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教学探索论文_俞建刚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教学探索论文_俞建刚

俞建刚(江苏省无锡市羊尖中学 江苏省 无锡市 214107)

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加强对传统绘画的教学,提升核心素养,引导他们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与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体会中国画艺术的无穷魅力,了解中国画的水墨趣味。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要努力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少几分浮华,多了几分纯真。

关键词:笔墨情趣;创作灵感;返璞归真;国画素养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1-131-02

目前,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加强对传统绘画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与心理状态,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初中中国画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目前还是较为薄弱的环节。

那么,我们怎么改变这种状态呢?首先,要让学生们通过体验、实践练习了解中国画的笔墨趣味,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我觉得在教学中让学生不仅学习一些基本的绘画技法,更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绘画创作。

一、变简单临摹为探究创新技法

著名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认为要给儿童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获得接触创造性材料的机会,不强迫他们被动接受成人的规范和模式。

如果没有进行亲身观察和体验物象,只是单一照本临摹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会越来越依赖于临摹, 离了临本便感到手足无措,如果是这样,他们很难对中国画产生热爱,更不会有什么兴趣。应此,我们要很好的解决“临什么”以及“怎么临”这个问题。

在初二年级的教学实践中,孩子们无法达到专业教学那样的水平,也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临摹和写生。我们教师往往只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通过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们的创新意识。

因此,我觉得水墨画创作来源于生活,这样符合青少年好奇、大胆的心理特征。

这些是学生通过观察螳螂视频后,孩子们画的国画作品,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很有特色,有些同学尝试把螳螂放在不同的背景上进行创作。通过国画实践,我深刻的体验到在创作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探索出的表现方法进行总结,以让学生对自己创造的表现语言从感性的实践提升到理性的认识,实现知识到智能的转化。

二、感受笔墨带来的乐趣

大多数的孩子认为中国画太难学,如果水墨画教学以临摹范画为主的方式进行,这种成人化的教学模式,使得不少同学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掌握基本运笔蘸墨的规律这是教学生画水墨画的基础,我们要教会他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入门迅速,能很快就掌握中国画的最基本的运笔、用墨技法,虽然他们的绘画带有些许幼稚,造型不是很准确,但正是这些不成熟的用笔,却能够表现出中国水墨画所特有的笔墨趣味。

我通过投影演示水墨晕染技法。让学生们试一试,感受一下笔墨晕染效果,体验这些晕染效果的独特魅力,在惊奇声中,他们体验到这种独特技法给他们带来乐趣。学生们通过操作体验,告诉我只有趁湿的时候,在生宣纸上才会产生墨韵变化。一般是先蘸水后蘸墨,将笔调至尖浓根谈过度均匀。随着作画使用时的消耗,墨色会自然地由浓到淡、由湿到干,产生出一系列的变化。尽量“一笔墨”用完后,再蘸墨,保持墨色的鲜活,培养绘画的好习惯。

执笔本来无定法,学生们可以随意,但从一开始,我主要强调是腕悬肘,这样可以画出凝重浑厚的线条、生拙奇趣。只要学生们学会正确的运笔蘸墨方法,把精力集中到所描绘的内容里,一些充满奇妙画面的笔墨效果,往往会是不期而遇的。

三、多法揉合让学生寓学于玩

在技法上多法揉合:拓印法、水拓印、揉搓皱纸法、拼贴法、冲色、冲水、吹墨等,让学生体验画国画非常好玩。

我在讲到国画中“树枝”的画法时,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几种常见的国画绘画方法,如:毛笔勾勒、浑点、破墨等,教师可以分别为学生讲解这几种绘画方式并为学生示范绘画方法。受到传统国画的影响,学生头脑中绘画国画的材料是毛笔、墨汁、国画颜料。

一次上课,我提问学生: “你有别的绘画方法吗? ”有同学提出“能不能像水彩画一样,先铺一层淡淡的底,等干了后再画深墨上色呢? ”、“可不可以在中国画部分内容上用蜡笔辅助绘画呢? ”

成人作品中的一些内涵及表现手段学生掌握不了,往往也不为学生理解,他们往往觉得成人的画看不大懂,而同龄人作品中充满天真和童趣,内容是出于儿童的想象发挥,笔法上也很幼稚和随意,不讲究技法表现,很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学生会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激发彼此的创作灵感。

“我滴的墨点很像一只熊猫的眼睛。 ” “我这一根枯线条,多么像老树枝蔓。 ”孩子们在宣纸上进行水墨点线的游戏,他们会惊奇地发现这些有趣德的墨点: 当他们对着一张张抽象的笔墨线条所产生奇思妙想时,那“偶得天成”的画面将为以后运用绘画手法做了很好的实践铺垫和积累。这样的墨色发现和感受,在技法和表现之间建立了有效的链接通道,能够触发孩子们对水墨丰富形态的感性认识。

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是儿童中国画创作的源头活水,尝试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核心素养,开发学生们的绘画潜力。

假如我们能够引导得法,孩子们大胆尝试,一个个都表现得很大手笔。在他们的作品中往往呈现一种与生俱来的童趣与率真,返璞归真——这是我们成人画家所不断追求的境界,让我们学生的笔墨之间多保留几分真、善、美,让孩子们在水墨画创作中点起一盏盏明亮灯盏。

参考文献

[1]李振军,张春梅.《中国画中的少儿水墨画》2003年第 2 期.

[2]李凌.《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05年第 7 期.

[3]刘春.《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 11期.

论文作者:俞建刚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教学探索论文_俞建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