2]. miR-183和miR-218参与调控食管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D]. 杨森. 东南大学. 2016

[3]. 食管癌中3p24和11p15.5染色体位点潜在抑癌基因的研究[J]. 陈健, 王炳宇, 斯坎德尔, 唐和年, 沈望珍.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0

[4]. 重复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建立及其在食管癌中的应用[D]. 杨壹羚. 石河子大学. 2005

[5]. 食管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基因的缺失和表达异常[D]. 吴孔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9

[6]. microRNA-153-3p对食管癌细胞增殖侵袭和化疗敏感性影响的研究[D]. 左静. 河北医科大学. 2018

[7]. 预测新疆不同民族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放化疗疗效的血清microRNA初步筛选[D]. 张建清. 新疆医科大学. 2017

[8]. 河南食管/贲门癌高发区居民食管/贲门癌全基因组杂交分析[D]. 秦艳茹. 郑州大学. 2003

[9]. 利用染色体区段混合BAC探针鉴定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畸变[J]. 郝佳洁, 王春丽, 顾文跃, 程潇钰, 张钰. 遗传. 2014

[10]. LncRNA CARLo-5对食管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崔雯萱. 河北医科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食管癌中3p24 EAβMD位点等位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