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阅读食品包装的“代码语言”_精炼植物油论文

教你阅读食品包装的“代码语言”_精炼植物油论文

教你读懂食品外包装的“暗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暗语论文,教你论文,外包装论文,读懂论文,食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多少次,你在超市里被食品包装上高深莫测的标签弄晕?

每天宝宝吃进肚子里的零食,你又了解多少?

在漫天飞舞的食品广告和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的食品外包装中,如果没有一双慧眼,就会导致“花钱不讨好”的结果。

怎样让孩子吃得安全放心呢?让我们的营养专家来为你解密食品外包装吧。

4个标签必须看

1.生产日期

要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生产日期越近说明越新鲜,当然不同的食品保质期也是不一样的。一般电脑打码的日期商店或超市不易更改。

2.特殊标识

看看食品外包装上有无“QS”标识、生产许可证标号以及生产厂家的一些信息。确定该食品不是三无产品。

3.营养成分表

我国目前还没有强制性的要求生产厂家标注营养成分表,但是鼓励对营养成分的标注。营养成分表的标注一定要有每一份或每一百克(毫升)含“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的量和百分比。

4.配料表

食品包装上有一项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食品的配料表”,它会告诉你购买的食品是用哪些成分制作的。看懂配料表中的每一种配料,才能知道这个食品是否安全健康。

7种食品全解读

1.饼干

饼干一般都是以面粉、糖、油为主料的食品,热量高;同时饼干都是低蛋白质食品,还不如馒头的蛋白质含量高;添加牛奶、坚果、乳清粉等配料,可以提高饼干的营养价值。只有真正了解宝宝们吃的是什么东西,才能吃得明白和放心。

外包装解读:首选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和钠含量低的产品。

饼干多是以小麦粉制作成半成品经烘烤而成。大多数饼干的配料表中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前三位为“小麦粉、白砂糖和精炼植物油或其他油脂”,而它们的排列并不一定是小麦粉在第一,有可能是白砂糖或者油脂在第一位,由此可见,该产品的主要原料是小麦粉、白砂糖和油脂。当你查看其配料表的时候,往往都会找到如“果葡糖浆、麦芽糖浆、食盐”等配料,以及一些食用香精等食品添加剂。所以,在选购饼干时,首先要看配料表中原料的先后顺序。配料表中第一位是小麦粉等为主要原料的,相对好一些。其次要查看同类产品的营养成分表中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其中蛋白质含量越高越好,而脂肪含量越低越好。另外,需要注意看营养成分表中钠的含量,越低越好。钠含量高说明食盐或其他含钠物质添加的多,1~3岁宝宝的钠日需量是成年人的三分之一以下,否则肾脏不堪重负,并增加今后患高血压风险。

2.面包

发酵烘烤型的面包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早餐餐桌上,偶尔也会在零食中出现,不同的口味,不同的造型更是让宝宝欣喜不已。但美味的来源可能是来自食物在烘烤过程中所散发出的香味,也可能是食用香精的杰作。

外包装解读:警惕配料表中的“人造奶油、起酥油、精炼植物油。”

面包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通过发酵烘烤而成。除了小麦粉,白砂糖或果葡糖浆、油脂、鸡蛋、酵母也是不可缺少的,为了达到软绵的口感,除了酵母外,还会加入一些乳化剂(山梨糖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等),要延长保质期就免不了加入防腐剂。值得注意的是,面包配料表中的黄油,请看清楚是黄油还是人造黄油,黄油是牛奶中提取的,而人造黄油是由植物油氢化而成的,后者含“反式脂肪酸”。质地松软的面包或起酥面包往往油脂含量都很高,经常食用不利于宝宝的健康。所以,选择面包时一定要警惕配料表中的“人造奶油、起酥油、精炼植物油”,另外,要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3.巧克力

高质量的巧克力,可可的成分比较高,一般含量应该在65%~90%。在生产巧克力时,还会另外加入天然的可可油,牛奶巧克力更甜,口感更好,黑巧克力则更健康些。给宝宝挑选巧克力时,最好不要选择五颜六色的巧克力产品,可避免食用人造色素。

外包装解读:看清配料表中是“可可脂”还是“代可可脂。”

巧克力配料表中一般会看到白砂糖、可可凝块或可可粉、可可脂、大豆磷脂等等。如果标签上有“代可可脂”或者“精炼植物油”字样,就需要注意了,植物油在精炼、氢化过程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不利于心血管健康。另外,天然可可脂的含量不低于20%,符合国家标准,辅料成分并不算太多,唯一担心的是精炼植物油和代可可脂。所以,在选购巧克力时,一定要看配料表是否有“代可可脂、精炼植物油”等配料,并看看这类不健康的配料所在配料表中的位置,越靠前说明含量越多,反之含量越少。另外还要看营养成分表中蛋白质含量,在同类产品中,蛋白质含量越高,营养价值越高。

4.糖果

宝宝食用糖果过多不但容易遭遇蛀牙、肥胖症、甜食综合症、营养不良等,严重时还会影响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然而不能因为这样就忽略糖果带来的好处,最起码,它能让宝宝笑容更加甜美,所以,为宝宝选出健康的糖果很重要。

外包装解读:看是否存在“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人工合成色素”等成分。

糖果通常都是以白砂糖、葡萄糖浆为主要原料,为了口感好,添加油脂,如“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为了制作出不同的口味,往往会在食品中添加不同的食用香精和酸度调节剂。而且,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视觉效果,尤其是针对宝宝对颜色的好奇,还会添加一些色素,有些软糖还会有明胶、果胶等增稠剂,而人工合成色素可以导致宝宝体内锌元素的流失。所以,选购时应查看产品中是否存在“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如果有最好不要给宝宝选购;查看是否存在“亮蓝、胭脂红、诱惑红、柠檬黄”等人工合成色素,对宝宝健康不利;有些糖果添加了奶粉,相对来说,除了能给宝宝提供能量,还可以提供少量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素。

5.果汁

纯果汁和果汁型饮料的营养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这需要我们睁大眼睛,看清楚包装上的果汁含量到底是10%、30%还是100%,后者的营养和味道等最接近自然的水果,而果汁饮料产品中的纯果汁含量通常只有10%~20%,大部分成分是水和糖,只能当成甜饮料来喝。

外包装解读:先看配料表中第一位原材料是“果汁”还是“水”,再看果汁的纯度。

果汁型饮料中的配料表,大部分饮料都是白糖水加食品添加剂勾兑出来的。饮料之所以酸酸甜甜,是添加了柠檬酸、苹果酸等酸度调节剂,过多的饮用含酸度调节剂的饮料可导致宝宝体内钙的流失。营养成分表中注明果汁含量100%,说明是纯果汁,营养价值高。在选择果汁时,应首先看配料表中第一位原材料是什么。如果是水,则说明该饮料的果汁含量低于水分;果汁的外包装上都会有果汁的含量,一般从10%到100%不等,含量越高,营养价值越高。

6.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近些年的新宠,也有人称之为“贵族食品”,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的规范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等。首先它要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有机食品技术规范的要求;其次,在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化学添加剂、化学色素和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再次,只有通过规定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才可以使用有机食品标志。

外包装解读:看清有机认证图标和中英文有机认证字样。

除上述食品外包装上的标示以外,有机食品还应有有机食品的特殊图标。首先看标签是否有英文“ORGANIC”字样,同时还应有中文“中国有机产品”字样,并注意图标中有机产品和转换期食品的区别(中国有机转换产品是指农场在申请有机产品认证后,需要1~3年的转换期才能正式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在这1~3年内农场要完全按照有机认证标准要求进行生产,但产品不能叫有机产品,只能叫“有机转换产品”,只能使用相应的有机转换标志)。所以,妈妈在选择有机食品时,一定要看清有机食品的图标,分清是“有机食品”还是“转换期食品”。

7.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是经过加压、加热使原料本身的体积膨胀,内部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经加工、成型后制成。其组织结构多孔蓬松,口感香脆,起到了预消化的效果。然而,市面上的膨化食品还有不少陷阱。

外包装解读:首选油脂含量较低,调味料、食品添加剂种类较少的产品。

膨化食品的主要原料通常是小麦粉、糯米粉、淀粉、粗杂粮等,还会有精炼植物油、棕榈油、植物油、调味料、食用香精等配料。原料经膨化技术处理后再过油,喷上调味品,使其酥脆可口。过多的油脂对于消化功能还非常娇嫩的宝宝来说,实在不是件好事。而很多膨化食品的外包装上都会标注添加了各种营养素,但这些强化的营养素与该产品中的油脂相比,实在太渺小了。膨化食品除了口感香脆以外,配料表中的食用香精、谷氨酸钠等增味剂也是让消费者喜欢的理由。所以在选购这类食品过程中,除主要原料以外,其他配料,如各种油、调味料、食品添加剂越少越好;在同类产品中看营养成分表中蛋白质含量越高越好,脂肪含量越低越好;需要注意看营养成分表中钠的含量,越低越好。

标签:;  ;  ;  

教你阅读食品包装的“代码语言”_精炼植物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