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形势及其未来展望_世界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形势及其未来展望_世界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形势及其未来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未来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世界正在迈向21世纪,人们都在关注世界未来的发展和去向。但未来不过是过去的延伸,展望未来不能不回顾过去。本文拟对1998年世界经济形势进行简略的回顾,对2000年前世界经济可能的发展进行预测,对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一、1998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

1998年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来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亚洲金融危机蔓延深化;世界金融的动荡和危机此起彼伏,令人惊心动魄;世界经济出现通货紧缩迹象,增长显著放慢。

1997年夏,亚洲骤然爆发金融危机,汇市、股市狂跌。到1998 年1月,各种货币贬值30—70%;到8月,股市下跌约50%。直至1998 年秋季,才趋于稳定。然而,这场来势猛烈的金融风暴,已扩及经济各个领域、各个部门,成为全面的经济危机:生产下降,企业倒闭,银行破产,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贫困化加深。有的国家,更发生社会骚乱和政治动荡。所有这一切,都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据统计,东亚国家和地区,除中国1998年能接近GDP增长近8%的目标,中国台湾能保持5 %以上的增长率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不是零增长,就是负增长。其中经济下降最大的当属印度尼西亚,一年内竟下降15%以上;泰国也将下降7%左右,韩国约下降6%,马来西亚下降5%。 长期以来持续快速增长,取得令人钦羡业绩的东亚,遭到这场金融风暴的袭击,受创惨重。直到秋季,东亚经济形势才趋于稳定:汇率停止下跌,随后有所上涨;利率下降;股市有所回升;外汇储备有所增加。目前引发这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已充分暴露出来,经济大体上已跌至危机的最低点。形势已渐趋稳定,但因根源深远,走出低谷,转向复苏,尚需时日。

亚洲金融危机,不仅席卷东亚地区,而且波及全世界。世界各地区、各国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危机的冲击波是通过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各种渠道而扩散的。心理的因素也起一定作用。当然,1998年,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受挫,都有它们各自的内部原因,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可小看。亚洲金融危机之所能影响全球,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生的,世界各国经济紧密依赖,已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东亚经济多年来持续增长,这一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大为提高。目前,包括日本、中国、东盟和韩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区在内的东亚地区的GDP, 已约占全世界的1/4,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大体如此。东亚又是国际资本投资的重要场所。90年代以来,东亚每年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就约占所有发展中国家所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的一半以上。东亚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正因为如此,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就格外深重。

首先,亚洲金融危机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加快,但其基础依然脆弱。亚洲金融风暴,无论对拉美国家,特别是拉美最大国家巴西,或对非洲国家,包括经济较发达的南非,以及对中东地区国家,都有较大影响,其原有困难大大加重。重要问题之一是,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世界对石油和各种原材料的市场需求减少,价格大跌,据估计,一年来,初级产品价格下跌约25%,原油价格下跌近40%。主要依靠初级产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出口收入锐减, 估计损失总计近千亿美元, 仅石油输出国收入就减少近500亿美元。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恶化,股市、汇市动荡不定。 资金外流,回降的通货膨胀又有所抬头,经济增长大大放慢。有的国家,如巴西,甚至走到衰退的边缘,就连被视为拉美经济发展样板的智利,经济增长也大大放慢。1998年发展中国家,GDP平均增长率将从1997 年的4.8%下降到2%,其中至少有占世界人口1/4的36个国家,按人口平均计算将出现负增长。

其次,多年来经济在转轨中大滑坡的俄罗斯,1997年本来已出现回升迹象,但由于其回升基础并不稳固,又受到亚洲金融的严重冲击,于1998年多次发生金融危机,卢布贬值约2/3,股市剧烈动荡。这一方面是由于俄罗斯的出口约80%是石油和其他原材料,这些产品的价格下跌使其遭受严重损失;另一方面,俄经济和金融秩序本来就十分混乱,如发行短期国债等,金融危机发生后,政府举措不力,形势更加恶化。预计俄1998年经济将下降2.5%。

再次,日本因泡沫经济崩溃后陷入经济萧条和金融危机至今已历时8年,其间政府对如何克服危机,振兴经济,说得多,做得少, 甚至对策失当,使约达10000亿美元的银行坏账不得消散, 居民对经济前景失去信心。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日本产生了严重冲击,以致从1997年第四季度起,日本经济连续三个季度出现负增长,实际上已陷入新的衰退。1998年6月份,日元对美元比价又骤然大跌, 这又反过来对东亚各国产生消极的作用。由于日本是亚洲最大投资者和主要贸易伙伴,日本金融危机和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危机的“交叉感染”,使各自的经济蒙上一层更浓重的阴影。预计日本经济1998年将为负增长2.5 %。

最后,亚洲金融危机也波及美欧等发达国家。美国经济已连续增长近8年,股市大幅度上升,连破历史记录,各项经济指标表明, 其经济在健康发展,是1/4世纪以来所未曾有的,被称之为“新经济”。但美国也是东亚的重要投资者和贸易伙伴,东盟、韩国和中国台湾占美出口市场份额的12%。亚洲发生金融危机后,美对东亚出口已大减,进口增加,致使1998年美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可能达到2500亿美元的新记录。此外,美股市也曾发生剧烈动荡,美在东亚的投资也受到影响。但由于美经济基础较稳固,正值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新时期,其增长势头只是稍有减缓,并未完全消逝。预计1998年将增长3%或更高一些, 但低于1997年(3.8%)。 至于欧洲国家,一则因与东亚经济贸易关系远不如日、美,二则因欧盟11国为准备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而采取适当紧缩措施,虽然经济增长不快,失业率居高不下,但尚较稳定,受东亚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虽然如此,1998年欧洲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也将放慢。

更值得注意的是,1998年世界经济呈现出通货紧缩的征兆:生产过剩,价格下跌,不仅石油和原材料生产过剩,而且许多制成品,如汽车、化工、钢材、芯片等也都供大于求,产品积压,生产能力利用率下降,许多公司利润下降,纷纷裁员。这不能不使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受到影响,从而使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受到抑制。199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比1997年下降近一半,只约为1.8%。

二、2000年世界经济的前景

亚洲金融危机虽然迄今没有扩大成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但绝不能说,近期内,世界经济会平安无事。事实上,目前世界经济上空仍然是阴霾浓重,景象萧森。今后一两年内,形势将仍然十分严峻。世界经济增长率仍然只能保持在低水平上。而且不排除发生激烈金融动荡和局部衰退的可能。

根据世界银行在1998年年终报告中的“基本展望”,1999年全球经济仅“略有恢复”,预计增长率将达1.9%, 其中发展中国家将从1998年的2%,上升到1999年的2.7%;在发达国家中日本将“逐渐改善”,从1998年的-2.5%到1999 年的“略有下降”; 美国的增长率不会高于1998年。

世界经济的这种暗淡景象,将持续到2000年,那以后世界经济可望得到明显的转机,增长率将达2.7%。

人们之所以普遍对今后短期内世界经济前景不抱过大期望,这是因为,亚洲金融危机虽然目前已达谷底,趋于稳定,但这次危机有深远的结构和体制上的根源,留下的难题甚多,短期内不易化解。如巨额银行坏账的消弭;金融秩序的恢复和金融体制的健全;外逃资金的回流,出口的增长,国内市场的活跃,居民信心的增强等,都非一日之功。除东亚外,整个世界通货紧缩局面的扭转,石油价格和其他在材料供求关系的调整,企业利润和投资的回升等,也都尚需时日,因此,2000年前世界经济将处于缓慢恢复期。

国内外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短期前景的评论和预测甚多,看法颇不一致。最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异常险恶,在许多方面,与1929年末爆发大危机前的情况相类似,因而担心世界很可能将发生又一次大危机。有的人更认为,现在世界危机已经开始。诚然,当前世界经济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不少,任何可能性都不能排除。但可能性变为现实,需要一定条件。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再次发生象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的可能性极小,难以成为现实。试看,亚洲自发生金融危机以来,已经一年有半,危机虽波及全世界,但形势最严酷的,除东亚地区本身外,当属俄罗斯和日本。而这两个国家的经济不景气已持续多年,并非完全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所致。至于拉美、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虽经济恶化,形势不稳,但多数国家还不能说已卷入危机;占世界GDP约50%以上的美欧,如上所述,虽受到一定影响, 但更没有,也不可能被拖入危机。相反,这些发达国家还从亚洲金融危机多方获利:它们因石油和初级产品价格下跌而降低生产成本;因大量进口廉价日用消费品而使通货膨胀率进一步下降;因美元升值而大量向东亚和其他地区投资,收购那里的企业;因日本资本在东亚受损而乘机排挤日资势力,夺取这一地区的主导权。总之,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遍及全球,但并未扩大成世界性经济危机。目前,亚洲金融危机已达到谷底,其对全球的冲击力度已逐渐减弱,预计今后直到2000年,世界经济将缓慢行进,除非有出人意外的非常事件发生,不会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

从根本上说,当今世界经济,与1929年相比,已经发生了重大历史性变化,以致很难再以那时的事态来与现时相比拟。这些历史性大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1.1929年,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是自由放任的,没有或少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和调控。以那次大危机为分水岭,那种自由放任早已一去不复返了。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以不同方式和各种手段,对经济进行全面的干预和宏观调控。半个世纪以来,各国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对本国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而且对世界经济,也试图以各国联合的力量,加强干预和宏观调控。事实表明,这种宏观调控机制的建立,对经济的稳定发展,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它虽然不能完全消除经济的波动和危机,但对缓和波动,防止大危机的发生和蔓延,是有一定效果的。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有关国家都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挽救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拨巨款对危机严重的韩国、泰国、印尼以及巴西等国进行援助;美国最近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连续四次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欧洲大多数国家也已降低利率;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吉隆坡非正式会议,也决定采取措施,缓和亚洲危机,各国和国际组织所采取的货币措施和财政措施,对亚洲危机的缓解和防止世界危机的发生,是有一定保证作用的。至于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援助,附有一定条件,引起人们的疑虑,这是另一个问题。

2.当今与1929年另一重大不同的之处在于,近年来世界高科技迅猛发展,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层出不穷,成为经济增长的重大动力。各国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都在大调整、大变革过程中。发达国家率先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人类正在迎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经济周期的进程和形态也在发生新的变化。目前,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增长并未结束。

3.90年代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已进入经济振兴的新时期,这更是1929年所未有的,而当前这些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冲击,并不意味着它们经济振兴进程的结束。亚洲金融危机使东亚经济的发展遭受重大挫折,但并未根本消除亚洲经济今后仍以较高速度前进的动因;东亚地区的国家,或多或少会从这次经济危机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可以预测今后东亚行进的步伐将更加稳健。

4.冷战后,世界各国把更大的力量集中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上,国际竞争的重点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目前,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仍在增长,并且在向知识经济转变,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异常活跃,国际经济活动,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仍保持相当高的水平。如1998年,世界贸易预计增长4—5%,虽低于1997年,但仍然快于世界生产的增长,这一年世界直接投资总额可能超过1997年的4000亿美元。这种情况,与1929年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活动立即陷于瘫痪状态,截然不同。即使东亚,仍然不失为对跨国公司最有吸引力的新兴市场和投资场所。

虽然今后短期内发生世界性危机或衰退的可能性极小,但也不能不看到当今世界经济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足以影响全局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中,首先是美国股市价格会不会大幅度下跌,其次是日本为援助受困银行和刺激经济而采取的措施能否见效,日本经济会不会继续下降,其股市是否仍会大幅度回落。最后是俄罗斯以及巴西等大国在实行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稳定本国经济的努力,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三、长远影响

说到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除要看到它对世界经济形势的短期影响外,更重要的是要估计到它的长远影响。如上所述,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大转变的时期,而亚洲金融危机,对这个世界性大转变,提供了新的契机,有某种促进作用。

1.促进世界发展不平衡和世界格局向多极化的转变。

每次深重的经济危机,不论是世界性的,或是地区性、国别性的,都会促进世界发展不平衡和世界格局的某种变化。这次亚洲金融危机所产生的这种效应,更为明显。由于这次危机的打击,90年代以来已走下坡路的日本,实力地位更加受到削弱,俄罗斯尤其损伤惨重,而美国的经济科技力量的优势则更加突出。欧盟在欧元启动,经济货币联盟建立后,地位也将有所上升。中国虽也因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而遭到重大损失,但仍在以较高速度增长,经济力量和国际地位相对加强。这些变化,表明世界格局加快朝着多极化方向前进。日本和俄罗斯这两个大国,固然受到削弱,但它们所固有的优势和强点,仍然保持着,不可能一蹶不振,它们仍是基础强固,潜力巨大的大国。欧元的发行,标志着欧盟作为世界一极的新发展。今后欧元将成为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主导地位的挑战者;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声望明显提高。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近几年虽有引人注目的新发展,但它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已发生新变化,它受到的国际制衡力量也增强了,它在世界事务中,更加不能一家说了算,强权政治受到了更大的牵制和制约,单极世界的前景,更加渺茫。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迈出了新的一步。

2.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会发生逆转。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说,是由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科技迅猛发展所推动,即由现代生产的飞跃发展所推动,是一种客观规律性现象,但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也是迂回曲折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有可能使全球化进程受到一定影响,因为这场灾难性危机,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除了有可能给各国带来少有的机遇外,也隐含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这就要求各国既要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要慎重从事,并要采取适当对策,以便尽可能抓住机遇,避免风险,迎接挑战,特别是对作为经济全球化重要因素之一的金融自由化,各国更要根据本国实际条件,量力而行,不能操之过急。尤其是对当前世界巨额游资的无序和投机性活动,更要加强防范;在发展面向世界市场的外向型经济的同时,还要重视国内市场的开拓;至于美国,由于贸易逆差的扩大,在继续高喊贸易自由化,推行“全球主义”的同时,保护主义也可能抬头。

3.世界金融体制改革更加迫切。9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接连不断大动荡,特别是这次东亚金融危机和世界金融动荡,暴露了在经济全球化中,金融体系和制度方面的严重漏洞和缺乏约束。因此,世界金融领域成了世界经济不稳定和危机的主要源头。为了防止源于这一领域的经济动荡和危机,要求各国加强合作,以联合的力量,对世界金融活动进行干预和调控,对肆无忌惮的短期投机资本加以约束,对统一金融市场加强管理,采取共同措施,引导资金发展实体经济,防止泡沫经济。这就需要世界各国加强合作。亚洲金融危机,把这一重大世界性问题更迫切地提到国际社会的议事日程上。当然,这并非易事,但是,建立新的世界金融体制,涉及各国的切身利益,势必有各种分歧和斗争。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将使矛盾和斗争更加激化。但是,共同的利益,迫使各国加强合作和协调,对这一问题加以解决。

4.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如何才能使世界经济相对稳定有序地发展问题的思考,都涉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90年代以来的金融危机,受害最大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而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以美国为首,早就提出新兴大市场的战略思想,说明它们已经意识到,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加快发展,发达国家要得到更大发展也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生危机,发达国家也难免受到冲击。这就从正反两方面再次说明,在国际关系中,对发展中国家加以歧视,排斥,压制,损害,是更加行不通了。现有不合理、不公正的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已到了非革除不可的时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是当务之急。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必须充分考虑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愿望,有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

5.经济安全问题将受到全世界的更大关注。说到安全,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政治安全,国防安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全问题涉及的范围也愈益广泛。西方早在70年代就已提出经济安全,继而又提出环境安全。这些不同方面的安全问题,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90年代接连不断发生的金融危机,特别是这次亚洲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及其广泛蔓延,更使人们不能不更加重视经济安全问题。保障经济安全,当然首先是各国本身的事。如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缩小贫富差距,消除腐败,健全金融体系,加强银行监管等等,需各国采取有效措施。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的经济安全与他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安全是不可分的。最近中俄两国领导人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特别申明:“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已发展到了必须将保护主权国家的经济安全列为最迫切的问题的阶段。因此尤为重要的是必须在经贸关系中恪守平等互利和地区开放原则,消除国际贸易中各种形式的歧视,摒弃利用货币金融杠杆将有损于某国合法民族利益的政治条件强加于人的企图。”

6.东亚的前景,从长期看,仍然是乐观的,大有希望的。在这次危机之前,舆论界不断发表一些言论,说什么21世纪是亚洲世纪,东亚将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等等。这些论调过分夸张,不切实际。现在,亚洲遭受金融危机的侵袭,经济发展受挫,有人又断言,东亚将一蹶不振,东亚模式行不通了。这种悲观的论调也缺乏根据。东亚模式是在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特定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下形成的,也是各国采取一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结果。过去20多年来,东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获得的极大成就,与其特有的发展模式分不开。因此,不能因现在亚洲发生金融危机而把东亚模式全盘否定,说得一无是处。当然,亚洲金融危机发出了重要信号,即已有的模式存在着某些弱点和不足之处,必须进行调整,或重新塑造。例如,可以肯定的是,今后东亚经济增长,不会再追求过去那么高的速度,是在保持适度快速增长(如5—6%的增长率)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放在首位,走集约化发展之路。这是一种战略性的转变,是一大进步。东亚不能完全不顾本身的具体情况,照搬他国模式,而只有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造。进入21世纪,东亚将更加深入地进行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从而建立新的模式,而这种新的模式,正如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模式一样,仍将是有本地区和本国特色的模式。今后的世界,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都将是更加多元化和多样性的世界。

标签:;  ;  ;  ;  ;  ;  ;  ;  ;  ;  ;  

世界经济形势及其未来展望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