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措施研究论文_周欢

核电厂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措施研究论文_周欢

广州职康防护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本文以核电厂为研究对象,对其辐射环境的监督系统展开分析,在介绍核电站基本情况的同时,说明其系统运行与维护的质量保证条件。尤其在定位系统缺陷问题的基础上,说明系统改造中的执行策略,在对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检测系统进行论述的过程中,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材料。

关键词:核电厂;环境监督;运行维护

引言:核电站是新型能源的重要代表,在当前社会环境中,已经在发展上取得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效率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手段。对此,需要将核电站的运与维护管理方案进行分析,尤其是在核辐射环境的检测中,必须从核电站基本情况入手,确保整体技术分析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引导核电站的具体运维工作。

一、核电站概况

本文将广州台山核电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中的辐射环境检测系统进行分析,并在介绍大襟岛等监测子站的同时,说明各子站系统的管理状态。大襟岛子站,位于台山核电站的ESE方向,与主站之间保持着6.7km的距离。在方位包络性设置思想的支撑下,完成这一站点设定。因此,也为这一站点的运维管理工作,带来了实际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升级改造,才能更好地维持这一监测子站的良好运行状态。而在数据衔接状态上,台山核电站与各环境监测子站之间,保持着数据连接,并在前沿站数据中心的作用下,完成各子站系统数据信息的总结与传递。

二、系统运行和维护质量保证

(一)常规的运行维护

辐射环境监测系统,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对其设备与整体组织结构,进行定期检查,并在规范化运维管理制度的支撑下,设置日监视、月巡检等监察工作周期。通过连续性的采集监测子站运行数据,形成完整检查系统,保证对于各个监测子站的管理,实现整体运行系统控制分析。

例如,在实际工作中,每月至少对独立子站,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全面检查。通过对站房、机柜、安装支架等技术设施的检查,确定其外观的完好性,避免出现涂层脱落的问题,减少因为锈蚀带来的风险危害。同时,在对设备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需要对气象、采样、辐射监测、通信、供电等基础、功能类型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在确定其工作状态的基础上,对于其中存在风险隐患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与更换,保证整体设备系统的应用状态。

另外,在季度性的监测子站检查中,需要对整体环境与设备进行清理,在清扫仪器灰尘、打扫工作环境的同时,对雨量筒、干式沉降采集器等室外设备进行必要的养护,清理其中的杂物与泥沙,甚至需要利用倒水模拟试验,确定降雨量测量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超大流量碘采样器没有工作任务时,需将其设定在默认流量状态下,并维持10min的工作状态,以此保证对其功能性的测定分析。

而对于检测系统的运行维护,还需要将年作为工作周期,对监测子站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与维护,以此提高整体系统的稳定工作状态。尤其在机柜外壳、设备支架、大流量采样器、采样风机等大型设备的监测中,需通过年检维护,在比对上年度数据的同时,确定其未来的工作状态与使用条件。而在年度维护中,还需对监测子站的空调系统、风机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在蓄电池的充放电测试中,保证其使用条件,并及时更换无法达到使用要求的蓄电池设备。

注意,在每日的值班工作中,如果发现监测子站出现异常运行状态,且在远程终端的控制中无法解决此类问题,则需派遣工作人员达到现场,对其中的故障问题进行检修维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在遇到台风等极端天气环境时,也需要预先地进行防护,并在台风到来之前,做好相应设备的加固处理。当台风等极端天气过境之后,还需对子监测站设备进行检查,以此保证设备的全面管理。

(二)质量保证

为了维持高压电力室中,监测数据的有效性,需要在符合《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这一管理条件的基础上,执行相应质控措施,并在传递仪的检测对比、工作源检测的技术中,实现这一质量管理需要。同时,在这一系类的质控技术条件下,可以对检测仪器设备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对高质量监测数据的提取,保证数据应用的可信度与可溯源状态。

三、系统存在的不足

台山核电站周边的监测子站,在当前的技术管理条件下,仍存在一定不足,并大致可总结为以下几点内容。在其大襟岛监测子站中,由于建设验收尚未完成,一直没有实现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当前仍主要依靠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供电,并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特征。同时,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这一监测子站,与台山主站处于隔海相望的地缘关系,在进行运维管理时,只能坐船登岛完成处理。在这一条件的限制下,不仅增加了运维成本,也为安全管理带来了挑战[2]。同时,在大襟岛子监测站中,设置了带有包络性的SE方位环境敏感点,但在这一条件下,也对整体站点维护的便捷性、经济性造成了负面影响。

四、系统改造

对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应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发布的各项管理规范中,确定基本的系统建设方向与技术管理条件,在与当地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结合的过程中,保证系统改造有效性。

而在系统改造方法上,应首先对其中的系统软件程序进行升级。具体执行步骤,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环节。第一,监测子站系统中的软件升级,应向系统软件中,加入蓄电池使用电量监测、坐标经纬度定位、验收时间显示等功能,以此保证监测子站信息的完整性;第二,要在监测子站、前沿数据处理中心的管理软件程序中加入本地监测日志导出功能,借此将数据信息传递到总站的中心分析系统中;第三,需在检测子站、前沿数据中心的软件中,形成报表自定义功能,并在加入查询数据功能的同时,保证数据价值的深入开发;第四,应在监测子站软件系统中,加入辐射测量、采样的集成功能,并在远程化操作平台的搭建上,保证技术处理的优化升级;第五,方舱与站房的环境中,可利用物联网系统,以软件技术为核心,加入烟感、水浸等测试设备,保证对于监测子站的环境监督控制,维护其基本运行稳定性。

同时,设备管理在进行系统改造的工作中,也表现出明显的应用价值。在应用大流量、碘、超大流量监测设备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流量校准设备,并在监测应用过程中,形成自动化校准程序,保证系统功能的应用升级[3]。

另外,在大襟岛监测子站系统建设升级中,需在子站建筑结构中加入绳索调取设备,并在加设安全防护设施的过程中,提高3层建筑结构的交通水平的安全状态,为监测子站使用的便捷性升级提供支撑。

五、系统改造的重要性

核电站辐射环境的监测工作中,需要构筑起完整的检测系统,通过这种系统,可以有效地提升环境检测的可行性条件,并在升级改造现有技术水平的同时,为核电站的管理带来帮助,使其更好地适应核能源领域的安全管理规定。而此项升级改造,也是助力核能源发展的基础,在提供稳定监测环境的同时,保证整体核能源技术的应用状态,形成安全监管与稳定运行的平衡统一。

结论:综上,核电站辐射环境监测,不仅关系到电站运行维护状态,也是保证周围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环节,需要得到电站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尤其在对核电站进行整体性分析时,应精确地定位监测工作的缺陷问题,并有效提出解决方案,以此保证核电站辐射环境监测的有效性,维持电站的正常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1]徐润龙,郭杰,张华,等.广东省阳江和台山核电站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各个监测子站的运行维护[J].辐射防护通讯,2018,38(02):31-36.

[2]陈代文.福清核电机组商运后外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水平监测与评价[J].海峡科学,2017(11):49-51.

[3]陆建峰,何俊,刘长军,等.三门核电厂外围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系统介绍[J].中国辐射卫生,2017,26(02):230-233.

论文作者:周欢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核电厂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措施研究论文_周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