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膏外敷联合红外线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_马春霞

嘉兴市中医院 314000

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痛风膏外敷联合红外线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嘉兴市中医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住院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以痛风膏外敷联合红外线治疗,对照组予以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5天为1疗程,观察1疗程。观察及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CRP、ESR、血尿酸等理化指标,患者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主要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相比,痛风膏外敷联合红外线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痛风;外敷疗法;红外线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越来越高,其急性发作时关节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主要为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药及糖皮质激素三类药物,毒副作用较大,临床运用局限。2013年06月至2014年12月我科运用痛风膏外敷联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疗效满意,现简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选取嘉兴市中医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参照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局部皮肤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但对照组有3例出现食欲不振,2例在治疗3天后出现上腹部隐痛,影响进食。

2.3治疗后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4例,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疼痛剧烈,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甚至会影响患者情绪及导致睡眠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急性发作时以西医药物治疗为主,毒副作用大,相比之下,运用外治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肯定,发展空间较大。

痛风属于中医“痹症”、“热痹”范畴,《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朱丹溪《格致余论·痛风论》言:“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己自沸腾,其后涉冷水,寒凉外搏,热血得汗蚀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认为寒热搏结,气血凝滞是痛风发作的关键。笔者自拟痛风膏,其中南星、姜黄、元胡辛温散结止痛,即所谓以“辛热之剂,流散寒邪”,黄柏清热燥湿,冰片清热止痛,乳香、没药、血竭及红花行气活血通涩,全方寒热并用,辛香发散,故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病情。

红外线作用机制为通过不可见光作用于局部产生热效应而消炎、减痛、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代谢[3]。红外线照射可达到疏通经络,宣导气血,扶正祛邪,有祛风、除湿、镇痛,解痉之功效[4]。先在关节疼痛处予以痛风膏外敷,再用红外线灯治疗,不仅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还能具有消炎、镇痛作用,增加疗效。

综上所述,痛风膏外敷联合红外线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明显,安全性高,与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相比,能更迅速缓解临床症状,且几乎无毒副作用,操作简单,经济实惠,运用范围更加广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于孟学.现代风湿性疾病诊疗手册.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62-363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79-183.

[3] 唐艳华,屠丽娟,孙春霞.湿性愈合敷料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婴幼儿皮肤皱褶处糜烂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10):78-80.

[4] 陈守龙,柴海兰.针刺加红外线灯照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2(10):301-302.

论文作者:马春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痛风膏外敷联合红外线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_马春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