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实施路径探析论文

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实施路径探析

莫毅辉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 柳州 545005)

摘要: 本文从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入手,梳理了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归纳了我国军民融合在政策制度、协同创新机制、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军民技术成果双向转移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法规体系、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对策建议

一、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现状

1.军民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度的统筹协调不断加强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军民科技创新体系”。科技部联合军委科技委等部门印发《“十三五”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把基本建成统一领导的组织管理体系、高效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作为重要目标。军委装备发展部制定了《装备动员建设“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快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工信部制定了《“十三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规划》,突出科技在国防装备建设中的作用。四川、湖南、浙江、湖北等地纷纷制定加快制定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近年来,有关老年健步鞋、老年保健品的广告日益普遍,敬老院、老年公寓的护理服务水平也向着更加专业化、标准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老龄化产业不断发展的状况。政府一方面加大了老龄化的国民教育,多次开展有关人口老龄化的国情教育,如举办中央和国家机关离退休干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大讲堂,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开始积极鼓励生育,推出与“二孩政策”相关的各种政策。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

中央和地方不断研究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科技部、中央军委等七部门于2018年1月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中央单位深入参与所在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通知》,通知要求包括研究出台创新政策,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军民融合发展,完善科技军民融合投融资模式;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参与科技军民融合发展,对从事科技军民融合企业给予激励和补偿;使军民融合型科技企业享受税收减免、进口设备税收优惠、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各部门积极加强工作对接,在工作层面建立了常态化的工作会商机制,共同研究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政策制度的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军地分割的障碍性问题;科技部与国防科工局、军委装备发展部、工信部等军地相关部门建立了重大事项研究会商机制。

2.军地各方大力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

军地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归国科研人员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国防科技大学与湖南、天津、山西等地方政府共建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充分发挥国防科大在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优势,联合探索军民融合新机制新模式。九州集团公司联合中航工业、四川长虹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院等58家单位,共同组建了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大力推动实现军民融合多领域、跨行业对接,打通行业壁垒和垄断。

科技部围绕军民共用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强军民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目前已立项建设17家军民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载人航天、探月、二代导航等工程实施;依托军事院校和研究院所等单位共建设了6个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完善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应用机制,各地也成立专门部门,规范装备采购信息的发布;实现了空气动力学试验设备设施信息资源和实物资源共享,促进军队科技资源向民口企业开放服务。

二、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不足

我国科技军民融合及其组织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军地分割局面尚未真正打破

民营企业获取参军资质困难,难以享受军品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军民融合中知识产权归属不明确,解密脱密制度仍未推进实施。科技军民融合的投融资政策在部分地方进行了试点,总体来说还是金融产品不多、支持力不大。现有的军品定价规则阻碍了民企参军。国防科技资源共享的政策尚未有效落实。

2.军地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的全面统筹不足

菌株充分活化后,以1%接种量接种于LB培养基中,37 ℃,180 r·min-1振荡培养,取100 μL致病菌(调整菌液浓度为1×107 CFU·mL-1)涂布于LB平板上,待平板表面干燥后,平稳放置3个牛津杯,向牛津杯内分别加入200 μL的荷叶发酵上清液,37 ℃培养20 h后,测量抑菌圈大小。

3.科技军民融合的政策制度有待完善

国防科技及军工行业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军民分割、行业分割、相互封闭等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科技资源、信息资源等各种壁垒目前仍未消除。虽然建立了军地部门会商机制,但多数属于一事一议,常态化、规范化的需求对接机制尚未形成。

4.军民协同创新机制有待完善

优化军民融合创新创业环境。依托囯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等,突出地方主体作用,建设一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进行军民融合政策的先行先试和综合示范,辐射带动全国,完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

5.国防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有待加强

我国国防系统内部对资源共享仍存在较多顾虑,部分地区仍以保密为由对国防科研试验设施、重大设备进行封锁,尤其是向同行业竞争对手封锁的现象较为普遍。目前,国防科研院所大量可民用的科技基础设施处于闲置状态,难以产生效益,甚至难以补偿每年产生的维护费用。国防科技资源共享的政策尚未全面有效落实,共享机制有待加强。

6.军民技术成果双向转移机制尚不完善

建立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组织管理架构。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军地科技主管部门建立军民融合科技创新重大事项跨军民、跨部门协调会商和议事决策机制。加强国家科技创新与国防科技的衔接协调。加强民口和军队科技创新规划、计划和重大任务的衔接,构建军民科技创新项目联合论证和实施模式,按照创新链一体化设计部署。围绕创新链军地各部门协同投入科研资源,军地联合建立军民融合管理机构,纳入国家科研管理体系。

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行为心理治疗,都对抑郁症有确定的疗效。其他类型心理治疗的证据少。有一些比较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和第二代抗抑郁药物具有相似疗效,而副作用可能更低,此外,使用认知行为治疗所报告的抑郁复发率低于第二代抗抑郁药物治疗。因此,尽管第二代抗抑郁药物通常是针对抑郁症患者开出的初始治疗方案,CBT依旧可作为初始治疗的合理疗法,并应该被认为是可用的第二代抗抑郁药物的替代治疗方法。

三、实施路径设计

军民科技融合发展需要健全军民深度融合的统筹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军民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任务、政策和资源的衔接,形成军民科技融合的强大合力,如图所示:

图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实施路径

1.加强统筹协调,构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组织管理体系

解密授权制度不完善、解密主体责任不明确、清理制度尚未建立等因素阻碍国防科技成果进一步的转化应用。国防科研成果处置审批限制过于繁琐、国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完善。民口企业“参军难”,管制多、门槛高、程序复杂、时间长。部队采购民用高技术往往要求获得技术专利,影响民口企业积极性。军地信息交流不畅、军民融合科技服务体系必要环节缺失、军民技术标准体系分立等因素也阻碍了军民技术双向转移。

2.加强贯彻落实,构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工作运行体系

目前,高校的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普遍偏重于高级别科研项目的立项、高水平论文的发表、科研经费的数目等等,并将这些指标直接与年终的绩效奖励、职称的评聘、各类奖励奖项的评审相挂钩,很少将科研成果转化状况及收益纳入评价体系,严重忽视了科研成果的质量、转化和推广[5]。科研成果的转化不作为衡量科研能力的主要指标,也不作为绩效奖励的重要指标,直接导致了科研成果持有人对成果的转化积极性不高,科研成果的实际价值缺失,与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

军民科技规划计划、项目论证、基础设施、标准规范等缺乏全面统筹,碎片化现象仍然存在。全国及各区域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现状与发展态势没有全面摸清,军地部门和地方在规划布局、任务部署、重点领域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衔接。

构建军民共用技术项目联合论证、联合部署和联合实施的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按照全链条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和要求,建立完善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体系,进行跨军民、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在民口项目中嵌入国防科技研发任务,共同研究联合论证,开展军地专家咨询,统一任务部署,共同组织实施,提高实施效率。

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建立民口与军口、中央与地方协调投入机制,强化国家在财税、金融等普惠型政策的引导作用。建立军民融合领域投融资制度,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支持。

完善军民协同的监督评估制度。建立健全军民互通的工作通报制度,强化重点工作执行督促。构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建立标准互通的评价评估机制,将科技评估嵌入到战略规划、政策制定、任务部署实施的全过程。

3.加强制度保障,健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

军地在创新主体身份待遇、科技投入机制、技术标准规范、评价激励措施等方面不配套;民营企业与军工企业的身份地位、管理决策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我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有待完善。

选用多项式与三角函数相结合的插值拟合方式,是因为nfal(e,α,δ)函数中的参数δ一般是小于1的,在这个区间内sine比e呈现出更好的平稳性而tane比e3呈现出更好的收敛性,并且这样的插值方式保证了函数在原点处连续且可导。

强化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法治保障。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国防技术装备采购供应、知识产权保护、保密解密、“民参军”市场准入等法律法规,构建系统完备、适用管用的法规制度,打破军地科技创新发展的“二元”结构。制定资金保障、利益补偿、优惠扶持等政策,营造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政策环境。

4.加强需求对接,完善军地科技资源共享机制

完善军地供需对接机制。建立统一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信息发布平台,进一步拓宽国防科技需求信息发布的渠道和范围,形成重大技术创新方向引导机制;建立国防科技评价和推荐机制,提高国防科技供给的质量。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写字板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汉字演变的历程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学生天生的好奇心,不断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升写字教学的参与度。同时,教师以示范的形式对写字的坐姿、握笔、笔画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及将写字训练融入相关活动中,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建立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的综合示范机制。在军队有需求、地方有积极性、军民融合特点鲜明、对区域发展带动明显的地区,建设一批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国家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政策制度试点示范,探索新型科研管理机制与运行模式,推动科技引领军民融合发展的综合示范。

完善国家军民科研条件建设和开放共享机制。统筹军民共用重大科研基地和基础设施资源,共建一批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特色平台基地和基础设施。推动囯家军民科研条件开放共享,促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等在军地间开放共享。推动科技信息资源和科技情报共享,促进相关平台衔接配合,强化国 家科技报告和国防科技报告制度协调衔接。推进军民基础共性技术一体、基础原材料和零部件通用。

参考文献:

[1]褚振江.2016年中国军民融合发展形势展望[N].解放军报,2017-01.

[2]董晓辉.我国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基本态势与主要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23):111~115.

[3]刘沫茹.科技创新驱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深度融合的对策研究[J].国防科技工业,2016,(06):17~18.

[4]蔡珏.浅析新形势下我国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J].长江丛刊,2016,(8).

[5]杨振宇.对后勤装备维修体系军民融合深入发展的思考[J].国防,2015,(8).

[6]陈虹微,吴泽荣,陈家国.龙岩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16,(1):88~94.

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19)07-0085-02

作者简介:

莫毅辉,供职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销售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营销管理。

标签:;  ;  ;  ;  

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实施路径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