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战略研究_自然保护区论文

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战略研究_自然保护区论文

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及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开发策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然保护区论文,旅游开发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 要 改革开放给大理的旅游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在所必然。然而一切经济开发和自然保护是有矛盾的。开发是利用资源,保护是一种带有某种目的和强制手段的措施。客观形势要求自然保护以改革的精神,主动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形势。研究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策略,是确保区域经济和环境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持续发展,人民得以生存和幸福为目的。

关键词 旅游开发 自然保护 发展策略

大理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大理是唐代南诏、宋代大理国的都城,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有云贵高原第二大淡水湖——洱海和著名的苍山。苍洱之间,风光秀丽,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又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风花雪月,山水泉石,洞光云蝶,城廓塔景等美妙奇观,令人心驰神荡。几个世纪以来,徐霞客、杨升庵、马可波罗、郭沫若等中外名人学者都为大理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写下无数赞美的篇章。

1 蓬勃发展的大理旅游业

大理,美丽而神奇的白族之乡,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三项桂冠于一地的土地,几乎成了诗人和作家、旅行家赞颂不绝,探索不尽的奥秘世界。电影《五朵金花》和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名作,更使大理声名远扬充满神奇。古往今来,大理一直是祖国内地联系边疆民族地区和周边国家的通衢。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白族传统盛会大理三月街,融经贸、文化、旅游、体育为一体,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四方人士、中外客商聚会。

“八五”期间,大理的旅游业立足于得天独厚的风景资源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按照“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靠开放促开发、以资源开发促发展”的旅游业发展之路,使旅游业成为全州国民经济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富民兴州”的后继骨干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据统计,1995年全年接待游人数280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达4万人次,国内游客达276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7000万元人民币, 旅游社会收入6.2亿元人民币。

“八五”期间,以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为龙头建设的大理旅游业,共引进台资5.1亿元,其中投资达2.6亿元的大理亚星大饭店主体工程已完成。占地面积达2000亩的高尔夫球场已签订土地出让合同。苍山索道、海滨大理山庄、洱海水上乐园等项目也已同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地客商达成投资意向性协议,大理旅游业步伐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诸如周城民俗旅游村、珠海旅游度假村、喜州海滨游乐场等村办、联办旅游实体也相应产生,涌现出大理古城“洋人街”、“蝴蝶泉扎染一条街”、“三塔大理石工艺品一条街”等个体私营旅游综合服务项目。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地方旅游产品的开发。大理市城邑乡三文笔村公所,现在80%以上农户从事大理石制品的加工,大理周城、喜洲的扎染布已从单纯的布料染制发展为系列产品,大理草帽、民族服饰、沱茶、蜜饯等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已成为游人选购的主要商品。

2 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1994年4 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苍洱自然保护区)以大理苍山和洱海为主体,地跨大理、漾濞、洱源三个行政区域结合部,总面积797km[2]。 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理冰川遗迹,高原淡水湖泊及水生植物自然生态和自然景观,以大理弓鱼为主要成分的特殊鱼类区系,南北动植物交错过渡带区系景观及苍山冷杉,璀灿瑰丽的大理历史文物名胜等。

大理旅游业的开发,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大理这个“三桂冠”地区由于管理部门交叉纵横、体制不顺、管理措施不善等因素,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生态环境等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洱海水环境的影响

据调查,旅游开发对洱海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生理排泄和生活污水),旅游船只排放的油污和重金属。其来源于饭店、宾馆、娱乐场所、机动旅游船只等方面。

2.1.1 服务场所对水环境的影响

在大理古城,生活垃圾影响洱海水环境的饭店、宾馆、旅社等130多家,大小食店、餐饮店等上百家。大理素有“街街流水”之美称,这流水大部分流入洱海,在这上百家服务场所中,绝大多数都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沟中,流入洱海。据调查,每年大理三月街期间(农历3月15 日开始,连续7天),城内宾馆、饭店、饮食店爆满,接待游客100万人次,高峰日达20万人次。

按每人每天生活用水指标120~150升,产生生活污水按生活用水的1/3计,这一期间,城内所有饭店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为40000m[3]。另外就餐游客所产生的排泄物量(按每人每天排泄物量的1/3计算)这一期间为400t。因而,在一年内的旅游高峰期,大理古城内的宾馆、饭店等服务场所将大约40000m[3]生活污水和400t生理排泄物通过沟渠注入洱海。

另正兴建的大理旅游度假区,规划年接待游人60万人次,日用水量6000m[3],日产污水量5000m[3],全年180万m[3],相对集中处理后排放,注入洱海。

洱海沿岸的其它服务场所,如息龙宾馆、珠海乐园,喜洲田庄宾馆等,每年也有大量的生理排泄物和生活污水排入洱海。

2.1.2 旅游船只生活垃圾对水环境的影响

苍洱一日游是游人热衷参与的项目,洱海上80 客以上的机动游船8艘,80客以下的81艘,共计89艘。由于船上卫生设施不完善,管理制度松懈等,船上游客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没有采取集中收集靠岸处理的方法,而是直接倒、排入湖中。

根据统计,1995年仅洱海上游船杜鹃号等6艘游船年载客量就达30.33万人,按每人每天固体废弃物1.5kg,在船上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为一天中的1/3 计算, 则这30.33 万人全年遗弃洱海中的固体废弃物约为151.65t;生理排泄物121.32t; 船上为游客备餐饮产生的污水为12132m[3]。

尚有民间个体游船,每年所排入洱海的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也有相当的数量。

2.1.3 旅游船只跑、冒、滴、漏油对洱海水环境的影响

在洱海250km[2]的水面上,专职从事旅游的大小船只89艘, 这些船只均为机动船,由于机器设备老化、管理不善,跑、冒、滴、漏油现象十分严重,据州航管站1995年统计资料表明,洱海现有大小船只5488艘,其中机动船只2625艘,既有直接从事旅游的,也有客货运输船,还有为旅游提供间接服务(主要是运输水果、蔬菜、捕捞鱼、虾等)船以及其它船只。据环保部门监测统计,1995年洱海机动船共产生133t油污染水体。根据监测1滴油可污染1m[2]水面,这133t油又将污染多少水面?

综合分析可知,1995年游客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有151 65t 固体废弃物,521.32t生理排泄物和52132m[3]生活污水排入洱海中。尽管有一部分生活污水和排泄物经过沉淀池处理(厌氧发酵),但只有部分病毒和细菌被杀死,大部分将直接进入湖中。这说明只通过沉淀池处理便排放,仅能对水环境的污染起到缓解作用或减轻,根本不彻底,长期下去,入湖生活垃圾既对湖水污染,影响生活用水,又造成湖体淤积,影响库容。进入水体中的有毒成分又可能在水生生物体内积累,影响水生生物的繁殖和食用。未经处理的垃圾和生理排泄物直接进入洱海,病原菌及寄生虫卵既污染了水体,又传播进入人畜体内危害健康。

船只漏油不仅仅是污染了洱海水环境,更严重的是对洱海水体中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造成威胁,对洱海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2 对苍山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据调查分析,旅游开发对苍山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修建游路、索道造成植被破坏、山体裸露、水土流失。游客丢弃的固体废弃物、乱采乱伐珍稀野生花卉、树木以及游客不慎引起的山林火灾等。

2.2.1 游路、索道对山体植被造成的影响

位于苍山东坡,海拔2500~2800m的苍山玉带路,设计全长75km。 由下关将军洞开始,至大理蝴蝶泉(至1994年已修通苍山清碧溪至大理石矿16.7km的道路)。游路的开通,方便了部分登山探险的游客,但也对苍山植被、风景景观造成破坏。炸石修路造成山石裸露,山体岩石稳定性遭破坏,局部地段大面积山体滑坡,造成水土流失,继而造成资源的破坏和对苍山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修建中的苍山旅游索道,从局部利益看,似乎使经营部门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方便了一部分游客,但对苍山的山体、土石、植被、景观、地貌等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索道直插山顶,促使山顶城市化,人为地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2.2.2 游人对苍山植被、生态环境的影响

游路、索道开通后,游人将大量涌入山中,造成的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游客乱采乱伐珍稀花木、树木等现象必有发生,造成人为的植被破坏、减少、甚至消亡。将会影响到苍山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2.3 间接影响

由于游人猛增,吃、住、行、游、购、娱乐等条件也相应发生量和质的变化。游客到大理首先要解决吃的问题,大理的砂锅鱼、酸辣鱼远近闻名,弓鱼更是水中珍品。不论中外游客,到大理来旅游,白族传统的砂锅鱼、酸辣鱼是必备菜,由此而形成周城鱼庄、蝴蝶泉鱼庄、沙坝鱼庄、大理洱海鱼村等专营水产品的风味街,由于食量的增大,加大了洱海鱼类的捕捞量,部分水产资源遭到破坏以至衰竭,洱海弓鱼几乎绝迹。由于食用鱼量的增加,又刺激了网箱养鱼的发展漫延。洱海网箱养鱼现有150亩左右(主要是草鱼),由于采用粗放粗养、 渔民从湖中大量打捞水草喂鱼,每年洱海要减少水生植物3000~4000亩,网箱养鱼使洱海水生植物资源遭到破坏,降低了水域自净能力。为了加速鱼的生长,绝大多数网箱养鱼户投饵次数和投饵量增加。在洱海南部已发现大范围淡水赤潮,这说明洱海的水质已有变劣的征兆。

闻名中外的大理石,花纹神奇秀美,用大理石制成的大理石工艺品、家具享誉海内外,历来为游人所青睐,是首选的纪念品,销量极大,利润可观。在此诱惑下大理古城内的许多单位,个体私营主积极从事大理石的开采加工,仅大理城邑乡三文笔村公所,现在就有80%以上的农户从事大理石制品的加工,大理古城和三塔景点专营大理石家具、工艺品的商店,摊点就达200多家(处)。 购买力的加大又激发了苍山大理石的开采,尽管地方政府明令严禁个体和私营企业开采大理石,且把大理石纳入矿产资源管理的范围,实行许可证制度,限量定点开采,但仍有加大开采量和盗采现象,开山炸石声时有响起,严重地影响到苍山山体景观及植被,造成岩石裸露,加大了水土流失量。雨季汛水期,开山炸石产生的泥沙土石等随溪水冲入洱海,加快了洱海的淤积进程。

3 保护和开发策略研究

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的差距,大力开发和建设中西部,已经成为我国本世纪末发展重点。加大西部开发力度,为西部地区脱贫致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大理地区资源、能源蕴藏丰富,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在所必然,特别是自然环境好的地方,往往是开发的重点。但如何正确处理“保护、开发、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开发的同时加强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众所周知,在自然界中,任何一种资源如果不能被人类所利用,即失去自身存在之价值和意义。开发是为了利用。有计划地进行开发,不使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就是合理地利用。保护是一种带有某种目的和强制手段的措施。保护是为了更加合理而科学地永续利用。

3.1 保护方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和地方性法规、《大理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洱海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拟定出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方针,即“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3.2 保护和开发原则

总的原则是:开发应服从于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资源得到妥善保护,开发才能得到收益;开发取得收益,反过来可用于保护工作。但是,一旦开发与保护出现矛盾,保护对开发拥有绝对否决权。

研究表明,生态系统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主要取决于其复杂性和稳定性,凡是占有空间越大,组成结构愈复杂,如生物种类多、食物链复杂、内在调节机制完整有效,它的稳定性也就愈大。各种野生动植物的存在,是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的主要保障。

——合理地开发就是要遵循生态学原则。生态学上的“物物相关”规律,要求在开发利用中,必须注意调查研究、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切实做到保护管理。苍山洱海这一生态系统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包括来自旅游方面)都有一定的极限,超过这一极限就会引起系统的损伤、破坏,以至瓦解,这就是生态学中的负载“定量”原则。国外的许多自然保护区,旅游是在控制容量前提下进行的,如果对苍洱自然保护区的环境问题认识不足,不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控制,洱海很有可能变成第二个滇池。

——合理地开发就是要遵循生物群落学这一基本原则。使物种资源不被破坏、不至于灭绝。

——合理地开发就是遵循环境学的基本原则。绝不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类开发自然、利用自然和向自然索取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与自然环境应进行统一和谐的发展。

——合理地开发就是要遵循风景美学的原则。各类资源是现代旅游的基础,是旅游美学观赏价值的基本源泉,只有风景美,才使旅游具有观赏功能和价值。

3.3 主要策略

3.3.1 增加环境保护意识

——要广泛宣传《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树立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现代化建设中的基本保护条件和战略任务的思想。要提高领导干部对资源、生态、环境的认识,在资源开发立项上,决策者要有超前认识,要提高整个民族对环境的认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动员群众参与,依靠群众监督。

——要认真处理好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所有人为的生产、经营等项目都应以保护资源为基本原则,即把保护放在首位。要牢固树立“保护第一、持续发展”的原则,经济建设与自然保护协调发展,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在利用中加强保护,注重保护,适度开发,合理规划,分步实施。

——要把保护、开发、建设自然保护区的事业纳入地方政府的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有利于自然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保护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3.3.2 加强自然保护区内环境监测管理

——要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在政府的“环境目标责任制”中应规定在苍洱自然保护区内的一切人为活动,以及对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要严格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环境保护以及环境允许容量下进行,实行开发活动总量控制,对野生动植物的采取和猎捕实施“许可证制度”。

——严格控制污染源和对饭店、宾馆等服务场所污染物排放实行许可证制度,对游船、索道起始点的污染集中控制、异地处理和对污染限期治理。

3.3.3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

——建立健全有权威的保护区管理机构,配齐配强人员器材,同时做好规划和发展计划。

——建立正常而稳定的资金渠道。对所有在保护区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开征资源补偿费和生态保护费。多渠道筹集保护资金,同时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争取国际环境资金援助和实用技术转让。

——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法规等,依法加强管理。

——变被动保护为积极保护。除加强对苍洱自然保护区内划定的核心区、缓冲区进行严格保护外,积极开展各项研究工作,把大理野生、珍稀、濒危物种引入风景名胜区中,这样不仅丰富了绿化材料,又加强了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能有效地保存植物资源,实行就地和迁地保存的有机结合。

——建立适合于自然保护的新旅游体制,开展生态旅游。立足于保护森林植被和苍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维持良性自然生态循环,实行有控制地开放,使旅游者能投身到大自然的名胜风景和新鲜空气中,达到欣赏自然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目的。

3.3.4 实行传统经济向现代生态建设转移

建立良性循环环境大生态系统,实现生态文明上的战略性突破,以最低限度地消耗自然资源和最大限度地建立生态体系作为平衡发展模式,维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健康运行。因此,要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林业,走生态经济发展的道路。在发挥国土整治综合效益中,增强城乡生态工程建设力度,改善生态环境,建立经济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实现必要的经济开发和必需的生态建设之间的良性循环,达到开发与保护并重,保证可持续发展的真正突破。

标签:;  ;  ;  ;  ;  ;  ;  ;  

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战略研究_自然保护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