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病人的临床麻醉处理论文_刘智勇

创伤病人的临床麻醉处理论文_刘智勇

刘智勇

(黑龙江省双鸭山煤炭总医院麻醉科 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骨折、腹伤等创伤病人手术的麻醉临床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创伤伴有多发骨折、躯干损伤、腹伤的病人共20例,临床经检查及麻醉评估,采用吸入及浅静脉全麻方式诱导麻醉。结果:全麻诱导药的综合选择使得麻醉诱导达到最佳效果,麻醉诱导维持期间患者生命体征正常,患者麻醉短期清醒,满意度较高。结论:静脉浅麻醉诱导采用合适的药物能控制术后的并发症,对于创伤病人的麻醉维持临床应根据病症出现的症状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

【关键词】创伤;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7-0054-01

对严重创伤病人,术前应给适当量止痛、镇静药,消除病人紧张及恐惧,但应注意所用药以不使血压降低、不抑制呼吸为前提;对已昏迷或垂危病人只应用抗胆碱药;对处于休克状态病人,最好是小量、分次静脉给药[1]。2015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创伤伴有多发骨折、躯干损伤、腹伤的病人共20例,临床经检查及麻醉评估,采用吸入及浅静脉全麻方式诱导麻醉,总结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创伤伴有多发骨折、躯干损伤、腹伤的病人共20例,临床经检查及麻醉评估,采用吸入及浅静脉全麻方式诱导麻醉,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5~60岁,平均 41岁。体重57~85kg,平均体重65±5kg,其中,22例患者经检查采用氯胺酮联合芬太尼静脉全麻诱导,分析效果。

1.2 方法

吸入全麻。绝大部分吸入全麻药均抑制循环功能,其程度与全麻的深度成正比。氟烷、安氟醚抑制循环较轻。异氟醚在2MAC时才使心排出量降低。Sldn等通过对创伤性休克病人的麻醉观察,发现氟烷一氧化亚氮麻醉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神经安定麻醉为低。氟烷与氧化亚氮合用,是休克病人常选用的麻醉方法。氧化亚氮也常与安氟醚、异氟醚或吗啡、芬太尼等合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例患者临床采用氯胺酮联合芬太尼静脉全麻诱导,氯胺酮具有兴奋循环作用,静脉注射2.2mg/kg后5min,心率增快33%;动脉压上升23%;心排出量增加41%。注药后30min。动脉压略有降低。明显优于氟烷、安氟醚及异氟醚。氯胺酮用于休克病人麻醉,效果满意,绝大部分病人在给药后动脉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2]。氯胺酮兴奋循环主要是通过兴奋交感神经作用,增加内源性儿茶酚胺,它对心脏本身实际上有负性变力性作用,因此用于交感神经反应已削弱的危重病人,就显示出循环抑制效应。氯胺酮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发生严重循环抑制与心脏停搏者。芬太尼诱导和维持 持续输注0.5~1μg/(kg·min),复合其他麻醉镇静、催眠药,可以用于麻醉诱导插管,芬太尼不影响容量血管与静脉回流,对心房压、心室压及左室舒张末期压亦无明显影响,即使用量增至20μg/kg,动脉压仅降低10%,若再加大剂量,动脉压并不继续下降。

2.结果

20例创伤手术患者麻醉副作用小,效果理想,对于年两较高的创伤术后患者短时间内恢复认知,对于40岁年龄以上者进行动脉压升降有效评估,能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后而恢复正常,药物联合麻醉诱导具有相互抑制作用,在较小剂量下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麻醉用药后动脉压降低值10%并无持续下降,单一用药标准呈升高状态,表示前后对比值差距大,有明显区别(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对于创伤病人的麻醉选择可根据病人情况、手术要求选用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选用全身麻醉时以气管内全麻为宜,它可保证充分吸氧,有利于对呼吸进行控制,并能使麻醉医师有更多时间处理循环方面的问题[3]。创伤病人的麻醉方法必须掌握多种麻醉药复合的平衡麻醉原则,以尽量减轻机体对麻醉的负担,尤其于长时间麻醉时,不宜使用单一的吸入麻醉药,否则麻醉药在组织中过饱和,易招致术后肺部并发症。有人认为长时间麻醉的固定体位,可致身体的低垂部位淤滞血液,例如侧卧位时,上侧肺的V/Q比值增大,下侧者减少,由此可致下侧肺萎陷或肺不张。另外长时间麻醉为减少全麻药用量,宜尽量采用全麻辅助局麻或阻滞麻醉,例如胸、腹合并上肢组织损伤时,宜在浅全麻的基础上,同时施行臂丛阻滞以完成上肢手术。

胸、腹部严重创伤病人可用0.05%~0.1%氯胺酮溶液静脉持续滴注维持,并结合肌松药和其它镇痛药,或氧化亚氮一氧维持,肌松药可选用对循环影响轻微的泮库溴铵。氯胺酮有颅内压和眼内压升高的缺点,应慎用或避免用于脑外伤和眼外伤病人。大多数静脉全麻药是作为全麻诱导药。硫贲妥钠可直接抑制心肌和扩张外周血管。静脉注射硫贲妥钠5mg/kg可使狗的心肌收缩力降低20%,不宜用于休克病人,尤忌大量或快速推注。地西泮用量限制在0.3mg/kg以下,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用于休克病人较硫贲妥钠安全。劳拉西泮对低血容量病人的心血管扰乱小,优于地西泮。羟丁酸钠有升压和减慢脉率的作用。即使用于全身情况很差病人,也易保持循环稳定。依托咪酯及异丙酚虽可产生与用量相关的心肌负性变力性作用,但较硫贲妥钠轻。因之地西泮、劳拉西泮、羟丁酸钠、依托咪酯及异丙酚均可用于休克病人麻醉诱导或辅助用药。

氯胺酮联合芬太尼静脉全麻诱导作为有效的麻醉维持诱导药物,合适剂量的选择可适应不同的手术类型,对其刺激抑制作用降低到最小值,达到手术镇痛的效果,两种药物有相互抑制的效果在最小剂量下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本组研究的20例创伤手术患者,临床均作氯胺酮、瑞芬太尼复合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患者麻醉维持效果好,生命体征正常,体外循环手术刺激小,减少应激反应,药物作用对脑电图影响达到最低,麻醉药物临床值得推广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孟令仁.严重创伤急危病人的麻醉处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9):109-110.

[2]?连广宇,徐海生,郑美等.老年病人临床麻醉126例的处理体会[J].当代医药论丛,2011,9(12):41.

[3]杨任春.60例高龄病人临床麻醉处理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04):45-46.

论文作者:刘智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  ;  ;  ;  ;  ;  ;  ;  

创伤病人的临床麻醉处理论文_刘智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