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早期手肿胀的效果评价论文_刘静

刘 静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湖南怀化 4180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应用在偏瘫患者中的效果,以及治疗早期手肿胀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偏瘫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掌指肿胀程度和掌指关节ROM受限度。结果:观察组偏瘫患者的掌指关节围度差为(4.16±2.32)mm,8字缠绕法围度差为(5.69±4.11)mm,掌指关节ROM受限度为(-5.69±3.21);对照组偏瘫患者的掌指关节围度差为(8.97±2.64)mm,8字缠绕法围度差为(16.28±6.54)mm,掌指关节ROM受限度为(-10.58±5.64);两组偏瘫患者相比,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应用在偏瘫患者中,可有效缓解早期手肿胀症状,改善患者的掌指关节活动功能。

【关键词】偏瘫;肌内效贴;常规康复治疗;手肿胀

偏瘫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功能障碍疾病,多是由于颅脑疾病导致的[1]。而手肿胀则是偏瘫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有着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引发肢体畸形。目前对于偏瘫患者早期手肿胀的预防或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有主动活动训练、被动活动训练、压力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等等。而本文旨在研究分析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应用在偏瘫患者中的效果,以及治疗早期手肿胀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在本院选取偏瘫患者100例,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偏瘫患者的纳入标准为:①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5岁到75岁;②经临床检查诊断均符合偏瘫的诊断标准;③患者及家属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研究同意书。

100例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有23例,男性患者有27例,年龄为55岁到73岁,平均年龄为(65.82±5.08)岁;病程为12天到22天,平均病程为(18.64±3.26)天。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26例,年龄为58岁到75岁,平均年龄为(65.71±5.42)岁;病程为14天到24天,平均病程为(18.24±3.09)天。观察两组偏瘫患者的基本资料,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偏瘫患者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具体内容包括有运动疗法和患肢体位摆放治疗。运动疗法的内容为:患者的患侧上肢肩部、肘部、腕部、指关节等部位在无痛状态下进行被动活动和神经促通。患肢体位摆放治疗的内容为:患者仰卧时,将患者的患侧上肢肩关节向外展,伸展患侧上肢的肘部、腕部和指关节,掌心朝上;患者侧卧时,将患者的患侧上肢前伸,患者的肘关节伸直,前臂呈旋后位,掌心朝上;患者取健侧卧位时,患者的患侧上肢尽可能地向前伸,肘部、腕部以及指关节保持伸展趋势,掌心朝下。每天进行2次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30min,连续治疗14天[2]。

观察组偏瘫患者采取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其中常规康复治疗的方式参照对照组。肌内效贴采用KT贴扎(日本田径联盟通用防水贴,产品批号为20140611)进行,患者在进行贴扎之前需要进行过敏测试,若无过敏反应则可继续进行贴扎;采用爪形贴扎的方式,依据患者的手臂长度和手长选择合适的KT贴长度,并且预留5×5cm的贴布作为锚点;尾部剩余部位裁剪成四尾,呈四爪的形状;患者的手臂平放,手腕自然下垂,将贴扎的起始点固定在患者肱骨外上踝,沿着前臂背侧腕伸肌群进行延展,而尾部则粘贴于患者的四个手指甲床上缘;贴扎粘贴48小时后需要进行更换,在粘贴前需要去除患者手臂的毛发等。治疗时间为14天[3]。

1.3观测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偏瘫患者的掌指肿胀程度和掌指关节ROM受限度。

两组偏瘫患者的掌指肿胀程度主要观察患者的掌指关节围度差和8字缠绕法围度差。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以“均数±平均值”表示两组偏瘫患者的掌指肿胀程度和掌指关节ROM受限度,T值进行数据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可表示两组偏瘫患者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偏瘫患者的掌指关节围度差为(4.16±2.32)mm,8字缠绕法围度差为(5.69±4.11)mm,掌指关节ROM受限度为(-5.69±3.21);对照组偏瘫患者的掌指关节围度差为(8.97±2.64)mm,8字缠绕法围度差为(16.28±6.54)mm,掌指关节ROM受限度为(-10.58±5.64);两组偏瘫患者相比,P<0.05。

如图表1所示:

3讨论

在临床中,偏瘫患者出现手部肿胀的概率较高,多发生在患者的手背部和手指部位,其中有部分患者可能伴随有皮肤温度增高、手部关节活动受限以及疼痛等[4]。若是患者未接收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则可能会在手部肿胀消退后出现肌肉萎缩现象,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患肢功能障碍。目前对于偏瘫患者的手部肿胀的治疗和预防,可通过常规康复治疗进行有效干预,主要包括有运动疗法、肢体体位摆放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等方式[5]。

在本文研究之中,实施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治疗的偏瘫患者,掌指关节围度差为(4.16±2.32)mm,8字缠绕法围度差为(5.69±4.11)mm,掌指关节ROM受限度为(-5.69±3.21);而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的偏瘫患者,掌指关节围度差为(8.97±2.64)mm,8字缠绕法围度差为(16.28±6.54)mm,掌指关节ROM受限度为(-10.58±5.64);两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应用在偏瘫患者中,可有效缓解早期手肿胀症状,改善患者的掌指关节活动功能。

参考文献:

[1]田笑笑,严程,张翔,et al.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早期手肿胀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7,32(5):411-413.

[2]李亚斌,冯海霞,梁学镖,等.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2017,32(1):6-9.

[3]屈菲,颜海霞,刘言薇,等.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4):424-427.

[4]王少华.肌内效贴治疗中枢性面瘫疗效研究[J].中国康复,2018,33(1):26-28.

[5]王芳,叶金波,赵仕蓉,等.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7,32(3):205-206.

论文作者:刘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早期手肿胀的效果评价论文_刘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