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管理是生产力的软件_成思危论文

成思危:管理是生产力的软件_成思危论文

成思危:管理是生产力构成的软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产力论文,成思危论文,软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很多人以为,“管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甚至不能算作“劳动”。而现在,“管理”是与科学理念联系在一起的。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的管理科学必须不断提高水平、走向世界”,“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将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宝贵经验”。

成思危是在第二届“管理学杰出贡献奖”颁奖前夕说这番话的。该奖于2005年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发起成立,成思危担任这一奖励基金会副会长。运行两年来,该奖已被誉为中国管理学界的“菲尔兹奖”,积极地促进了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

管理是生产力构成的软件

谈到对“管理科学”的认识时,成思危幽默地说:“打一个比方的话,管理就是生产力构成要件中的‘软件’。因为我们一般讲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三个方面,这可以看作是构成生产力的三个‘硬件’。而什么能够把这些硬件优化组合在一起呢?就是管理。管理者必须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通过管理的科学和艺术运用各种资源,更好地达到预定目标。”

和经济学相比,管理科学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成思危说:“经济学家告诉你的,是what和why的问题,即什么是理想的模式,为什么这是理想模式?而管理学家要告诉你,怎样达到理想的模式,是how的问题。如果经济学是描绘河对岸的美丽风光,那么管理学研究的是怎样过这条河——是坐船、搭桥还是游过去?”

目前仍然存在对管理科学认识不足的问题。成思危对此表示,管理是一种高级劳动,而且科学的管理会为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巨大推动。“正是因为全社会对‘管理科学’的认识还不够,没有设立相应的学科奖励机制,所以才有了我们这个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它通过奖励,让学者、企业管理者和普通民众都有机会思考管理的问题。关心和参与这项奖励的人们多了,我们可能取得的成果也就会更多。”

没有创新不可能推进管理

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运行两年来,效果良好。成思危说,除了评奖程序上的公平、公正、公开之外,奖励基金会特别强调创新性、理论性和实用性三者必须结合起来。

成思危强调:“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推进管理。”他以今年的获奖者李维安为例说,2004年,李维安及其团队首次发布“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指数”,从股东权益、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和利益相关者6个维度,构建了由80个数据点支撑的,包括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此后,国家发改委、国资委、保监会、CCTV都利用此指数衡量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2005年中国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SMEI)的出炉,也改写了企业百强、五百强等评选方式一统天下的格局。由于在今天中小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已超过50%,因此资本市场如何满足其融资需求,支持其发展,正是各方都在寻找方案的议题。SMEI的出现,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可谓意义不凡,当然还需要不断地改进。

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

成思危说:“改革的核心就是制度创新”。从最近30年的历史来看,“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国有企业改革,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进外资等等,都是属于制度创新的范畴”。同样,在管理科学方面,也需要不断创新。

成思危认为,中国的管理科学起步较晚,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和国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也给国内的学者、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课题。他指出,不仅国外的先进管理学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先进的分析方法,而且中国古代也有很多有价值的管理思想值得今天来吸收。

成思危说:“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涌现出了很多大思想家。孔子、孟子、管子、孙子、鬼谷子等等,他们都有各自的思想体系,在管理思想上,也各有特色。而且,中国古代还有许多成功的管理实践,也是值得我们去研究、思考的。像修建都江堰这样伟大的工程,一定有非常重要的经验值得今人来挖掘和总结。应该在学习国外先进理论,吸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的精华的基础上,加强国际交流,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

成思危强调指出:“中国的管理科学要在世界管理科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中国的管理,也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宝贵的经验。”

标签:;  ;  ;  

成思危:管理是生产力的软件_成思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