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为解决土地资源供应紧张与城市形象问题,我国建筑业已向地下空间拓展。地下室结构防渗技术在满足地下结构的使用功能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地下结构 防渗技术 作用
引言
如果说建设业随着改革开放有了蓬勃发展,那么城市化进程更是推动了住房建设的发展,各种建筑施工技术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而随着高层建筑的更多呈现,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显得很有必要。地下室结构防渗作为施工重点及难点技术,也在这样的情形下成为研究的课题。
1.施工工艺
地下室结构在施工时,应保证边坡及临近道路、构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地下室结构施工完后经隐蔽验收,土方回填至地面标高。
地下室结构的施工工艺如下:(1)余土清运;(2)防水找平层施工;(3)底板钢筋绑扎;(4)底板模板安装;(5)底板混凝土浇筑;(6)内外墙、柱钢筋绑扎;(7)内外墙、柱、顶板模板安装;(8)顶板钢筋绑扎;(9)内外墙、柱、顶板混凝土浇筑;(10)剪力墙外侧防水层施工;(11)室外回填土。其中,工程测量贯穿于地下室结构的施工过程。
2.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2.1工程测量
(1)地下室在测量时先应根据业主的定位基准点和水平点进行定位测量,制定测量方案,地下室经定位后只有经业主、监理的确认,才能视其为基准。
(2)在测量过程中,应将误差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偏差之内,始终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在场地内建立总体控制网。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复核总控制网,发现有变位时实行恢复。恢复时,应借助未破坏控制网点及坐标点作为基准确认。
2.2基坑排水和防渗
排水采用地表排水和坑内排水的二重组合,对围护桩间的渗漏采取阻隔措施。
(1)地表排水:在支撑体系的圈梁上砌挡墙,外测留设300×300mm的排水沟,并在距圈梁适当位置留设集水井,阻挡地表水流入基坑。
(2)坑内排水:在坑内留设有组织排水,并在相应处留设排水沟和集水井,使得坑内积水能及时排出坑外。
2.3地下室防水找平层施工
(1)水泥砂浆找平层:基层处理→铺设砂浆找平层→12h后应覆盖洒水养护。需要注意,混凝土垫层施工时,面层应随捣随抹。
(2)需要注意,防水卷材铺设无论采用外防外贴法,还是采用外防内贴法,都应遵从设计规范及施工标准。
(3)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前,应在防水层上铺设隔离层,并按相关要求留设分格缝。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浇筑完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7d。养护完毕,分格缝应填注密封材料。
2.4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其内容有钢筋进场检验、钢筋加工、钢筋连接、钢筋安装等。
(1)进场的钢材,应附有出厂合格证和质保书,做好钢材的抽样和试样,符合相关要求后方可使用。
(2)钢筋的用料、钢筋加工、焊接及绑扎均应符合相关要求。
(3)值得注意,止水带是地下室底板及侧壁施工缝防渗的重要部位。此外,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时必须控制好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不因受模板安装和混凝土挤压而变形。
2.5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其内容有模板的设计、制作、安装和拆除。模板工程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
(1)模板材料选择:18厘胶合板,用于底板、顶板、梁模板、柱模板;桉木(70×70mm)用于连接排档;钢管(φ48×3.2mm)用于围楞和搭设支模架;扣件(包括直角、旋转、对接)用于支模钢管架体的连结与紧固;对拉螺栓用于拉结剪力墙及梁柱两侧模板。
(2)模板安装方法
剪力墙模板安装:剪力墙支模前先检查高出底板≥300mm;采用内外双面斜撑加固,保持垂直面正确无误;支模完毕,及时调整立筋保护层均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现浇梁及板模板安装:弹线→搭设支架→安装梁底楞→安装梁底板模、侧模→安装楼板模板→检查标高及平整度→群体加固。
特别注意,模板制作必须保证结构截面及其位置的正确性;模板支撑系统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拼缝要求严密不漏浆。
(3)模板拆除:对于不承重的侧模板,只要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受损即可拆除;而墙体大模板则要求强度达到1MP时方可拆除。此外,底模拆除应满足相应的砼强度要求。
2.6混凝土工程
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是地下室结构施工中至关重要的技术问题,关键要控制底板和剪力墙止水带施工缝及密实防渗环节,其他和普通混凝土区别不大,为使地下结构防渗,应做好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
(1)防水混凝土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
(2)施工前,应进行图纸会审,编制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3)防水混凝土可通过调整配合比,其抗渗等级≥P6。其试配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1级。
(4)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水泥品种优先使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5)严格控制防水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总用量,应满足混凝土抗渗等级、强度等级和耐久性。
(6)防水混凝土宜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160mm。
(7)掺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应控制混凝土的含气量。
(8)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宜≥2min。
(9)应分层连续浇筑,并应采用机械振捣,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10)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少留施工缝。无法避开留缝的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留在高出底板表面≥300mm的侧墙上。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部位,尽量与变形缝结合。
(11)施工缝应按相关规定做好施工缝防水构造。当釆用止水带时,应定位准确、牢固。
(12)大体积防水混凝土优选水化热低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可掺入适当的外加剂和掺合料。高温施工时,混凝土内部预埋管道,采取水冷散热。大体积防水混凝土应采取保温保湿养护,以及相应的温控措施,混凝土内表温差应≤25℃,表气温差应≤20℃,养护时间≥14d。
(13)地下室外墙穿墙管应采取止水措施,单管时可采用套管式穿墙防水。当集中多管时,可采用群管穿墙。
(14)结合结构配筋,配置控制温度和收缩的构造钢筋。
(15)超长地下室应选用留置变形缝、后浇带或采取跳仓法施工控制结构不出现有害裂缝。
(16)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地下室,其浇筑宜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压处理,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2.7剪力墙外侧防水层
(1)选用1.2mm厚二层高分子防水卷材。
(2)卷材防水层应铺设在混凝土结构主体的迎水面上,铺设在结构底板垫层至墙体防水设防高度的结构基面上。
(3)在阴阳角等部位,应铺设卷材防水附加层。
(4)结构底板垫层的卷材可采用点粘法施工,侧墙采用外防外贴法的卷材,顶板部位的卷材采用满粘法施工。
(5)铺贴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上下两层卷材应平行。
(6)本地下室铺贴卷材防水层采用外防外贴法。
结束语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促进住房建设的发展,一方面土地资源的供应紧张与城市形象,导致高层建筑应运而生,促进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力度。地下室防渗施工技术作为一项历久弥新的课题,其丰富和深化过程,不断地验证我们的智慧,也助力住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峰.浅谈建筑工程中的地下室防渗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3
[2]张渊.工程建设施工规律探析.安全与健康,2017,01
[3]赵金,乔路.建筑地下施工技术规律及对策.建筑安全,2017,8
[4] 丁士昭.一建《建设工程管理与实务》.建设工程技术,2015.5
论文作者:谢冶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地下室论文; 模板论文; 底板论文; 卷材论文; 结构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