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析论文_李正菊

(耿马县人民医院 云南 临沧 677500)

【摘要】目的:探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换敷料治疗,观察组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皮肤坏死与骨髓炎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换敷料持续的次数也少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敷料维持的时间则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能促进骨折患者创面的愈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骨科;创面;敷料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0-0204-01

随着近年来创伤的发生率升高,肌肉、血管、神经等软组织损伤也随之发生,严重者甚至出现坏死、感染等。传统治疗骨科外伤的方式主要是常规更换敷料,直到肉芽组织长好后再进行缝合或植皮,但创伤面积若过大且合并软组织损伤的情况下,常规敷料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以及深入引流的方式,能彻底将创面或腔隙间的分泌物与坏死组织清除干净,对骨髓炎等难以治疗的疾病都有良好的疗效[1]。本文对我院既往收治的80例骨折患者的处理方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VSD在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5~78岁,平均(54.4±4.7)岁。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7~80岁,平均(54.2±5.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敷料更换治疗,患者入院后行创面清理,根据创面情况对其进行敷料更换,并给予抗感染治疗,定期行药敏试验与病原学检查,直到肉芽完全长出后,安排二期缝合或植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VSD治疗,具体如下:患者入院后行创面处理,先将创面上的异物与坏死组织完全清除后,置入VSD材料,保证材料完全与创面接触,并给予间断缝合固定材料,留置硅胶引流管,使用酒精将创面擦干,最后以生物透性薄膜进行密封。操作过程中应当连接中心负压,吸干创面渗血,随后持续24h负压引流及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皮肤坏死、骨髓炎的几率,同时记录其换敷料次数与敷料维持时间[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皮肤坏死与骨髓炎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换敷料持续的次数也显著少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敷料维持的时间则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

3.讨论

骨外科创伤患者通常都有创面损伤,尤其是开放性骨折患者,多伴有皮肤及黏膜破损,且骨折部位会和外界直接接触,导致感染的发生。另外,患者的软组织创伤严重,所以创面难以迅速愈合。20世纪末时,德国科学家Fleischman采用明胶海绵高分子复合物制备出了一种创面覆盖的新技术,该材料对创面进行遮盖后,以负压将创面中的渗出液与坏死组织吸出,由此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中[3]。VSD的作用机制包括:加快创面周围的组织水肿消失、加快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加快创面渗出物的引流。张小丽等[4]研究发现,VSD会促进创面的肉芽组织生长,研究指出,患者经VSD治疗后,其肉芽组织的生长可达54%。相比传统敷料治疗,VSD具有创伤小、创面杀菌彻底、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等。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发生皮肤坏死与骨髓炎,而对照组发生皮肤坏死和骨髓炎的几率分比为7.5%与15%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换敷料持续的次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敷料维持的时间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印证了VSD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创面肿胀、加速水肿的消退。

综上,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能促进骨折患者创面的愈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林丽.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及其在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1):66-67.

[2]李润香,蒋治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2):186-188.

[3]周玲.个性化护理对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9):205.

[4]张小丽.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7):172-173.

论文作者:李正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9

标签:;  ;  ;  ;  ;  ;  ;  ;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析论文_李正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