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运输贯穿华夏--加快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_交通论文

综合运输贯穿华夏--加快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_交通论文

综合运输 纵贯华夏——我国交通事业在改革开放中加快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华夏论文,加快发展论文,改革开放论文,事业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八五”计划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关键意义的历史转变阶段,也是交通运输发展最快、成绩最大、经验最多的历史时期。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等现代运输方式组成的我国综合交通,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宏观经济大环境中,继续得到了完善和加强。纵观“八五”期间,运输生产、交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综合交通网络规模扩大

“八五”期间各种运输方式总体规模有所扩大,交通线路逐步延长,交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预计到1995年底,我国综合交通网络线路总长度可达248万公里,比1990年延长76.5万公里,增长44.5%。其中:铁路营业里程可达6万多公里,公路里程可达113.5万公里,分别比1990年延长2200公里和10万多公里,分别增长3.8%和10.4%。

交通建设创历史最好水平

“八五”期间,交通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不仅投入规模扩大,而且重点突出、力量集中,完成建设工程创历史最好水平。预计“八五”期间交通建设累计完成的主要工程量有:新建铁路5900公里,其中铁路增建复线3400公里,电气化铁路2200公里; 新、 改建公路10.5万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新增近8000公里;沿海主要港口新、扩建中级以上泊位150个,其中:深水泊位100个,共新增吞吐能力1.26亿吨;内河共改善航道2500公里,新建和改造内河港口泊位70多个,新增吞吐能力2400万吨;民航新建机场12个,改造机场13个,共新增大中型民用运输飞机263架。

客货运输稳步增长

“八五”期间运输生产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较为突出的是旅客运输增幅高于货物运输。

预计到1995年底,全社会客货运量可达111.42亿人和124.亿吨,分别比1990年增长44.2%和27.8%,年均增长7.6%和5%;全社会客货周转量可达8700亿人公里和35180亿吨公里,分别比1990年增长54.6 %和34.2%,年均增长9.1%和6.1%。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可突破8 亿吨,比1990年增长65.6%,年均增长12.6%左右。

“八五”期间在运输生产稳步增长的同时,运输结构逐步优化。突出反映在公路客货运输在“八五”期间增幅较大,所占比重明显上升,顺应了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公路运输已不仅是短途客货运输的主力,承担为铁路、港口、机场等其它运输方式的集疏运任务,而且随着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在小批量、高价值、易腐鲜活货物及旅客的中长距离运输中,正在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技术装备水平又有提高

“八五”期间,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技术引进的加强,交通科技的发展,综合交通的技术装备水平相应有了新的提高。预计到“八五”期末铁路复线率可达30%左右,电气化率可达19%左右,分别比“七五”期末提高约6 个百分点。公路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质量上有很大提高,预计到1995年底,高等级公路里程可达1.2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将达2100公里,分别比“七五”期末增长8200公里和1600公里。沿海和长江干线港口,重点扩大深水港区,建设了一批煤炭、石油、矿石、粮食、木材、集装箱等专用泊位,装卸机械、起重能力和自动化水平都有提高。民航重点新、改、迁建一批机场,提高了飞行区等级,改善了配套附属设施,加强了空中交通管制及通讯导航设备,雷达覆盖面扩大,飞机放飞效率提高一倍以上。管道则大力采用了集中控制、密闭输送、泵站无人值守等输油新工艺和新技术等。

“八五”时期交通运输业呈现勃勃生机,取得很大成绩,首先得益于全国上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交通必须先行,交通建设必须加快”形成了共识。“要想富、先修路”,“路畅通、百业兴”等交通意识深入人心,全国呈现出全社会大办交通的良好局面;其次,坚持了发展综合交通体系,重点建设全局性综合运输大通道的战略方针,在全国基本形成“三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东部地区南北运输、腹中地区东西运输、进出西南、东北地区等六大运输主渠道,既增强了南北运输、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交通繁忙热点的运输能力,又为交通不便的中西部内陆地区打通了出海、出境主通道,初步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地区之间和外贸进出口运输的需求,更为中西部地区的加快开发、开放,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创造了基础条件,提供了发展后劲。第三,国家制定的特殊政策支持,保障了交通建设的顺利进行。为进一步吸收和利用外资加快交通建设,制定了扩大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范围与领域的有关政策措施。铁路鼓励外商独资建设经营地方铁路,允许在非控股条件下参与干线铁路的建设和经营。交通部门鼓励合资建港、修路;在平等互利的情况下允许外国船舶公司在我国设立子公司,参与出入境汽车运输等。民航也允许外商以合资、合作方式投资建设机场、候机楼等配套设施以及设立航空运输企业等等,扩大利用外资的领域有了新的突破。

1996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我国将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在新的一年中,交通运输将面临运输需求继续增长,交通建设任务繁重,改革步伐相对加快等严峻的形势和多项任务。

一、确保支农等重点物资运输。主要安排好化肥、农药和粮、棉、油等农业物资的调运;保证煤炭、石油、铁矿石、其它矿石以及外贸货物等重点物资的运输,尽可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加强客运工作,提高服务水平。面对客运需求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重组分配、流量流向有所变动的形势,运输部门要重点加强客运组织管理工作,改变经营思路,积极调配运力,提高客运能力,改进服务质量,切实解决春运、暑期及双休日客运高峰期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方便城乡人民生活,适应当代人们的旅行需求。

三、集中力量,加强重点项目建设。首先要突出搞好收尾和投产项目,尽快形成能力,发挥效益。如京九、合九新线,焦枝、兰新、浙赣复线,川黔、郑武、鹰厦电气化等铁路;烟台西港池二期、南通狼山港区二期等港口工程;沪宁、杭甬、太旧、佛开、深汕等高等级公路以及哈尔滨、桂林机场等。其次要重点抓好大能力主干线、重要港站等在建的骨干项目建设,尽量做到保投资、保工期。

四、推进交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首先要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充分利用现有基础,重视控潜扩能,以加快技术改造和改善经营管理,来提高交通运输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潜在效益。其次,要切实搞好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配套,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全力提高综合运输能力。此外,还要大力采用信息新技术,加强铁路、公路、港口等运输企业间的紧密联系,提高综合运输效率和效益。

五、加大改革力度,扩大对外开放。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必须加大交通改革的力度,在交通管理体制、投资体制、转换交通运输企业经营机制、培育运输市场等方面的改革步伐都需加快。此外,为进一步吸引和利用外资加快交通建设,在新的一年中,交通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已出台的鼓励外商投资交通建设的各项政策,重在落实,拓宽领域和范围,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引进资金和技术的力度。

依据上述交通运输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预期1996年全社会客运量将达115.2亿人,比1995年预计增长3.4%,全社会旅客周转量将达9000亿人公里,增长3.4%;全社会货运量将达130亿吨,增长4.8%, 全社会货物周转量将达36340亿吨公里,增长3.3%。其中,民航客货运输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态势,部分航线在旺季将出现偏紧局面;公路客货运输继续呈现稳步增长状况;水运的客运需求疲软,国内货运市场平缓,而外贸运输旺盛;铁路受客运调价的影响,客运量预计将略有下降,但春运、暑期及双休日节假日客运仍将出现紧张状况。货运受主要道路能力不足,跨省区的大宗货运仍受限制,因此,货运呈现低速增长的态势。

综上所述,交通建设在“八五”期间虽然资金投入较多、建设速度较快,部分地区、部分通道、部分运输方式能力紧张状况有所缓解,但由于新建项目尚须配套完善,达到设计能力还有过程。因此,从总体上看,交通基础设施数量少、规模小、储备能力不足等状况仍然突出地存在,交通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九五”期间应继续坚持加快交通建设,尽快实现交通运输由限制型向适应型的转变。

标签:;  

综合运输贯穿华夏--加快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_交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